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日本!竟比中国人更懂三国?

2020-12-05 03:30:01
相关推荐

转载自公众号民智国际研究院(已获得授权)

何谓“三国”?

懂得三国,必要先理解何谓“三国”。其实,观察中日两国网民间的争论,可以发现,不少人对于“三国”这一概念产生了混淆,这里民小智君就先为大家澄清一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三国分为“历史三国”和“文学三国”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其中,“历史三国”基于真实的历史,主要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的范畴;“文学三国”的概念则更加丰富,涉及到了文学、文化,乃至今天娱乐行业等多种领域,可谓是千姿百态。

而当今社会“三国情怀”的由来,最主要的当属《三国演义》的流行,以及对三国文化的再创作所形成的“三国文学情怀”。往往当这种“文学情怀”出现后,三国才能回归到真实的历史中,构成完整的“三国文化”。在网络论战中,将历史与文学分裂开来,亦或是将二者混为一谈的问题屡屡出现,而其中忽视文化特殊性、将“中国三国文化”和“日本特色三国文化”放在了同一个天平上比较的问题是最为突出。

因此,了解“日本特色三国文化”便成为了两国间进行比较的必要条件,它究竟从何而来?精神本质又是什么呢?

日本“特色三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其实对于文学情怀而言,必须要承认的是,日本人对于三国确实有不逊于中国人的热爱之情。

同中国类似的是,日本的三国情怀也极大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并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三国热潮”。但不同的是,日本的“三国热”被脑洞大开的日本人玩出了新花样,并且展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发展。

第一次日本的“三国热”源于罗贯中版《三国演义》的传入。

在江户时代,便出现了《三国志演义》自长崎传至日本全境的历史记载。元禄早期,日本京都天龙寺的僧人义彻、月堂兄弟将之合译成日文版《通俗三国志》,在京都正式出版,是日本历史上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小说。

最开始,该小说主要在僧人、读书人等知识分子群体流传,之后才逐渐流行于人民大众间。

正德(1711年)至享保(1716年)年间,出现了一批以《三国志演义》等白话小说为学习教材的知识分子团体,也算是《三国演义》在日本的第一个狂热粉丝群体了。

此次热潮推动了《三国志演义》的日本化,并且三国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书籍,在歌舞剧,文化祭等一系列日本文娱活动中都能看到三国的身影。

在日本人民喜爱三国文化的大环境下,“三国热”迎来了第二个高潮,其开端便是小说家吉川英治的著作——《三国志》的诞生。

1939至1943年,吉川英治依据《通俗三国志》等译本,把《三国演义》改写成了日本人最喜闻乐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大众小说《三国志》。

正是由于吉川版《三国志》的巨大影响,日本人对于三国的认识便同中国人出现了不同,可以说这就是当下“日本特色三国文化”的主要构成。该版本最大的特色,便是对诸葛亮的特殊情感。

在传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长于巧思,善于谋算”的大智慧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代军神。但是鲁迅曾指出,罗贯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存在着局限,那便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而在吉川英治的版本中,诸葛亮多了些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使他更容易受到日本人民的敬爱。更重要的一点是,吉川版《三国志》 “星落秋风五丈原”的结局。

诸葛亮的落幕成为了该小说的最终结局,而未能同罗贯中版一样将这段三国历史一以贯之,终于“三家归晋”。

对于结局,吉川本人表示:“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因此,五丈原便成为了一切的终点。

《三国志》的五丈原结局自然也影响到大批日本读者对于三国的认知。在某日本视频平台播放的央视94版《三国演义》中,当孔明手中的羽扇落地之时,不少人打出了“《三国志》终”的弹幕以表达惋惜与惆怅之情。

可以看出《三国志》对于日本人的影响超过了罗贯中的原著,那么日本人的三国情怀被称作是“《三国志》”情怀,也有一定的道理了。

当然,《三国志》也因为和孔明的一生贴合紧密,从而缺失了一瞥三国历史全貌的可能。

正如上文所提,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三国文化也跟随着新时代的浪潮迎来新的发展,这便是距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喜爱的第三次“三国热”。

由于历史的独特性,三国题材一直是游戏动画领域的人气题材,尤其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以三国为主题衍生的影视、动画、游戏一经推出,定能收获大批粉丝的关注。

比如成为了三国题材游戏佼佼者的日本光荣株式会社旗下的《三国志》、《三国无双》系列;一经推出便借助游戏IP以及题材斩获众多好评的世嘉公司的游戏《全面战争·三国》。

在影视方面,由桥本环奈、桥本哲等多名日本艺人参演的《三国志新解》也将在日本上映。

以三国为题材的作品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闪耀着光辉,而日本对三国文化的成功商业化,在当下也被经常拿来当做三国情怀“中国不及日本”的主要论据。

日本“三国文化”之根本

那么,日本为何会对三国有着这么强烈的热爱呢?原因其实有多种多样,而最重要的应当是《三国演义》与日本国民性的贴合。

在专家的解释中,由于天皇的长期存续,加之武士阶级幕府掌权以来不断完善的严苛等级制度,日本人形成了“各就其位”的固有思想。

高贵的身份是靠先天血统承继而来的意识深深根植于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为了维护这一思想烙印,甚至诞生出了切腹等相关文化。

然而,随着《三国演义》的传入,在中国人眼中已习以为常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观念传入了日本,通过书籍的方式告诉了日本人,人生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争取。

可以说,像《三国演义》中所展现出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军事通俗小说,在日本历史上是缺乏的。

即使是最相似的《平家物语》,也因为脱离平民阶层、成书时代过早等等原因,未能得到日本人的真正青睐。

虽说人们常说“少不看三国”,多少提示了《三国演义》中谋略教育的负面道德意蕴。

但是对于江户时代早期的日本人民,这种观念恰恰激发了人民内心对于固化社会的反抗情感,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做出反抗幕府的行为,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也能从社会压迫中得到心灵的宽慰。

除作品本身深入人心之外,“三国热” 的诞生仍旧有着特殊的时代联系。元禄时期的日本距离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未过百年,“下克上”的思想冲击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形象便与“抗争”紧紧贴合,因而讲究“成王败寇”的《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后,令人不由得同战国时代联系了在一起,人们可以从三国豪杰中看见战国英豪的身影,自然就会喜欢上这部著作。

当然,“各就其位”的国民性也不会因此而消失,这就使得吉川版《三国志》在人物形象设计方面,依然选择了贴合日本国民的传统思想。

中国、日本,孰胜孰败?

回到最先的问题,中日两国谁最了解三国呢?可以说,如果是指文学领域,中日两国应当是平分秋色的。

正所谓“文无第一”,三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更是成为了两国人民内心中的特殊文化象征,在不同的土地上,由不同的人民耕作,通过不同的文化滋润,从而各放异彩。

但是如果结合到历史上,便有了很大不同。通过上文对日本三国文化的挖掘,可以发现日本对于三国的理解与热爱集中体现在了“文学三国”上,缺乏历史根基。

而在中国,无论是杜甫《八阵图》、苏轼的《赤壁赋》,还是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等都将三国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其中,而这些历史文学著作皆早于《三国演义》的出版。

中国的三国文化,早就将历史与文化合二为一,融入了民族的血液中,钱穆先生曾说:“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

对于三国史,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精华所在,因此也只有中国人能够真正的对这段历史饱含深情。而对于同三国历史割裂的日本来说,即使现在拥有着数百个三国研究团体,也无法从历史上“返璞归真”,找到真正的归属。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仅仅从当下日本对于三国文化的强大对外输出,就去贬低中国的三国情怀,甚至否认中国对于三国历史的研究,恐怕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失了信心。虽然日本的文娱产业现状相对中国发达成熟,但是茶余饭后的娱乐与严肃的历史永远不可同日而语,而那些口口声声说比中国人更了解三国的日本人,又有几个翻开了真正的《三国志》(陈寿著)呢?

《三国演义》以及其造就的三国文化,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分享的珍贵作品。但同时,我们无论如何不可拆除“正史”与“演义”之间的界线,将二者混为一谈。

当然,我们也要有信心将中国人的三国情怀发扬光大,创造出不同于日本的辉煌。

作者:韩铠宇,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字编辑:李卓璇

图片编辑:李卓璇

图片来源:网 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