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诉说千年古邑!盘点宝应历史文化名片

2020-12-05 09:15:02
相关推荐

宝应历史名片

作者:仇学程

近阅有关宝应的史书,思想应铭记历史,面向未来,遂有动笔之念。现将宝应历史名片陈述如后,以奉读者共鉴。

文明古县

自春秋始,宝应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从建县起,也有二千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唐易安宜为宝应,亦有一千二百五十多年了。据史载,宝地文史悠久,文化繁荣,文艺昌盛,文人辈出,文物如林。历史上创造了名县亮绩,出现过唐宋辉煌,成就出鼎级人才,留下了宝贵遗产,都值得后来人铭心和承传。

儒学重邑

宝应儒学研究早,起自东汉;历史长,有二百多年传统;人才多,大儒大师大家有十人载入史册;水平高,孔孟朱子之学代表明清最高水平,王懋竑的《朱子年谱》、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被称为不朽之作;影响大,刘氏论语具有权威性,美国学者研究《论语》时独引刘说百余处,王氏儒学被誉为宋明六百年理学殿军,县内有四大名著誉满全国,其中朱氏被称为“江南文献巨族”。完全可以说,史上屡现儒学名人名著。

诗韵高地

文学起源两汉,以陈琳诗作的开创性和刘勰《文心雕龙》的重要地位为代表。最具亮点的是唐代诗文。以李白为代表十四位诗人十八首诗咏宝应;范仲淹、文天祥留诗宝邑,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诗言宝地。编入《淮海英灵集》的宝应诗人达七十多人,刘宝楠《宝应文征》收诗文六十家。明清多才女,出书画诗集者众多,其中仲云鸾诗入《历代妇女著作考》和《中国妇女人名词典》。真可谓诗作滚滚来,诗才代代出。

八宝名区

真如献八宝于皇室,唐肃宗将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易安宜名宝应,县为望县。

后宝应以真如寺、得宝河、八宝亭记之。宝应成为“土秀而民朴,勤于务本”,“宝邑文最佳”,“光耀江淮”的八宝名区。宋有庞大墓群,明清有明清城,县署、学宫、泰山殿、纵棹园等五大建筑,加之大运河贯穿全县,使宝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亦走向辉煌。

水乡泽国

古为大海,后内海成湖,逐渐演变为平原、湖荡和湿地,因有水乡泽国之称。

明志记载,宝应有九湖四荡。就整个水系而言,全境东南西北皆有,陆地与水域比较,有两陆一水之说。县城是城中有绿洲,水上建城池。据说《金瓶梅》墨及宝应湖,《闵乡赋》笔写射阳河。自古演变而成,县内有水稻、水产、水生作物、水上运输,与水有关的乡村路桥名称,宝应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水生态。

文化强县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记宝应五十六人,可谓县之独秀。儒学者研究精深,学派领军,有八人入国史馆儒林传,学术十杰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册。王懋竑入中国学术思想史。闻一多、钱穆、梁启超、胡适、曾国藩、章太炎等大儒大师对宝应学派成就和学风,多次大为赞誉。宝应人为江淮文化和扬州学派的形成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康熙曾赞乔莱“学问优长,文章古雅”,说明乔氏文化以文学为著。

人才宝库

宝应历史文化名人有二十人之众。其中有明代文学三家,清代文学二杰,家学四大家族,均为代表人物。宝应不仅儒学人才独领风骚,文学人才盛极数代,而且其他方面人才也是举不胜举。有方志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外交家、名医名师、廉吏名知县、奇节之士、水利名家、运河学家。出现过三鼎甲、三进士。有六人入《辞海》,数百名县令被立传。其中贾涉被称继岳飞、韩世忠之后又一民族英雄。刘启彤是光绪帝圈定的海外游历使。宝应人才声誉超出县境,在全国也有重要影响。

宝应历史浩繁,本文仅列出几张经典名片。

(史料参考《宝应史话》、《宝应文化博览》等著作,谨致谢忱。)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第6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500字 描写水果的作文 我爱我家的作文 感谢父母的作文 节约用水的作文 亲情的作文600字 描写事的作文 责任作文600字 关于桥的作文 我的收藏作文 传统美德作文 小学同步作文 最美逆行者作文 初二作文大全 知己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 500字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题 机遇作文 秋的作文 昆虫作文 作文我的理想 亲人作文 高中作文范文 中考语文作文 学生作文 我家的春节作文500字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 成长类作文800字 赏花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