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故事元素相同但主题大异其趣的改编 韩版《毒战》跟港版孰优孰劣

2020-12-07 00:55:01
相关推荐

在看韩版《毒战》之前,我的记忆仍停留在韩国翻拍版的《英雄本色》带来的不爽情绪,一直到《沉默的证人》和《绝密跟踪》才稍微收了火。

所以之前我对韩版的基本概念以及印象就是停留在预告片有把韩国黑色电影的特质以及卖点展现出来的表现,差不多等同于看到号称取材《无间道》的《新世界》那样的好印象。

而事实证明,韩版也许没法拍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但仍然用韩国电影的特色拍出了杜琪峰在《毒战》所强调的“人心比毒品更毒”的含义。

由《英雄本色》、《跟踪》到《毒战》,韩国一直对翻拍港产犯罪片情有独钟。

韩版在叙事节奏、场面设计的调度都呈现不大一样的风格,整体拍摄细腻,摄影、剪接和化妆等都看得出制作人的诚意,结局跟原作大异,加强对两位主角本身的复杂性和宿命感,黑帮和警探都是普通人,以冷酷的雪景风格终结,很富暴力美学,不像原作一面倒倾斜于整治毒祸的讯息。

港版《毒战》作为一部成功的原创警匪斗智片,当中不无让人拍案叫绝的桥段,例如孙红雷的警察团队假冒毒贩进行交易一场,便拍得扣人心弦,不过该片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始终在于当中暗藏的两岸情怀对照,以及编导明知山有虎,但还是透过巧妙的手法,义无反顾地把很多敏感的社情观察暗中镶嵌在剧情之中。

相对来说,同一个故事过渡到韩国,没有了沉重的政治包袱,编导李惠英倒是采取了去芜存菁的方法,还原到最基本的人性课题,即片中邪恶代表李先生肩负的象征意义。

翻用旧作点子,在新场景用新演员演绎换汤不换药的故事,负面地看便是创意不足或躲懒图侥幸,不过相信没有多少观众会这样看《毒战》。

韩版再现并非无意识,它在在提醒观众它其来有自,并且通过对比令人发觉其相似,进而惊觉其相异,再进而探问其因,诱发诠释。

警匪片类型一向有两线走向;一线让观众认同警察,除暴安良,另一线则让观众反而同情匪徒。一旦引入卧底角色,情况便更加复杂。即使走第一条线,透过主角视角,观众也会发现黑道中人的情义和可爱。《毒战》的精髓在于,表面上,它走第一条线,片中的缉毒警察是观众认同的英雄,暗地里,它却走第二条。

所以我认为《毒战》当然是曲线电影,自然属于其中之一的诠释可能。针对杜琪峰作品的意识形态分析,《毒战》仿佛也提供了颇供玩味的范例。

这种两头蛇的特性,表面上是为了迎合有形及无形的市场需要——前者需要通过内地的制作审查、固定题旨乃至人物正邪的设定等等,后者为香港观众对合拍片生厌以及对本土性尽失的深层次矛盾恐惧,但实际上我认为《毒战》充分说明外在创作的限制,从来都是自我提升的最大契机,而杜琪峰表现又一次令人拍掌叫绝,证明艰苦我奋进的打不死创作精神,从来都是导演人梦寐以求的磨练对手。

所以在杜琪峰蓝本的支持下,韩版的人物设计颇为丰富,部分角色的造型和演绎,甚至比原版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全片最为印象深刻的,正如上述其实就是李先生这个身份所代表的意义。

作为故事改编,当然骨干人物保持,扫毒组长的角色由孙红雷变成赵震雄,而古天乐的角色则换成“亦正亦邪”的柳俊烈,扫毒组组长赵元昊要透过徐永乐这个小人物,去捉拿犯罪集团主脑李先生。

而这个过程当中,毒犯与警察的关系来得相当微妙。

当中看到杜氏为走进中国大陆市场而磨合的情况,而末段的处理亦令不少观众有意见。

相比起来,韩版有趣的地方,就是电影部分情节来自原版,例如酒店两方交易的幕数,但是后段以至结局,则有着自己的创作,而且也来得别具风味。

韩版也不是将整个文本照单全收,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编纂,其内在思想核心与后半段的剧情发展,已跳脱出原版的框架,走出属于自己的全新风格,在剧情方面,绝对算得上是成功的改编,若要论枪战场面的功力,杜琪峰的暴力美学更胜一筹。

和原版一样,韩版的剧情主轴是以警方肆欲追捕贩毒集团,查出幕后首脑,既有枪林弹雨的火爆场面,又有尔虞我诈的悬疑推理,可惜前者当年是大陆和香港的合拍片,为了过审,必须牺牲杜琪峰导演一部分的风格,让孙红雷所饰演的警察太过正派,少了点江湖气息,并且格外强调饰演毒犯的古天乐为了活下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间接成为了反毒的负面教材,有些许主旋律电影的味道,显得杜琪峰的《毒战》有点水土不服的迹象,所幸孙红雷、古天乐的演技不俗,依旧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韩版把杜琪峰《毒战》接近结尾才浮上台面的组织内斗放大,同时将主角聚焦在缉毒组长对于没见过面的毒枭近乎偏执的追踪。而相较于杜琪峰在部分段落上的编排所欠缺的合理,韩版的安排撇开感官刺激,推演上面也更符合逻辑。尤其结局的安排,也弥补了杜琪峰迁就因为国情而在收尾讨好广电的政治正确结局。

尽管其实当年杜琪峰有拍另一个版本的结局,但正不胜邪的安排仍是无法通过的电检。

虽然故事本身没有太多突破性的转折,但节奏顺畅、收放得宜,一众演员表现超乎水准之上,利落的场面调度与锐利冷冽的画面美感再搭配上极富时尚感的配乐,不时让人有在看时尚秀的错觉。而在本片中也不时的可以看到导演将同类电影的手法融入其中,例如美剧神作《绝命毒师》、《碟中谍》系列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他将同类型的港片佳作《门徒》的主旨化作剧情主干,再搭配上半开放式的结局,让韩版除了在娱乐度之外更增添了一股余韵。

韩版没有受到拘束,得以自由发挥,仅借用《毒战》一些场景,剩余部分进行大规模的改编,港版其实更像是反毒的卫教电影。

那么,韩版则更像是一个悬疑推理电影,它的看点在于猜测集团的幕后首脑究竟是何方神圣?过程会有些蛛丝马迹,让眼尖的观众有迹可循,但在电影里不强调吸毒的坏处,不进行道德劝说,毫无说教的意味。

所以说国情不同,在这里就不好提出太多强制性的要求了。

在整体节奏上韩版的节奏相当的快速,平均每十分钟一场戏,每二十分钟一次高潮,亳不拖泥带水横生枝节。总片长124分钟(未删减版是131分钟)可说是完全没浪费一分一秒的把角色塑造、人物关系、事件脉胳方方面面都处理的算是完善,也没有太多重大瑕疵可以挑剔。

在场面调度上韩版整体的表现几乎可说直逼好莱坞等级,过场干净利落不说,该高潮的地方也完全没在客气,而高亮度的冷冽色调与锐利线再搭配上极富时尚感的BreakBeat电子乐,使得整部电影看起又帅又潮且极富娱乐性,打从第一分钟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直到最后一分钟。

以《信号》走红的赵震雄,饰演男主角元浩,再度担任刑警的角色,演技方面没话说,而这个角色成功之处在于他亦正亦邪的气质,游走黑白两道,存在着模糊的灰色地带,人物性格独立、鲜明,知变通而无官僚迂腐气息,为达目的必要时可以做出一些牺牲,具有强烈的角色魅力。

相较之下,我更觉得赵震雄比孙红雷赋予的角色性质更加有血有肉,毕竟韩国没有像中国一样,对执法人员在电影中的形象有较严格的限制,所以较能表现出角色人性化的一面。

韩版中另一名重要角色柳俊烈,饰演贩毒集团的成员,该名角色沉默寡言,眼神中总少了一股诚恳之感,将这种似乎有所隐瞒的神态,诠释的很好,像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他何时会爆,永远令人提心吊胆,充满危机感,唯一可惜的是,为了维持神秘感,他少了一股强大的气场,以致于最后真相大白时,产生角色认知方面的落差。

担任配角毒枭夫妻档的陈瑞妍以及已故男星金柱赫可说是入木三分、气压全场,两人完美的诠释出这组人马的冷血凶残、嗜毒成命以及反覆颠狂,一场餐桌上的谈判戏只凭一个动作、一个眼色都足以让人害怕,完完全全气压两位男主。

而帅气男星车胜元虽然戏份不多,但单凭短短几场戏便能让观众理解这个角色的狡诈阴毒、不择手段和嚣张跋扈的张狂神态和冷漠,演得很有味道。相信许多看过的观众必定难以忘怀这三位演员精湛且骇人的演出。

演员方面暂且不说这么多,还说多侃侃剧情方面。

尽管韩版整体拍摄上的表现润饰了很多《毒战》的缺点,甚至可以当作一部全新的作品看待。可是对于电影看很多的观众来说,演一半不到就能猜到结局以及毒贩的真身,而且是不论有没有看过原版的《毒战》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另外就是这片在暴力场面的安排上,比起《毒战》直白的暴力也不会多让。

还有在看到结局的同时,片中出现砍断一只手的画面,或是火烤活人,都还只是韩片的一些皮毛而已。

两个版本都是透过刑警的视角,一窥地下毒品世界的样貌。不论演员、场景、道具、灯光、摄影皆相当成熟。

剧情看似就是深入毒品世界,抓到李先生就轻松收尾。其实不尽然,韩版的确主要的剧情发展就是抓到李先生那么简单,但在深入追查的过程,编导同时也加深角色的刻画,主角赵元浩那份对抓到李先生的执着,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那份执念越来越强大。

但有时太执着一件事,反而会自取灭亡。

电影中赵元浩说过的一句台词:“如果对某人执念非常深的话,就会有种难以言明的奇怪信念。”

这时候导演首先给观众一条线索——就是找李先生。

在找李先生之前,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开始的?

故事开始于制毒工厂的意外爆炸,被组织遗弃的前组员徐永乐,帮助刑警元浩与组织接洽。在接洽的过程中,待刑警看见整个组织是如何运作的,并与中国贩毒的商人陈河霖接触,进而见到组织内部的高层布莱恩。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甚至以为就要找到李先生了,也许布莱恩就是李先生了!却发现布莱恩并非李先生,由此剧情进入扑朔迷离的状态。

此时,引发我思考的一件事在于,为什么一个人要假装自己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图得是他人的名声、地位吗?但是,不论如何假装得再真,终究不会是真的。而且只会让本尊鄙视,因为他看见假冒的人,是如此的破绽百出。

是模仿、假冒得过头,不小心伤害他人的利益,也许就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复仇。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假冒可以是一条人生的捷径,让人快速的攀上巅峰,但它并不存在着保固期。快因为缺少过程,反而让人沉沦于获得权力、地位的欢快,却忽略掠夺过后的反扑是让人措手不及的。爬得越高越快,相对的,也跌得越深越重。

当然,到这就扯得有些远了。

徐永乐,身为整部戏的主角,他给人的感觉仿佛是置身事外的。看到最后,才会发现他之所以是整部戏灵魂人物的原因。虽然他是被领养长大的,但是在整部被负面气息包围的电影中,他的恨,是包含着深刻的爱的。譬如,他看见在工厂爆炸中受伤的狗:珍岛犬(莱卡),才愿意帮助警察寻找李先生。或者,藉由寻找李先生,替那个他深爱的人,也就是他的母亲报仇。

但是,他报仇的对象,是假冒李先生的人?又或者是他自己呢?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猝不及防的意外会让一个人在恨的之前,心中承载更多的不是恨,而是后悔。在徐永乐的身上,看似平淡的眼神,藏着深深的绝望。他是一个如此冷静的人,冷静到让人感到害怕。他是毋庸置疑的坏人,却不是最坏的那种,他是心中还有爱与良善的人,就像事情总有一体两面,光明与黑暗也是如此共存的。

矛盾,才能引发人的好奇心。在徐永乐身上,在整部电影中,他有太多的谜题需要观众细细的解读。我很难能够判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管从结果或是过程,也正因为如此,韩国电影才特别引人入胜。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开放式结局中,刑警元浩透过莱卡,找到徐永乐,他问:“你是不是李先生?”

“你觉得我是吗?我连我自己是谁,我都不知道了。”

赵元浩与徐永乐在屋子里喝着咖啡,元浩对于追查他锲而不舍的坚持是什么?是实质意义?还是表面意义?镜头拉远,在屋子里传来枪声,到底是谁开枪,谁死亡,导演没有给一个答案,开放式的结局留在观众心中,延伸。

电影的结局,紧扣着观众期待2个小时后,想要得到的答案。李先生是谁?在电影的结尾早已呼之欲出。但是那个李先生,是你所相信的李先生吗?

在我的解读中,为什么李先生到最后也不愿承认自己是李先生,甚至是不愿自己是李先生的?地位带来权力,当每个人都觊觎他所处的位置,他所要面对的威胁就越大。即使他能够在风暴中全身而退,很多的时候,他仍然无法保护到他所深爱的人。

由此,才引发自我定位与认识自我的问题。我是谁?我为的是什么?

韩版的叙事手法与剧情的铺陈让人目不转睛。藉由大量且刺激、紧张的场景,将谜底藏得丝丝入扣,紧抓住人们的好奇心,谜底揭发的除了谁是凶手之外,更揭露出人性最深层的贪婪与黑暗。在黑暗的背后又饱含着爱,因为爱可以六亲不认,也因为已经失去得太多,到最后也失去了自己。

黑暗常常是与光明相互依存的,但是我们常常只愿意面向光明面,而忽略黑暗的那一面。

就像在观影的过程中,也许感受到的李先生是高深莫测且远谋深虑的,并且会不由自主的感叹,要抓到他难怪需要动员这么多人。

不过,藏在李先生“恶”的背后,有太多动人的面向,却是我们所忽略的。

最后的结局,是谁生又是谁死?谁是光明,谁是黑暗?警察与坏人的交锋,通常没有鹿死谁手,而是两败俱伤。

留给观众的一丝悬念,在雪白的大地间,静默的寒冬里,也在你我的心里。我所相信的,也许是一个人眼神里最深沉的灰;你所相信的,更可能是一场爆炸,花火迸发的凶残。手段有高下,坏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哪?只要你相信,就在那。

总结来说,韩版《毒战》虽然未必能够达到杜琪峰的高度与原创性,但李海却知道如何不偏离剧情主题与适度却不做作的借鉴原作风格元素改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所以说能够创下如此高的票房绝对有足够的实力,剧情的编排上扎实且拳拳到肉,没有浪费了限制级级别能够释放的能量以及尺度,能击败众多好莱坞电影的确实至名归。

如果要在韩国电影里挑一部和《毒战》精神气质相符合的作品,那或许应该是柳昇完的《老手》;而把韩版《毒战》放到香港电影序列里来审视,《无间道》则更像它的参照对象。

就像《火线》之于《无间道》一样,李海对于《毒战》的改编,已经不仅仅是改编,而是另一种文化语境下的改写了,正邪之间势不两立的对抗与冲突在这里呈现为同样挣扎于人生苦海的“双雄模式”。相逢一笑泯恩仇,不仅是开放式结局,也成了关于命运、人性、幸福等等问题的无尽追问。

换言之,我观赏韩版给予的评价,是绝对肯定它在旧有设定之下所重新组合出的属于韩国黑色电影特色之韵味。

我很庆幸韩版改掉港版的内在思想核心,加强悬疑推理,拍出一部好戏,这是相当成功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再也没有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500字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开头 关于人生的选择的作文 作文让我感动的一个人 信任的作文素材 责任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初二畅想作文600字 国庆朗诵作文 竞选班干部的作文 防溺水300字作文 运动会作文素材 北方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我的教室作文400字 什么的我作文300字 关于积极进取的作文 美丽的学校400字作文 优秀的记事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英语作文课教案 蚂蚁搬家的作文100字 金秋十月作文 付出就有收获的作文 寻找家园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作文坚持就是胜利 中考满分作文写人叙事 真正的我作文 关于水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