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村民出行不再难

2020-12-07 00:10:01
相关推荐

二级柏油路经过东峪村。资料图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直通村外。侯双锁摄

夜幕已沉,山路崎岖坎坷。10多岁的晋生踩着河槽的乱石道,摸黑往村里赶,时不时脚下一滑,差点儿摔个“人仰麻袋翻”。天还蒙蒙亮,晋生就到市里置办年货,现在已经错过晚饭,肚子空空荡荡,走了一天的腿脚也又酸又痛。前面就是村里人说的“鬼坟”了,晋生为了壮胆儿,摸出早就备好的火柴和二踢脚,把炮点着一扔,拔腿就跑。二踢脚凌空爆响,炮光炸出影影绰绰的山影,炮声跟着荡出老远……

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童年往事,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东峪村村民王晋生记忆犹新,“现在去市里,哪里还用一大早就翻山越岭?路好走得很,俩小时打个来回,做午饭都误不了!”谈起70年来村路的变化,76岁的晋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修上好路,是村民一直以来的期盼

太行山西麓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大大小小的村子星罗棋布、倚山而建,东峪村即是其中之一。像周边的其他山村一样,从山脚到山顶,户户相连,家家的石窑洞就“长在山上”,从一户人家的屋顶,能爬到另一户人家的门口。

晋生记事起,村里就有几条宽窄不一、凹凸不平的石头路。听老人说,这些路是打东峪建村起,祖祖辈辈从山上采来石头,肩挑背扛,一块一块砌出来的。“山上土路难走得很,土松的地方,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白天都摔,更不说黑夜了。砌上石头还是平整些。”晋生回忆道。

20世纪六十年代,晋生正是20来岁的壮小伙。响应村里修路的号召,他和乡亲们一起出义工,从河沟里搬来石头,给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石头路。又过了几年,路的缝隙慢慢都被村民填上了河沙,路面也平整了许多。相比原先山上赤裸裸的土路,石头路结实得多,也基本不用维护,村民们就这样踩着石头上山下山、走家串户,40载光阴一晃而过。

“石头路还是不好走,有的石头时间长了,水一冲,特别光滑,像镜子一样,再一下雪,不留神就摔跟头。”家住东峪村山顶的赵素琴回忆道,“女孩子都时兴穿高跟鞋,要是到了我们村,村都进不去!鞋跟随时都会插到石头缝里。”

通往村外的路更是崎岖坎坷。70年前,东峪村到乡里,只有一条河槽路,是经年累月人们从河滩的乱石堆里踩出来的,只能走人和驴,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为解决村民出村不便的难题,人民公社组织修了一条土路,村民出村这才算有了真正的“路”,路况好的时候,可以开进一辆小拖拉机。不久还通了汽车专线,不出意外,一天能通一趟车。

比起之前的河槽路,人们出村方便了许多,不过土路也不如人意:来往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交织在一起,一些路段坑坑洼洼,又窄又脏。天气好时,一有汽车经过,就尘土飞扬,行人和自行车都要停下来“让道”,也少不了“被动吃土”;雨雪天更糟,泥坑遍布,汽车经常抛锚,自行车也无法骑行,村里和乡里的道路养护员只好一遍遍地拿着锄头、铁锹修修补补,费时费力却收效不大。

“啥时候咱村也能给修上好走的路,就不用这样折腾了。”给村路进一步“升级”,是东峪村民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期盼。

村里村外,山路大变样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东峪村的乡亲们不久也告别了“风起三尺土,有雨一腿泥”的往日。

“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兜底性指标”。步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规划强调,要加大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使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尽快通公路。与全国农村公路如火如荼建设的大潮同步,2002年至2006年,平定县掀起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短短几年时间,东峪村所在的岔口乡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5公里。

在完成“量”的增长的同时,国家也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质”的要求。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要求,强调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近年来,平定县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岔口乡已完成公路建设30公里。

如今,东峪村的出村路焕然一新。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贯穿岔口全乡,一出村,柏油路就能直通阳泉市,用时不到一小时。岔口乡也开通了到阳泉市的公交车,每小时一趟,再也没有了曾经“一天赶一趟车,去了回不来”的尴尬。

“真的是变化太大了,岔口乡还开了高速口,从村里开车10分钟就能上高速,去太原、北京都用不了几个小时!高铁也方便,阳泉北站坐上车,2个小时就能到北京!这以前老觉得北京是多远的地方,想都不敢想!”晋生笑道。

村里的石头路也“旧貌换新颜”。赵素琴家住山顶,原先从山脚村口到她家,即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要气喘吁吁地“爬”十来分钟。素琴姥姥是“小脚女人”,每次想到素琴家住几天,都特别发愁:拄上拐棍吧,一不小心拐棍就嵌进石头缝里了;不拄拐棍吧,年纪大了,又缠了小脚,真是寸步难行。每次去素琴家,老人都要让人从山脚一路背到山顶,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每家每户门前的路都拓宽了,也硬化了。如果姥姥还健在的话,就能多来几次俺家里,不用人背了。小一些的车,还可以开到村民家门口!”素琴感慨地说。

村内道路的变化得益于街巷硬化工程的开展。为优化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乡村街巷硬化工程。2011年至2012年,平定县街巷硬化工程启动,对318个行政村的2826公里街巷路面全部进行了硬化。不到两年时间,东峪村硬化街道2公里,巷户道3公里,水泥路从此“户户通”,村民再不用为出行犯愁。

通了“救命路”,也来了“财路”

说起3年前父亲的那次脑梗,赵素琴仍心有余悸。20年来,她和2个弟弟陆续考学,离开村子,在城里安家扎根,而年迈的父母还是舍不得离开故土,坚持要守着家门口的几分菜地。“多亏村里修了路,打个电话,120立马赶到,把人拉去了医院。要是以前,救护车都不一定能进来。”素琴不敢再往下想。

在以前,通往村外的土路坑坑洼洼,救护车很难开到村子,就算想来也常常找不到路,根本赶不上抢救时间。“现在就是一个电话的事,如果找不到,一导航都能赶到。”晋生说。

几十年前,村里人生了大病,没有车送,只能靠人抬肩背,弄两根扁担,一条床单,再绑上麻绳就是担架。看着病人快不行了,抬上就往乡卫生所跑,有时候卫生所处理不了,还要抬到县里,甚至市里医院。就算抬到最近的车站,也有30多里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等上车。“路太难走,耽误好多事。有一次快抬到乡卫生所了,已经走了2个钟头,一看,人都没了,只能再抬上回哇!最后也没弄清是什么病。”晋生回忆道,“还有一次,俺那闺女,村里土医生光说是高烧,根本处理不了,一看抽风瞪眼歪嘴的,赶紧抱上往乡里跑,去了给输液吸氧,这才救回一条命。”

不仅去医院是问题,平日里置办点柴米油盐也不是容易事。以前村里物资供应不足,有时要到市里才能置办齐需要的东西。虽然邻近镇子有去阳泉市的火车,但从东峪步行到车站也要40多里地。大多村民到阳泉去,都是一大早带上干粮,赶着驴,翻山越岭一整天,常常来不及当天回村,需要在老乡家借住一晚。“虽然一穷二白,人们都好客,不管走哪儿,讨点儿水,休息休息,留一晚,都可以。有时候驮着粮食,就给主人挖上一升玉米、谷子。”晋生说。

时过境迁,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满足村民日常所需不在话下。逢年过节或是赶上婚丧嫁娶,花几十元就能租到车,到阳泉置办好东西,打个来回,只要2小时,省时又省力。

畅通的村路不仅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还给村民带来了“财路”:收粮的车可以直接开到村边,就地称重、付钱;到了蔬果收获的季节,有的村民就开车拉上吃不完的应季蔬菜、水果到县里或者市里去卖,行情好的时候,半天就能卖光回村。“道儿好走了,东西方便卖,还给车省油。”谈起现在的村路,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家不再是“远方”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清晨,15岁的赵素琴拖着行李,从东峪村走了8里土路到岔口乡乘车,赶着去平定县城的高中报到。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到县城,乡里没有直通县城的公交车,她只能兜个大圈子——先坐车到阳泉市,再往回转车到平定县,出了县城汽车站,还要再转一趟公交,才能到学校。不过百里的路程,要折腾整整一天。

因为跑校太费时间,高中的孩子大多住校,一个月回一次家。每到回家的前一晚,素琴和同学们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寝室熄灯了也没人休息,大家都在“疯聊”,一聊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一大早,照样精神抖擞地起床,收拾收拾就往家里赶。还是来时的路,带上干粮,绕道阳泉,颠簸一整天,直到晚上吃上了妈妈做的热饭菜,躺在炕上,兴奋劲儿过去,才觉得浑身酸痛,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

高中毕业后,素琴考到省城太原上学,那是她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每次放假回家,都要转好几趟车,起早贪黑地奔波一天。后来素琴在太原结婚生子,因为无暇照顾刚出生的女儿,只能把女儿送回老家。天没亮,她就抱着孩子赶到火车站,谁承想火车一下子晚点了8个小时,本来素琴的父亲专门找了车,到阳泉站接母女二人,结果左等右等等不到,只好空着车回了村。等素琴带着孩子到了阳泉站,夜色已深,考虑到孩子太小,只好叫了辆夏利出租车。一路上司机叫苦不迭,直后悔真不该出这趟车:路崎岖不平不说,散落的石头还时不时剐蹭底盘。那趟车要了素琴100元车费,几乎相当于她当时半个月的工资。

“现在好了,太原到阳泉通了高铁,一天20趟车,一趟才40多分钟。村里也通上了柏油路,开车到乡里只要10分钟,到太原也就2个小时,一天从太原跑个来回,都很轻松。乡里到市里还有公交车,出行非常便捷。”说起这些年回家路的变化,素琴非常感慨。“常回家看看”再不是逢年过节才哼起的旋律,回趟家也再不用早早盘算,什么时候记挂父母了,周末就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回家”。

畅通的公路给山村带来了人气:理家庄村搞起了红色旅游,大前村做起了古村落开发,红岩岭村的玉皇洞远近闻名……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看着周围的村子搞起特色旅游,做起农家采摘,不少东峪村村民也跃跃欲试——未来可期,免去背井离乡务工谋生的辛酸和无奈,家也将不再是日思夜想而难至的“远方”。

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8.07万公里,其中有路面的公路仅3.2万公里。由于当时并未将公路进一步划分为国道、省道和县乡道,因此农村公路的准确里程并不确定。但根据经验判断,当时农村公路里程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1978年,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为59.6万公里。大部分公路是等外公路(未达到或未能全部达到国家公路技术标准的公路),养护和绿化公路很少,大量乡镇和村庄未通公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百项交通扶贫骨干通道工程”等工程,农村公路覆盖面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04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4%,其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91.3%。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99.64%和99.47%,通客车率分别超99%和96%,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农普结果显示,61.9%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

来源:交通运输部、国家统计局、《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政策成就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爱国的作文 语文作文300字 400字读后感作文 海洋世界作文 那段日子作文 假如什么作文 云南介绍作文 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 成为自己作文 4百字作文 6年级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500字 污污作文 观后感作文600字 写日记的作文 梦想的作文800字 青春作文记叙文 文化作文600字 六年级作文考试 生态保护作文 好的作文标题 英语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一件开心的事 做蛋糕的作文 作文选择 500字叙事作文 推荐电影英语作文 象征手法作文 路作文800字 购物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