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丹霞深处崀山红——新宁县崀山镇创建“特色文旅小镇”走笔

2020-12-04 20:20:02
相关推荐

湖南特色文旅小镇——新宁县崀山镇。

红网时刻7月20日讯(通讯员 尹建国 杨坚 兰建芳 罗青林)去北大门观看非遗展演,去太阳谷生态园泡温泉,去戴先生酒庄品杨梅酒,去杏林小院吃农家菜,去石田赏崀山传统民居,去爱情谷感受浪漫爱情故事……这里就是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新宁县崀山镇。这里古域新姿、交通便捷、店铺林立、市容整洁、宜居宜游,用古风民俗和国学新韵激活乡村旅游。

春季“油菜花海醉游人”,夏季“扶夷江水玩漂流”,秋季“百里脐橙连崀山”,冬季“白雪皑皑赏雾凇”,崀山四季别具风情,悠久的历史馈赠了这里众多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这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如今,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天赋异禀的资源正绽放出绚丽夺目的火花。

近几年来,在新宁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崀山镇以创建特色文旅小镇为目标,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倾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镇”这张名片,交出了一张靓丽成绩单——先后获得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特色文旅小镇,联合村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村,石田村2015年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2020年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文化与旅游正如“诗”与“远方”二者的巧妙融合,奏出一曲文旅融合“交响曲”,正为崀山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乡村旅游和振兴带来勃勃生机。

7月14日,记者来到崀山镇一探小镇风采,品读小镇故事的同时,探究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创建之路,看当地如何上演特色小镇“变形计”……

改造后的崀山民居。

党建引领,培养全域旅游人才

近几年,幽静的生态环境、传统的风貌建筑、丰富的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往,其历史传统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特色小镇的政策发布和大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乡镇也掀起了特色文旅小镇建设热潮。

特色文旅小镇如何创建?如何发挥自身独有的地理优势,做大做强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崀山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以抓好“党建促文旅产业发展”为主线,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创建工作。

该镇加强对小镇规划和编制工作的领导,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先后编制了《崀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湖南崀山太阳谷景区规划》《崀山夫夷江景区修建性规划》《小镇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图》《小镇生态搬迁规划建设图》,按照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现在,崀山脚下,以青瓦、白墙、红檐为主调的风貌民居,与周边田园风光搭配得很自然,韵味十足、错落有致、清新优美。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新宁县新的支柱产业,旅游人才的短缺是影响旅游实现跨越的瓶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把培养建设高素质懂旅游的干部队伍作为重头戏来唱,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组织一批又一批年轻干部进行旅游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旅游业务复合型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是活化剂。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人才支撑,镇党委把党建第一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通过强基础、育人才、带产业,推动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崀山镇党委书记漆小飞说道。

该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旅游产业上,把景区村支部打造成培养旅游服务人才的平台。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石田村,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旅游服务人才。“我们石田村支部,高度重视服务,直接把党员培养作为旅游人才来培养,比如成立了由16名党员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联村建绿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设立了“五心”党员服务游客志愿岗,培养了一批旅游人才队伍,提高了景区服务水平。”石田村党支部书记何隆祥说。

今年53岁的石田村6组村民刘叙虎,自费买了割草机,学习修剪花枝技术,每个月花2天时间,对村部广场、路边的花草树木精心修剪,把村庄打扮得很漂亮。“景区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学旅游服务知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对记者说。

在石田村景区值班岗位上,最初只有刘日红、陈贻金两名党员。在刘日红、陈贻金的示范引领下,包括石田村8名村民在内的25人辣椒峰、骆驼峰服务游客队伍就建立起来了,发挥着值班守岗、治安巡逻、接待游客、应急处置的作用,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深耕基层党建工作,全镇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为民服务热情和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

现在,全镇机关和乡村干部将用所学所思指导工作实践,从各地实际情况入手,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

崀山太阳谷生态园。

多业开花,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崀山镇立足资源优势,按照“浪漫崀山、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全域景观”的发展思路,以“红色”引领,借“古色”添彩,用“绿色”辉映,探索出一条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之路。

该镇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湖南崀山太阳谷生态园项目,投资1.12亿元,是集精品民宿、休闲餐饮、养生汤泉、水上乐园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型度假基地。

崀山太阳谷生态园今年4月29日开园,该园共有120个员工,其中100人来自崀山镇窑市、茶亭、水西、六坪、里溪、黄背等6个村,其中有15人为贫困户。

家住里溪村1组的贫困户李福宁,家里6口人。以前在县城做临时工,一下搬瓷砖,一下担砂石,工作断断续续,不太稳定,一年下来存不到钱家里生活困难。到了太阳谷生态园上班后,每月有稳定工资,过年过节公司还有红包、免费券领取,并且离家近,能照顾家里小孩和老人。他笑着说:“我来太阳谷做门卫保安一年多了,月工资3000元,包吃,在这有稳定收入,比以前的工作好很多”。

同样在太阳谷生态园上班的贫困户陈丽芳,她告诉我们:家住崀山镇水西村4组,家里4口人。来公司有3个多月了做服务员,每月工资2300元。以前,因为在家要带2个小孩,不方便出远门工作,自己没有工作,家庭开支全靠丈夫陈湘诚在外的务工收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十分感谢政府和公司给她提供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让她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望。

太阳谷生态园自开业以来,生意直线上升。“我是做酒店服务类的,2016年与朋友来崀山玩,觉得崀山风景特别美,也发现了这里的商机和‘钱景’,便决定来崀山投资兴业。生态园从开园到现在发展势头很好。疫情期间平均每天有150人以上的人流量,周末超过300人的人流量”。崀山太阳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龙飞跃兴奋地说。

崀山村的戴顺友以前在外打拼,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旅游发展的机会,利用在外面积累的资金和经验以及人脉回到家乡创业,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经过他多方考察,认为依托崀山旅游的快速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大有可为。2010年他与哥哥戴润平在崀山镇承包了800多亩地,合伙成立了新宁县润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又成立了窑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崀山镇戴先生酒庄。

签下30年的租赁合同,种植了特色杨梅、有机蔬菜和葡萄,进行葡萄酒酿造,并发展林下养殖,利用农场各类农特产品接待游客。通过几年的发展,借助崀山景区品质不断上升和游客越来越多的势头,头脑灵活的他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对自产的优质大米和脐橙进行精品包装,并建立了“戴先生”和“山之良”这两个自有品牌。

崀山戴先生酒庄目前已形成以农业为载体、集生产、餐饮、住宿、种植、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庄园。同时,他带动庄园周边房屋条件较好的老百姓开设特色农家乐,解决周边就业人员280多人,与周边2个村农户签约承包1200亩田地发展种植并对农产品进行回收,直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120万元。

戴先生目睹了近年来崀山镇的变化。他介绍,随着特色文旅小镇的创建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会纷至沓来,生意也会越来越好做。现在崀山镇各种新兴业态丛生,随之增加的,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机会。“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也更富裕了。”戴顺友笑着说,

目前,特色小镇内已建成1个一级游客中心、5个二级游客中心、北大门特色旅游商业街区。除建成的太阳谷生态园、戴先生酒庄外、还建有杏林小院、黄背专家楼、玉龙山庄等30余家精品民宿和200余个家庭特色旅馆。建成十余条分布景区内外的各种旅游购物街和高档次特产城,充分挖掘本土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开发各类旅游商品,提供“线上预定”“线上购买”服务,较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需求。目前,小镇文旅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活力盎然。

“近几年来,我镇在‘景区带村’发展模式的指引下,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采取服务创收、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旅游’等多元化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多点开花开辟乡村旅游新版图,让乡村既留得住美景又留得住乡愁”。崀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伍卫平对文旅融合发展充满信心。

崀山戴先生酒庄。

打造民俗,文旅融合尽现魅力

历史文化既是小镇建设的灵魂,也是其魅力所在。多年的实践说明,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因而,文旅小镇的最大特色就是“原生性”和“鲜活性”。独特的自然风貌、民俗文化元素就是小镇文化传统最好的诠释和特色。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才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崀山文旅小镇区域面积约108平方公里,辖区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崀山,包括八角寨、天一巷、骆驼峰、辣椒峰、紫霞峒等主要景点。

从空中俯瞰,镇内峰林耸立,美丽的田野、村落、溪流、绿树、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走进细细品味,这儿还是一方文化沃土,刘氏宗祠、白面寨遗址等传统文化资源,镌刻下新宁人奋斗的足迹,在湖湘文化史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镇内夫夷江穿镇而过,总长度为25公里,水域清澈见底,水质为二类水质,有“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的美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该镇是湖湘文化—楚勇文化的发源地。小镇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孕育传奇人物的地方,是名震天下的晚清湘军的源头。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作为邵阳“宝古佬”的代表,为湘军的创始人。楚勇文化是丹霞小镇先贤用血肉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特色最鲜明,影响最深远,是湖湘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小镇既有源自西汉初年建国的夫夷候国文化,也有湖湘文化重要内容的八峒瑶山文化,晚清时期更是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四品以上官员多达241人,有安徽巡抚江忠源、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晚清重臣,古建筑刘氏宗祠曾被慈禧太后御赐“根深叶茂”匾额,至今保存完好。

古建筑刘氏宗祠是晚清重臣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遗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精心修缮和合理利用下,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承、戏剧表演、餐饮服务的文化旅游服务场所。同时黄背峒、深冲峒等2处传统瑶族古村落和米筛寨、鹅公寨、白面寨等3处历史古寨保存完好,拥有岩鹰拳、崀山峒歌、打鼓堂·庆盘王等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游客感受当地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瑶乡民俗表演。

直播一个村庄,带火一方旅游。今年新春,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大崀山来到了石田村,为观众呈现崀山峒歌、脐橙宴、舞龙盛会、传统戏剧、瑶乡民俗等一道道电视大餐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崀山独特的春节年俗,发掘和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助力当地脱贫扶贫工作。

特色文旅小镇文化内涵要有特色、品牌影响要有效应、文旅融合要有深度、产业发展要有规模、服务建设要有体系、管理机制要有创新。崀山特色文旅小镇正是围绕“特”字做文章、围绕“精”字树品牌、围绕“和”字求发展。

7月15日,来自外地的自驾旅游达人刘先生,暑假带着老人孩子们游玩了崀山所有景区,他毫不掩饰地说:“所谓特色,说到底还是固有的老底子,也就是淳朴的民风、天然的山水、独特的人文景致、具有地方风格的饮馔,既是现代风情的经营,也是传统的延续,崀山这些都具备,很值得游玩。”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抓住小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将其逐步打造成国际性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同时引进科技元素,建设“智慧小镇”,谋划与实施一系列文旅项目,助力当地群众在小康的道路上幸福生活。”书记漆小飞说。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依托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崀山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崀山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5-12 21:55飘枫落叶[重庆市网友]IP:3407083837
    这样的特色小镇一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希望当地居民也能从中受益。
    顶0踩0
  2. 2022-08-28 16:42蜜蜂[台湾省网友]IP:3389808644
    @成长之殇周边的自然环境一定很好,希望小镇能够发展起来,吸引更多游客。
    顶5踩0
  3. 2021-12-14 11:29成长之殇[山西省网友]IP:737992891
    期待这个特色文旅小镇能够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推动当地旅游发展。
    顶6踩0
  4. 2021-04-01 06:15淼凝(雪儿)[内蒙古网友]IP:3398311876
    红色的丹霞和青山绿水一定是绝美的画面,希望小镇能够保持原汁原味。
    顶10踩0
  5. 2020-07-18 01:02读不懂旳沉浮[国外网友]IP:3398842464
    这个地方看起来一定很美,我一定要去感受一下丹霞的魅力!
    顶8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摘抄作文200字 小学3年级作文 未来的科技作文 想象作文500 丑小鸭作文 跌倒作文 为鼓掌作文 一年级上册作文 历年中考作文 纸飞机作文 中国美食作文 记叙作文500字 浪花作文 写生活的作文 作文400字写事 家人作文600字 400字作文写事 制作美食作文 砥砺前行作文 我的家乡三年级作文 春天作文800字 四年级作文素材 鼓浪屿 作文 3百字作文 生活类作文 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介绍学校英语作文 旅行作文结尾 a级英语作文 猫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