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古代那些高华精妙的诗文 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来了?

2020-12-07 06:20:01
相关推荐

现代的我们,很诧异诸如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家,为什么能创作出那么精妙绝伦的诗文,颇有今人不如古人的感叹。其实世异时移,不可相提并论。

社会需求变了。古人读书,学而优则仕,以文史为主,写好文章,以文干禄,便能行走天下;国家主要以文取士,即使考察一个人的治国理政才能,也是策论相试,从中基本能看出一个人的见识和才能。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和多样化,知识庞杂,各行各业,需要不同的人才读书不止于做官。立身行事,一个人不可能从小只读文史,否则,难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中小学的学习,强调基础性。社会主要不以文章取胜,而是需要更多能够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的人。

古代诗文的杰作是专精的结晶。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在小学、中学阶段,各科必学。高考取的是各科总分,学生各科都要学好,仅学某一两科,难以出头,若有一科没学好,他就必须或者他被迫削掉在学科或者优势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去攻弱科,即使他对之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根本学不了,这样,偏才就难以得到发展。

人不可能都是全才,学什么都能好。人的精力始终有限,天下全才极少,唯专一才出天才。更何况学生以追求分数为务,选拔人才,在分不在能,在分不在识,在分不在才,平时必须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做题上,以取得高分,哪像古代文人,在读书作文上花了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呢?

可见,伟大的艺术往往是偏才的杰作。古代文人,可以说从小就走文史专业化学习之路,几乎一生以读书为务,诗文歌赋是其专攻,像李杜这样的大家,斗酒诗百篇,首先要“读书破万卷”,同时也是长期大量创作实践的结果。他大量模写赋文,为写诗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语汇,往往信手拈来,天然精妙,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化境。而像《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梦溪笔谈》的沈括、《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农政全书》的徐光启、《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就无法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

现在,即使文史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才进行专业化学习,而且伴有理论学习。理论灌输,必然挤压诗性思维,创作会受到理论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小学,在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无法对专业知识作基础性的广泛的深入扎实的积累,例如对语文的各类经典,对历史的各类经典,对物理的各类经典,对化学的各类经典等的深读,也就是不可能从小就走专业化的精深之路。这是古今极不相同的地方。

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的不同,首先就决定了古代艺术形式的不同。

对此,小编还有后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