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众所周知 苹果是一家广告公司

2020-12-04 21:15:01
相关推荐

在万众对iPhone 12的期待之下,9月16日凌晨1点,CEO蒂姆·库克准时出现在了屏幕的另一端,苹果公司秋季发布会正式开启。面对疫情的冲击,这一次的苹果,不出意料地采用了线上形式进行新品发布。

不过让苹果粉们略感失望的是,由于供应链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次发布会仅发布了Apple Watch Series 6、第八代iPad以及新款iPad Air等产品,iPhone 12预计将在几周之后的另一场发布会上才会正式亮相。

即使备受关注的手机没有发布,但正如往常一样,新的一系列苹果文案果然还是吸引了营销行业的关注度,毕竟对于营销人和广告人们来说,苹果的广告和文案水准就如同产品一样,也是业内标杆之一,甚至能够引发颅内高潮。

苹果的中文文案基本由本土公司文案,根据英文原文“翻译创作”而成,并最终醒目地出现在苹果的官网里。(说句题外话,有趣的是,由于大陆和香港台湾的文案都是由各自地区的创作者分别完成,所以这三个中国地区的创译文案总是会被拿来横向比较。)

“健康的未来,现在戴上”。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新款苹果手表的功能放置在消费者的面前。

“时时留心你的心”。同样是熟悉的味道,前后半句一定要有相同的字相互照应。

而在往年,更是有诸如“Hello,未来”这样的文案为人所津津乐道,就连一向被视为无趣生硬的产品介绍文案,到了苹果的手里似乎又总多出那么一点趣味。

这种语法和修辞虽然褒贬不一,但却足够具有辨识度,以至于在某段时间让整个行业流行起了一种“苹果风”,受到各家品牌、特别是电子产品品牌的借鉴和模仿。

然而,比起苹果的文案,更值得被关注的,是苹果过去所创作过的那些广告片。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世界上的大部分广告公司其实都没有资格评价苹果的广告,因为说实话,它们甚至压根就做不出来这样的广告。”

这样的评价或许过于极端,因为苹果公司的大部分广告也是和广告代理商合作完成的,但身为广告主和品牌方能够获得这样的评价,这家科技公司所呈现的创意标准和嗅觉,却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一切,都和苹果公司自身的品牌基因息息相关。

叛逆思维和独立思考——是苹果广告的基因密码

乔布斯曾经说过,苹果logo的第一个故事,来自一位叫艾伦·图灵的天才数学家,也是人工智能之父。他帮助建立了人工智能世界,作为打破军事法规的手段,协助军方破解了德国的密码系统,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可悲的是,那时的图灵却因为性取向而遭受迫害,最后咬了含有氰化物的苹果而逝世。苹果的骨子里就很欣赏图灵的创造力,同时也非常叛逆地支持他的性取向,在那个时代这么做并非特别容易。

在了解这样的背景后,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82年。由于电脑产品Apple I 和Apple II 的大获成功,当年在个人电脑领域内,几乎只有IBM可以和苹果抗衡。但到了1983年,Apple III 和丽萨电脑推出后却相继失利,于是乔帮主希望以全新产品Macintosh电脑再度逆袭市场。

于是,苹果史上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两条广告片之一,《1984》登场了。

这段播放在第18届“超级碗”间隙的60秒广告,巧妙化用了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同名神作《1984》,呈现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故事。一支队伍伴随着毛骨悚然的音乐整齐前行,渲染了极度压抑的绝望氛围,女主是意图毁灭思想控制者的反叛人士,面对身后追捕她的独裁者爪牙,女主抡锤砸碎屏幕,一阵光芒中,苹果宣布推出新电脑Macintosh,并出现广告语:你将会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直接叫板IBM。

这则广告,最终被《广告时代》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业广告。广告推出后,苹果公司在100天内就销售了72000台Macintosh电脑,是预估的2倍。另一方面,它甚至直接推动了“超级碗”化身成为“广告春晚”。

另一则出色的广告,同样来自上个世纪,也更广为人知,那就是由乔布斯亲自参与撰写文案和进行配音的《ThinkDifferent》。

1997年,此前一路坎坷的乔布斯正式回归苹果并出任CEO,这一次,他决定将苹果公司塑造成一位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的“独立思考者”。于是在《Think Different》里,出现了许多拥有创新和改革精神的人物形象,包括爱因斯坦、拳王阿里、甘地、鲍勃·迪伦,在这些人物下面,出现了苹果的广告语「Think Different」和Logo。

多年以后,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同样推出了“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的系列广告,虽然内容不同,但内核和形式却有着一丝借鉴的味道。

来到21世纪,即使站在了行业顶端,苹果依然在产品和创意层面不断鞭策着自己,打破自己曾经制定的标准。它的创意水准,依然如同当初那个锋芒毕露的挑战者和叛逆者一样。只要仔细品阅就会发现,21世纪的苹果广告里,同样拥有太多值得仔细挖掘的宝藏了。

有些卖点,真的不必用嘴说

事实上,总会有广告代理商抱怨,为什么客户一定要在品牌广告里塞入那么生硬的广告卖点,结果故事没有了沉浸感,消费者产生了距离感,整个广告艺术一点都不“艺术”了。

然而,苹果广告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总是能够围绕着主要卖点,为消费者娓娓道来一个精巧易懂又不生硬的故事。

在广告《Make room for color》里,苹果呈现了一场极其壮观的颜色大跑酷,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为颜色让路”,给iphone XR 的主要卖点“多彩”打响旗号。

而为了展示iPhone X的Face ID解锁功能,苹果勾勒了一个可以用脸解锁任何物件的世界。广告从女主角使用Face ID解锁她的iPhone X开始,当她经过走廊时,只是一督两边的储物柜,所有的柜子便纷纷被解锁。之后,女主同样用“脸”打开了门、抽屉、实验室的用品、甚至是街头一位男士的挂链。

不需要一句多余的旁白,就讲明白了iPhone X快捷方便的解锁功能。

即使将视线转移到中国区,这一类型的苹果广告依然同样出色。在2017年推出的广告《两个人的城》里,当男主打开iPhone 7 Plus人像功能为女主摄像时,上海外滩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人潮,瞬间就空无一人了,整个世界,只剩下男主在为他心爱的女主拍照。

同样无需一句话,同样只是透过画面,甚至还有些许小清新,就把卖点给呈现出来。

对比同样在讲述功能卖点、曾经引发过谈论热度的凯迪拉克广告《没有后驱,不算豪华》,稍显降维打击。当然,凯迪拉克的广告足够风趣幽默,并且汽车产品和手机产品也不完全具备可比性,但以凯迪拉克的品牌调性而言,它们完全有机会做得更好。

有些走心,真的不必硬煽情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品牌们似乎心照不宣地避免在略微黯淡的社会大环境里过度“走心”煽情。但过去的一两年,“走心”广告依然是更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当然这里值的是真正优质的那些,而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

你会惊讶地发现,作为一个国外品牌,即使高层和决策者大部分是老外,但在中国,苹果广告居然也可以挖掘出国人能够心领神会的洞察,来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并且故事情节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度使用技巧或转折。

打响这第一枪的,就是2018年苹果联合陈可辛导演,全程使用 iPhone X 拍摄的春节广告《三分钟》。急速行驶的列车载着乘客们返回故乡与家人春节团聚,但有一群人却回不了家,那就是列车员。

于是,当女列车员来到途中的某个站、也是自己的家,孩子早已等候在了那里,趁着三分钟的停车时间为久久才能见上一面的妈妈,背上了一次“九九乘法表”。故事的架构非常简单,高潮设计也并不复杂,但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情感的压抑反而更加让人想要宣泄,比起强硬的言语煽情,是更加高明的。

有人可能会说,尽量远离卖点、纯粹的品牌短片当然可以做到很走心,但是今年七夕,苹果同样用《我俩的歌》,在呈现AirPods “音频共享”功能的同时,又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苹果找来了三对恋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处的空间,一首歌曲的时间,让他们一起戴上AirPods连上同一首歌,一起用音乐重温曾经走过的时光,唤醒有关爱情的记忆。无需过度宣扬爱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简单易懂的概念,和并不会让人觉得太过虚假的温暖。

正如喜剧演员们所说,真正高级的笑点,从来都不会是硬骚挠着你痒痒笑。真正的泪点,也不可能是硬拉扯着你说给我哭。

产品的角色,还能更巧妙

在苹果之前,几乎大部分电子产品出现在广告里的形式,要不就是片子和海报的绝对主角,要不就是植入所讲述的故事中。苹果,则开创了另一种广告模式,那就是让产品成为整个广告的“制作者”。即使不在广告中直接出现,依然可以大胆宣言:“这就是我的过人之处。”

怎么做到的?看看曾经在街头出现过的那些苹果户外广告就知道了。

iphone几乎从不标榜像素有多高,拍照有多好看。为了凸显自己强大的摄影功能,苹果推出了一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系列广告:“Shot on iPhone(由iphone拍摄)”。没有复杂的数据参数,没有亢长的功能文案,也无需让产品出现在画面里,只是用了一张由产品拍摄出来的照片,就把传递的信息给讲完了。

在过去的几年,苹果也在不断推出各种主题的 “Shot on iPhone” 户外广告。国内的手机商们看到了以后,才明白原来广告也可以这么做。于是再也不长篇大论地阐述功能了,无论华为还是Oppo,都尝试过推出类似的广告。

除了户外平面广告之外,像上面提到的新春短片《三分钟》、周迅出演的2020新春短片《女儿》,又或者是近期苹果推出的《史上最长假期》微电影,最大的噱头之一就是“由iphone拍摄”。在此之前,同样从来不曾出现过这样的形式。

在我们觉得当前的广告形式已经很难再有突破的时候,苹果的广告总是能够像它们的产品一样,在艺术、视觉、创意和美感上面,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新一代的iphone和Mac即将登场,这一次,苹果广告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创意饕餮盛宴呢?

往期回顾: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基础

奢侈品牌描绘和勾勒出来的“阶级幻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