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微课丨从小养成好习惯 孩子生活更高效!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2020-12-05 22:40:01
相关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家庭是培养儿童能力和习惯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培养儿童能力和习惯的第一任老师。童年时期是各种能力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父母应该及早重视孩子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本期邀请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何守森,他着眼于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从睡眠习惯到阅读、绘画和探索学习能力等5个方面,为大家分享:婴幼儿时期,父母要培养孩子的5个能力习惯。

01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睡眠充足的孩子生长良好、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旺盛,睡眠不足,孩子就会烦躁易怒,食欲减退、抵抗力低下。婴幼儿早期就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了解婴儿的睡眠规律,不要过多干扰孩子睡眠过程。婴儿睡眠周期较短,夜间睡眠约由6~8个睡眠周期组成。上半夜深睡眠较多,后半夜浅睡眠时间比较多。浅睡眠时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的还会抬头张望,这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夜间两个睡眠周期交替的时候,很容易醒来。如果家长把这类情况当作异常,一见孩子睁眼或动一动、翻个身什么的就不停拍觉、摇晃、喂奶,实际上是干扰了孩子的睡眠。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对干预的依赖,形成频繁夜醒、不干预不睡的毛病。因此,孩子哭闹时不要急于去安抚,可先耐心观察判明孩子的情况,如无特殊问题,给孩子自我平静、自我安慰的机会,逐步养成独自入睡能力和习惯。

建立一套睡前模式,引导孩子顺利入睡。婴儿一般3个月左右开始逐步形成昼夜节律,夜间睡眠时间明显增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设定一定的入睡程序,形成条件反射引导孩子入睡:例如,先给孩子洗澡,换上睡衣,然后喝奶,喝奶后最好适当活动20~30分钟再哄睡,说说话、唱1~2首儿歌、播放柔和的催眠曲都可以,关灯或改作很暗的灯光,让孩子形成自我安慰平静入睡的习惯。避免抱睡、摇睡、搂睡、陪睡、奶睡等容易干扰孩子睡眠的行为。

此外,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健康状况,鼻塞、皮肤瘙痒、肠胀气、腹痛、尿布皮炎等都会影响睡眠。睡衣不舒服、室温过热、吃得过饱或饥饿感等,也是引起睡眠不安的常见原因,应注意避免。

注意孩子的睡眠姿势、时长。1岁内的婴儿尤其是6个月前最好采用仰卧姿势睡眠(平睡),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容易溢奶的婴儿可引导其将头转向一侧(注意两侧交替),但不提倡侧睡,侧睡中的婴儿很容易改变体位,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此外,避免将婴儿头部枕在特别松软的物体上。

婴儿4月龄后夜间睡眠趋长,多数孩子到6个月龄后逐步停止夜间哺乳。具体到各个孩子,睡眠节奏和时长个体之间差异很大,不能强求一律。一般来说,只要孩子睡眠较有规律,醒后精神饱满,食欲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就不用担心。

02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早期的好奇心及探索行为能够不断得到满足和强化,就会内化为学习兴趣、探索性和自主性等个性心理品质。有些家长对此缺乏了解,有意无意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就会妨碍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性的发展。

常见错误行为有:

溺爱孩子,包办太多。有些家长会替孩子做一些类似捡皮球、开盒子之类的事,这些“越俎代庖”的行为,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自己体验的机会。

限制、约束太多。家长怕弄脏衣服、怕孩子触摸、品尝到不干净的东西,或怕孩子发生危险,对孩子严格限制,这就直接抑制了孩子的探索行为和积极性。

以恐吓的方式管理孩子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对门、洞、神秘小屋等场所充满好奇,当家长为了所谓的“安全”用令人恐惧的意象如“大灰狼”“大老虎”等来吓阻孩子时,会让孩子形成退缩倾向。

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创设安全的探索环境。避免安全问题的正确做法是控制环境,而不是控制孩子。最大限度地消除孩子活动场所中不安全因素,将可能伤害孩子的电器插座、刀剪、热水瓶、药物等物品放在触摸不到的地方,把家具尖角用海绵保护起来,做好玩具的清洁、消毒工作等等。

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沟通。家长一定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愿意怎么涂画就怎么涂画,喜欢搭什么样的积木陪他搭什么样的积木,不要规定和教导孩子应该怎么玩。家长在儿童探索游戏中的角色是协助者、支持者,而不是教练和干涉者。

做“不知道”的家长。当孩子开始以“这是什么?”“为什么?”向家长提问时,如果急于给出所谓“标准答案”,等于省却了孩子自己探究的过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探究,锻炼孩子思考能力。

学会变通。探索中,孩子有时会出现危及自身、他人安全或损坏物品的“破坏”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有时也可以变通,把“破坏性”降到最低。比如孩子热衷画画,随处乱画让人头疼,家长可以准备能擦写的画板满足需要。有些比较危险或比较贵重的东西,可以找替代物给孩子玩耍。只要用心,总能找到适宜的管理方式。

03

培养早期阅读习惯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其儿童早期(幼儿期)所受到的阅读训练和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幼儿发展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但早期阅读不等于识字认单词,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包括:

你可以为孩子这样选择图书:

7个月后,婴儿视觉才开始变得较为清晰,这个时期婴儿只是好奇把书当成玩具。家长可以选择外观设计独特、颜色鲜艳、每页只有1张图片的图画书籍,让孩子感受相对平面的物象符号。

1岁后的幼儿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应开始实操式阅读。家长可以选购内容简洁、容易翻动、部分内容可以操作的书,以满足孩子探索、操作的愿望。

2岁后的幼儿,处于学习说话的阶段,是语言敏感期,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选购的图书最好语言简单,内容贴近生活,部分语句反复出现,有一定故事性,插图简单、清晰、鲜艳,可加强视觉的刺激和趣味性。

你可以这样陪孩子一起读书:

首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然后,可以采取一定策略,评估孩子的反应能力水平,按照看(接受)、指(理解)、说(表达)三个不同难度水平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

“看”:当孩子在看或听的时候,家长要指向图片并说出图片的名称。这种阅读基于“共同注意力”的原理。

“指”:孩子会通过某种肢体语言主要是手的动作来表达他的反应。在儿童学会用语言表达之前,可利用“看”和“指”这两个层次来响应他人。

“说”:家长可以说“这是什么”或“这个小朋友要做什么”来引出孩子这个层次的反应。对于能力稍强的孩子,可以指着刚读过的词,问“这个词念什么?”

与孩子保持互动,适当时候进行讨论。当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可与孩子一起讨论读物的内容,适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记得要不断激发孩子对读物的兴趣。

04

培养早期绘画能力

多数孩子在1~1.5岁进入无序涂鸦期,这一探索性的“乱画”,让孩子体验到动作带来的快乐;之后,孩子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及注意手眼协调,2岁的孩子开始进行有意义的涂鸦,会画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和连续圆圈的螺旋形状(圆形物);2.5岁的孩子开始涂色;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计划地画画。

引导孩子画画常见误区有:

过早让孩子使用涂色书。在既有框架里进行填色,想象力容易受到束缚。

让孩子按照范本画画。虽然可以让孩子暂时画出一幅“好的作品”,但也将孩子的理解固定在了这个所谓的“好作品”。

以专业方式“教”孩子画画。把成人绘画技能或临摹名师作品当作孩子学习绘画主要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体验到表达自我的乐趣,还会因无法画出“好看”的作品逐渐失去兴趣。

以成人思维评判孩子作品。以“像不像”评价孩子的作品,甚至替孩子添画拔高作品,或错误认为孩子没有绘画“天赋”,都会早早扼杀孩子的绘画能力。

因卫生考虑限制孩子画画。

盲目与其他孩子比较。

你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

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包括充足的绘画空间(绘画板、绘画墙、绘画服等),丰富的绘画材料(质量安全的彩笔,不同版型的纸等),展示作品的平台等等。

及时肯定孩子的作画行为,让孩子自由绘画。孩子早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的,家长不要在旁指指点点,而是对孩子的绘画行为、努力过程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尽情发挥内心感受和想象。

通过绘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孩子要画鱼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鱼”的造型,然后让孩子自主画画。先观察再表现,有助于提高孩子自觉观察生活的能力。

尊重并欣赏孩子的作品。孩子的绘画积极性一旦被挫伤,想再度培养起来会十分困难。

05

避免电子屏幕的消极影响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闹情绪或者不吃饭的时候,下意识地将手机或平板电脑递过去,用声光画面吸引孩子,用游戏“稳住”孩子,这样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影响视力。孩子的眼睛在6、7岁前还没有发育完全,处于远视的状态。过早过多接触电子屏幕,强烈光线和不断的闪烁,有可能会形成孩子调节性近视,引发干眼症、慢性结膜炎等问题。

影响身体发育:长时间坐在屏幕前,会影响孩子脊柱的正常生长,容易造成脊柱侧弯或颈椎僵直。

引起睡眠障碍:入睡前玩太多的电子游戏,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入睡困难。

影响社交和语言能力:沉迷于虚拟世界,妨碍孩子社交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不利于孩子语言与思维的锻炼。

影响学习能力:动画片、电子游戏的色彩鲜艳、内容变化多样、感官刺激强烈且持久,孩子容易对普通的图书失去兴趣,出现注意力分散,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都会削弱。

容易出现行为问题:有些负面信息没有经过家长把关,孩子如果接触到暴力行为、吸烟、酗酒等,容易模仿学习,导致情绪行为问题出现。

如何避免?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长时间沉溺电子产品的危害,以身作则,适当限制自己的使用时间;同时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和指导。

2岁前的孩子,视力发育、认知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最好远离电子产品;3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在屏幕前的久坐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

事先要注意对电子产品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过滤,让电子产品成为亲子互动的媒介而不是孩子的“玩具”。

引导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阅读等,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供稿:省妇联家儿部

编辑:PP 璇璇 校对:璇璇

齐鲁女性邮箱:sdflxmt@163.com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相遇作文 书籍的作文 描写闺蜜的作文 砥砺奋进作文 关于草原的作文 唯分数论作文 那一刻我懂了作文 特别的微笑作文 有关记忆的作文 消防知识作文800字 雅思大作文要求多少字 敬廉崇洁作文 初一上册作文第一单元 反对校园暴力作文 大胃王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我的妹妹 发现你的美作文 我与书有个约定作文 我家的吊兰作文 种蒜苗的作文 动物作文300字四年级 春雨作文150字 体育节作文400字 捏鸡蛋作文400字 奇葩小学生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佩服作文600字 写感恩的作文400字 长大 作文 介绍美食的作文500字 我喜欢吃的水果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