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织就学术造假“监督网” 部门联动谨防次生舆情

2020-12-06 14:00:01
相关推荐

背景概述

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拟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关部门显示出“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的决心,引起广泛舆论关注。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从“翟天临事件”开始,舆论一直对有关新闻保持较高关注。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的相关事件和舆论反馈,将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积累民意资源。

在“百度指数”网页以“学术造假”为关键词搜索2019年起的相关新闻的结果如下图。总体来看,在2019年2月爆发的“翟天临事件”引起了极高的舆论关注,其热度是排名第二事件的近两倍。除此之外,2019年底的多起事件,包括曹雪涛院士论文遭质疑、“饶毅实名举报3位学术界知名人物论文造假”等事件使舆情对学术造假的关注达次高峰。2020年来,舆论主要关注7月的多起“小学生学术论文造假”事件。

除了对具体涉事人员进行处理,涉及学术界整体的政策出台也引起了广泛舆论关注。比如,针对学生毕业审查,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将拨款800万抽检6000篇博士论文;2020年9月,三部门出台意见规定学位论文造假将纳入信用体系。针对高校教师,2019年9月人社部印发了《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学术造假将撤销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2020年8月,教育部表示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正在研究制定。

百度指数“学术造假”检索结果

图来源:百度指数;事件系笔者标注。

针对最新的学位论文造假纳入信用体系意见,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2020年09月22至24日,全网信息超过3.6万条。其中,网媒信息10364条,纸媒信息469条,论坛贴文733条,微信公众号文章23659条,微博902条。从地域分布来看,对此事件讨论最热烈的地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此事件在江苏和广东热度最高,山东、浙江和北京紧随其后(如下图)。

事件概述

主要“学术造假”事件的概述如下:

【翟天临事件】

2019年2月8日,翟天临因在直播中回答网友问题时不知“什么是知网”,其博士学位真实性受到质疑。随后,微博留言回应称“只是开玩笑”。随后,翟天临被曝出论文被曝查重过高、高考成绩存疑等问题。经过调查,10日,四川大学学术诚信与科学探索网将翟天临列入“学术不端案例”公示栏 。15日,教育部回应表示对学术不端“零容忍”。16日,北京大学对其作出退站处理。19日,北京电影学院称其博士学位撤销,导师被取消博导资格。

【曹雪涛院士事件】

2019年11月,斯坦福博士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知名的学术真实性举证网站PubPeer上的推文称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实验室用PS代替实验的假论文问题,前后有涉及五十余篇文章被质疑。11月15日,曹雪涛院士本人进行了回应称将自查,如有问题则撤稿。17日,曹雪涛团队称已经纠正了4篇文章。18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回应表示,中国工程院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22日,教育部回应,密切关注,正在了解情况。目前,尚无后续发展通报。

【饶毅举报三科学家学术造假】

2019年,11月29日中午,网传署名为“饶毅”的举报信在网络传播,信中实名举报国内3位知名科学家学术造假。11月29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正在调查核实此事,目前尚未通报结果。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回应称裴钢院士正积极配合权威部门调查,目前尚未通报后续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回应称耿美玉研究院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称长江学者李红良教授文章有些疏漏但未造假。

【多起小学生造假事件】

2020年7月,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信息广为传播,引发诸多质疑。7月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正在对其父暨本所研究员调查。7月16日,大赛组委会对其撤销奖项。同月,湖北武汉一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由武汉市两名小学生完成,获三等奖,受到质疑。17日,武汉科协回应称,老师演示教学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媒体发现,一名小学生的父亲系曾被饶毅两次举报学术造假的李红良。

【冰川冻土赞美师娘论文事件】

2020年1月12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徐中民7年前在《冰川冻土》发表的论文引起关注。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12日,《冰川冻土》发布《撤稿声明》。26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称对《冰川冻土》进行停刊整顿,主编免职。2020年9月18日,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委员会决定,撤销涉事论文项目,追回资金。

舆情点评

网民或已成为主要的学术规范监督群体之一

由上表可知,网民在上述事件的曝光和传播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涉及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的事件中,最初的消息源头为海外社交平台,但是也迅速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爆。由此可知,网民或已成为主要的学术规范监督群体之一。在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下,我国拥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网民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教育公平和学术规范已越来越成为和人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对网民曝出的各类学术规范问题提高警惕,有关部门也应当疏通民意表达路径,及时倾听民众的诉求,形成畅达而严密的“监督网”。

学术话题容易牵扯敏感性社会问题

上表的梳理显示出,“学术不端”话题往往不是单独受到关注,而是可能隐含了各类敏感的社会问题。比如,“翟天临”事件中,博士学位的获取难度和翟某的“不劳而获”形成鲜明对比,引爆网民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冰川冻土刊登赞美师娘论文” 事件中,除了论文质量问题,舆论对于“师娘”身份的尤为关切反映此事背后隐含的“师徒关系”和学术环境纯洁性问题。当学术不端类问题与已有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时,舆论的关注度会或将高涨,网民情绪也有可能更加激烈。对此,有关部门切勿认为处理完涉事人员就“万事大吉”,而是应该用排查类似案例、提高监管力度、制定规范性政策等方式处理好后续工作,谨防次生舆情出现。

官方响应宜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上述的事件对比反映出,学术造假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包括高校、研究所、期刊、赛事主办方、基金委员会等。因此,当类似事件发生时,舆论也关注其是否隐含“利益链条”和“默契腐败”。同时,虽然各涉事部门分工不同,但网民期待完整的回应。比如“多起小学生参赛论文涉嫌造假”事件中,大赛组委会根据其职权宣布撤回奖项,但网民继续追问涉事人员处理情况。因此,在横向层面,有关部门在回应时应注重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谨防由于事件回应不到位而引发次生舆情;在纵向层面,当事件涉及的范围较广、影响较严重时,也可提级应对以增强舆情处理的公信力。(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赵紫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4年级作文100字 关于秋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桌英语作文带翻译 什么的景色作文 写妹妹作文 体育赛事作文 美无处不在作文400字 点面结合的作文200字 我是篮球迷作文 和妈妈说说心里话作文 泰迪小狗作文 百合花的作文 七年级的英语作文 多一点耐心作文800字 赛跑比赛作文 写习惯的作文 24点作文 我不理解父母的作文 致十年后的我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 有题记的作文600字 蓝猫小学作文 新年的作文500字 金鱼观察作文 人物特写作文 看图作文一年级 关于梦想和现实的作文 关于自省的作文素材 收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