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一张老照片带你“穿越”巨变

2020-12-07 00:55:01
相关推荐

红网时刻记者 凌雨晴 楚湟 吴思静 湘潭报道

红网湘潭站8月9日刊登的《解放日⑨|湘潭解放 他与回水湾贫雇农一起迎翻身》报道中,有一张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黑白照片。照片中,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一间破旧的茅屋前,照片下方写着“湘乡县十一区贫农彭泽九全家六口人住的一间破茅屋”。

粗糙的图像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个岁月里,一家贫苦百姓的生活情况。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贫农彭泽九一家和其后代现在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辗转多个单位,我们从湘潭市史志办、湘乡市史志办了解到,当时的湘乡县十一区大致为现在的湘乡市月山镇区域。于是,我们带着有限的信息,踏上了探访彭泽九和他的家乡之路。

月山镇白龙村。

从湘潭市区驱车9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位于湘乡市中部的月山镇白龙村,与湘乡市彭祖文化研究会白龙分会会长彭培根取得了联系。在表明了此行的来意后,十分熟悉彭氏家族史的彭培根欣然决定帮助我们进行寻找。

“单从相片来看,这个湘乡县十一区大部分区域确实是在月山镇,应该是白龙彭氏。但根据年纪应该是‘封’或‘禄’字辈,而不是‘泽’字辈。”彭培根说,照片中的彭泽九按时间推算到现在应该有120多岁了,但他的取名并不是按照彭氏班序进行的。

由于无法通过彭氏班序查询,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来翻阅族谱。

无法通过彭氏班序查询,给此次寻访之路带来了新的困难。“我们可以试着去翻族谱,但希望依旧渺茫。”彭培根说,如今他正在负责对彭氏族谱进行第八次修订,其中详细记录了彭氏家族世代的演变,可能对我们的寻访有所帮助。

在彭培根的办公室,一本本排列整齐的族谱摆放在桌上,沙发上的木箱子还有厚厚的几摞。由于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们只能一页页、一本本,用最原始的办法进行寻找。彭培根说:“这里共有62本族谱,记录了3万多人的信息,翻一个星期都未必找得到,真的是大海捞针。”

彭氏族谱。

经过一天的努力,我们没有找到更多关于彭泽九的信息。正在我们愁眉不展的时候,白龙村村支书吕辉说:“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人基本都是住的茅草屋,生活水平也差不多。村里有位93岁的‘崇’字辈村民——彭慈林有着类似的生活经历,我们不妨去看看。”

从村部出发,不一会儿就来到93岁村民彭慈林的家。这是一个被绿树围绕的农家小院。两栋两层楼的楼房一横一竖地摆列着,雪白的瓷砖贴满了外墙,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停了几辆货车和轿车。

村民彭慈林现在的家。

“没体会过以前的苦,就不知道现在的日子有多甜。”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彭慈林精神头还很足。他穿着一件白色背心,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家里人告诉我们,别看老人已经90多岁了,平时吃完饭总要出去走个几公里。

彭慈林告诉我们,解放前他住在当时湘乡县十一区最穷的褒龙村,16岁就挑着扁担走600里路到益阳去做事。一边扮禾一边卖点小鱼仔,七八天最多能赚2块大洋。1958年之前,彭慈林还住在褒忠山山冲下的褒龙村。由于条件限制,当时那里没有路、没有井、没有瓦、没有当兵的、没有大学生等,被称为“十一没有”的村子。

93岁的彭慈林(中)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当时住的都是茅草房,一旦刮风下雨就不得了。”面对儿时生活的窘境,如今的彭慈林只是笑笑。他说,当时下大雨,要在家里挖个大坑,让雨都流到这个坑里,再用桶子一桶一桶地提出去,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基础木桩不受到损害。而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会用塑料布把要睡的床头盖起来,不让要睡的被子和地方被淋湿。

新中国成立后,彭慈林在村上的生产队做事,参加过塘坝、水库、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改革开放后,他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当过民兵。

1958年前,彭慈林就住在褒忠山山冲下的褒龙村,被称为“十一没有”的村子。

如今这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土坯房了。

“好日子都是靠肩膀挑出来,扛出来的。”现在彭慈林有3个儿子、2个女儿、4个孙子、2个孙女,后辈们都发展得不错,家中也出了不少大学生。近年,家里还添了个小重孙。彭慈林也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说起儿孙,彭慈林更高兴了:“他们都很听话,很孝顺,这楼房就是我大儿子在1998年的时候花18万多元建的。”

虽说彭慈林身体硬朗,但毕竟年事已高,身边还是离不开人。照顾老人的重任就落到了大儿子彭罗根的身上。今年60岁的彭罗根目前在家务农,顺带做一些门窗业务。

彭慈林家中电器家具一应俱全。

1979年,彭罗根服役于南海舰队217编队,1982年退役后便在长沙做起了米粉生意。1991年,彭罗根花3万多买了他的第一辆车——北京吉普,而如今停放在院子里的小货车已是他的第八辆车了。他略带羞涩地说:“车换得多,但都没啥好车。现在这个车主要是为了跑业务,拉货。”

如今,彭罗根的大女儿在香港成了家,大儿子在深圳读书深造,小儿子在全省跑货运。回想儿时的环境,再谈到现在的生活,彭罗根连连摇手说道:“那不能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他告诉我们,在年轻时候做体力活时,他一个月要吃140斤的米,而如今平时吃饭吃一碗就足够了。彭罗根说:“以前是吃不饱,现在是吃的东西太多,每天都跟过春节一样,都不想吃了。”

干净明亮的小楼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像彭慈林一家过上幸福日子的家庭在白龙村比比皆是。白龙村在2016年实现了省定贫困村“摘帽”退出。2018年,白龙村贫困户脱贫12户33人;完成21户四类人员的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对象有14户。

目前,白龙村现有张氏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鹏伟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乐农机专业合作社、褒麓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并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签订了土地流转和劳动用工合同,使贫困对象获得土地收益和就近务工的机会。其中,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盈利50余万元,有17户贫困户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及务工收入,每户每年可以获得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经济收入。

月山镇白龙村张氏黑斑蛙养殖基地。

如今白龙村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了,小日子也越过越滋润。看到村里房子由旧变新,产业从无到有,设施从点到面,人们的精气神也远胜于之前,到处都是一片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尽管这次我们没有如愿地找到照片中的彭泽九和他的屋子,却听到了更多的新故事,见到了他家乡的巨变。黑白照片记录下的那段沉重历史早已远去,如今的新生活色彩斑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国庆游记作文300字 欣赏作文结尾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作文 爸爸戒烟作文 勤劳的爸爸作文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400字 幸福的滋味作文5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高中作文素材名言 大爱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500字 班级建设作文 写溜溜球的作文 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在海边玩的作文 公交车让位作文 作文漫画老师500字 倒叙的作文500字 告知信英语作文 有关困难的作文 挫折 作文800 炒糖豆作文 考试结束后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英语 春节前奏曲作文 二三事作文600字 关于六年级的作文 感悟亲情的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500字 我变小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