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专访钟南山传记作者熊育群: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2020-12-06 08:55:01
相关推荐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地球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世界性灾难面前,中国记住了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

由作家熊育群撰写的12.5万字的长篇纪实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在今天出版的《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上,作为头条首发。

那一夜钟南山奔赴疫情“震中”

“2020年1月18日,现代速度的高铁刺穿凛冽的夜色,向着疫情正在失去控制的‘震中’武汉呼啸而去。”熊育群的作品,就从钟南山登上驰往武汉的高铁写起。

■钟南山坐高铁奔赴武汉

那一夜钟南山奔赴疫情“震中”,匆匆的行色,困倦时凝重的表情,危急关头的果敢与担当……在迎面扑来的死亡阴影之前,国家迅速踩下了紧急隔离的闸门。

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他的事迹人所皆知,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但在这部12.5万字的作品中,熊育群却把笔触深入到了钟南山的内心世界,从他的精神与情感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并且打破时空,将人物置身于尖锐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他活着就是一个历史人物了

《钟南山:苍生在上》以六个独立而又相连的章节,两场相隔12年持续的观察与采写,从钟南山家庭成长环境,到他的求学之路、爱情与婚姻、医学追求……从最普通平凡的日子到充满挫折的人生命运,在时代变迁与复杂严峻疫情的广阔背景中,以大量翔实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钟南山兄妹与父母合影

熊育群说,“非典时我写了他,那时候我在《羊城晚报》当编辑。17年后又写了他。在我看来,他就是历史。”

他在新书后记中这样写道,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他活着就是一个历史人物了。写作者有责任记录他写好他。他的所作所为,将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的出现,是我们时代的幸运!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但如何写好钟南山这样一个人物?写作时,熊育群把握住一条准则:我不造神,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是一样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在书里,熊育群多次写到了钟南山的泪水。

“子夜/昼短夜长/书写一位耄耋老人/那一夜匆匆行色/何以连接了万家哀哭/他的眼泪/落成一个国家的泪水”。

■钟南山落泪

熊育群说,非典时期钟南山经历的比现在难多了,但我从没有见过他落泪。这一次,他多次泪目,都是真情流露。

他说,“我一直在想,非虚构作品塑造人物,如果只是写他的行为,不能写到他内心的情感与精神,这样的人物是难以写活的。既然是文学作品,我完全可以写他的情感与精神,虽然这是我在写,但并非完全没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现实的逻辑和我对他的认识与把握。流泪就是他情感最强烈的时候。”

12.5万字的《钟南山:苍生在上》究竟是如何写成的?晨报记者对熊育群进行了独家专访。

对话熊育群

 >

■作家熊育群

新闻晨报:一口气读完这部钟南山纪实文学作品,非常震撼。请问,为什么给该作品取名《钟南山:苍生在上》?

熊育群:用苍生在上这四个字,想描述的是钟南山这个人物的情怀和悲悯。他对病人也好,对生命也好,他的一种悲悯与情怀,他的心里装着病人,为了病人什么都可以豁出去,他把人的生命看的至高无上。

新闻晨报:这篇传记为何从那一夜钟南山奔赴武汉切入?

熊育群:这样切入很自然,这场战役对钟南山来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他接到了国家交给的任务,情况又是那么紧急。从文学上来说,那就是一个出征的场面,由此展开人物的故事。

■钟南山

新闻晨报:钟南山的事迹几乎人人皆知,要写这样一个人物,写作者的创作空间在哪里?您在写作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熊育群:钟南山几乎是一个透明的人,如果去网上搜索,他的资料全都有。可以说,他几乎是个没有秘密的人。但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我把这些信息连接起来,将它们融为一体,从中你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每个人对待事物或人,都有不同的评价、眼光和认识,我的书写,是把我的眼光、思想跟认识带进文本。是我心目中的钟南山。不再是新闻报道中的钟南山。对于钟南山这个人物而言,我通过他把两场很大的疫情带出来,这也是我写作的意图。不是只限于这一个人,而是将这个人物置身于一个大的时代,通过他来反思社会。这也是一个作家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

新闻晨报:您在后记中写道: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写作时,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熊育群: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你还能写他,这是一种挑战,仿佛一场“戴着镣铐的跳舞”。但所谓的难处也是特点,也是特色。把难处克服了就是难能可贵的作品,具有独特价值。

新闻晨报:非典之后您专访过他,时隔17年后再写,展现在您面前的钟南山有什么变化?

熊育群:他很率直很性情,这些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始终保持他的本性,并且为人谦和。他的性格、性情贯穿一生。一件事情的处理或许有当时的原因,但事情叠加在一起,就反映他这个人,反映他真实的品格。坚持自己的良知,勇往无前地去做,这是他身上最可贵的东西。而正是这样一种情怀,让我特别有冲动要写他。

 >

■钟南山为病人看病

新闻晨报:从这部作品中读到,钟南山的一生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您认为,面对挫折,他身上最硬核的精神是什么?

熊育群:最硬核的,是他有一种不屈的精神。有一种事业心,在事业上一定要做出成就,有股顽强的动力。他不服老,虽然84岁了,但如果说他是个老人,他会不高兴。到这样的年龄依然上班,依然忙碌,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所以,在事业面前,一切困难都不能让他屈服。

新闻晨报:这部传记最初写完是9万字,后来不断增加,变成了12.5万字。写作中,经历了怎样的修改过程?

熊育群:我写作时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大都是晚上二点才上床,写得脑子就像发热的转子,还会胀痛。熬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最麻烦的是我写的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它时时都在变化之中!新的事实出现了,又得补充,不准确的地方还要修改。这是一种无休无止的折磨,我天天关注新闻,搜寻信息,看到手机都想吐了。我不想放过任何细节。

■钟南山在病房里

新闻晨报:您在后记中说,我不造神,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是一样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面对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你如何把他当成普通人来写?

熊育群:这与我的世界观有关。在我看来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这取决于他愿不愿意去做。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眼里,钟南山与所有人一样,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也说过:“其实,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也许历史机遇把一个人推到了某种位置与高度,但这个人还是这个人。

新闻晨报:在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重大疫情面前,钟南山都以敢于说真话著称。敢医敢言,就是他的天性。他这种天性的养成,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熊育群:有些是他血脉里的东西。其次,家庭有此传统,书里很多地方写到了他家的家风。这也是钟南山本人价值观的追求。他是一个科学家,求真务实,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面对疫情,很多人会因此丧命。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这样的信条给了他底气。

 >

■钟南山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

新闻晨报:书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仿佛每一次重大事件发生时您都在他身边。写作这样一部纪实作品,您前后多少次采访钟南山?如何努力接近他内心的风暴?

熊育群:这就是作家的一种写作能力。关于钟南山本人的情况,我对他非典后有过深入的采访,从他那里得到了不少材料,这些年也在长期关注着他。他的助理苏越明在十分忙碌的情况下,一直不断地回答我的问题。很多重要的事情得到了钟南山的印证和解答。我也采访了钟南山团队的医生,到了他工作的医院广医一院。呼研所的黄庆晖书记、广医一院中医科张志敏主任等都提供了帮助。大量的积累,直到这个人物在你心里活了。

 >

■钟南山与妻子李少芬

新闻晨报:您在书中写到了钟南山的家庭、爱情与婚姻。这也是很多读者非常关心的。他在情感上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地方?

熊育群: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大爱情怀。医者仁心,在他身上得到最大体现。他把病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急病人所急,这种大爱精神与人文情怀,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包括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婚姻的忠诚。我觉得,他最大的特性就是他的仁心。

【来源:周到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材料 初三学生作文 走亲戚作文 反省自我作文 培训英语作文 观后感600字作文 作文国庆见闻 挫折作文600字 高尚的作文 四级考试作文 成人高考作文 北京中考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 银杏树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教学 小考作文 雾霾作文 高三语文作文 我的名字作文 工作文件 童话故事 作文 看图作文 有你相伴真好作文600字 特别的经历600字作文 寒假趣事作文350字 欢度春节的作文 新年计划英语作文 我家的春节作文 成长感悟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