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陕西省多措并举推进全域科普工作

2020-12-07 06:45: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的中国科协“九大”讲话中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陕西省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探索、融合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较大幅度提升,2019年达到8.8%,2020年有望达到10%。

积极探索“科普 ”的新模式,以大联合大协作的理念模式开展全域科普工作。研究制定《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意见》,融合厅局委办和地方政府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建立健全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从行业、地域、渠道、人群等方面,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制度,将科普与各行业、各专业及工作各领域深度融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实现科普载体多元化,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高质量发展。

建立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体系,切实夯实全域科普的公众科学素质基础。探索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体系,实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普综合研究平台的零突破。联合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建立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在西安交大、长安大学、延安大学相继成立陕西省艺术与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公众科学素质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市、县依托高校和职业院校成立研究中心,广泛开展科学素质和科普理论研究。接续启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研究计划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广泛开展接地气、暖人心的社会化活动,充分发挥品牌科普活动的引领作用。利用举办“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活动的契机,组织动员、积极推动各行各业、各级政府开展大型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各地市、各部门利用优势资源,集中举办科技报告会、科普讲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实验室开放等活动。持续开展以重点人群辐射全民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学论坛、青少年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通过精品打造、集中展示,营造良好氛围。

着力构建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实现应急科普的全域推广和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科协系统迅即成立应急科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机制,跟进设立应急科普项目,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宣传、咨询服务和组织动员,其中《陕西日报》的“学点科学”专栏内容受到省委宣传部肯定;报送的《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重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的建议》获时任省长刘国中、常务副省长梁桂的批示,黄维院士在《光明日报》发表《科技领域复工复产同样需要关注》署名文章;发出《致抗疫一线同仁书》,16家省级医学领域学会会员驰援湖北,2人被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抗疫助农、县长带货”公益推广活动广受关注。

充分发挥科协科技人才和技术智力优势,深入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广泛开展科技惠民扶贫系列活动,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学会、农技协(联合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积极融入和依托当地扶贫体系,通过结对帮扶、定点扶贫、对口援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普活动、产业服务。开展网上展销、直播带货、消费扶贫、“百名专家走基层”培训等活动,以科技创新支撑贫困县区产业转型升级。陕西省6支团队、14名个人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称号,省科协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优秀组织单位。

按照“因陋就简、一总多分,融于群众、展示人文”的原则,多层次推动科普场馆阵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亮牌子、创阵地、建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科技场馆;指导市县整合当地行业企业、公办民办等资源,形成以科技馆为主、特色馆为辅的“一主多分”科普教育阵地体系;推动5个市级馆(延安、榆林、宝鸡、安康、商洛)开放运行;投入140万实施“陕西省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共享”项目;建立“陕西省科技馆教育联盟”,推动陕西地区科普服务的联动推进和科普资源的协同发展。

围绕发展大局和地方实际,创建形成遍布城乡、全民参与、服务全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大型活动为重点,以网络直播、线下服务、视频培训、远程指导为主要形式,常态化服务乡村振兴。陕西省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注册人数和活动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启动陕西省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优秀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推选活动,评选出陕西省优秀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单位各15个,渭南市科技志愿服务队被评为中国科协优秀志愿服务队。探索建立以试点县为重点、试验区先行示范的科技志愿服务框架,在建设国家和省级31个试点县(市、区)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国家级科技园区、地级市、副地级市、县、乡镇建立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学普及与创新发展试验区体系,支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渭南市、韩城市、彬州市、永寿县云集、石泉县金蚕小镇、榆阳区小纪汗镇等7个市(区、镇、园区)作为试验区先行建设,以科技志愿服务为支点,因势利导布局科普工作,在科学素质提升、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和创新建设上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有针对性地建设农业专家服务站,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结合科普示范基地、基层农技协,2019年起,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全省开展农业专家服务站建设,计划用五年时间建立服务站500个,实现农业县的全覆盖,目前已命名113个。实施2020年陕西省专家服务站建设计划项目,对54家优秀农业专家服务站各给予3万元的项目支持,通过支持农业专家,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乡土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打造协同联动的科普传播体系。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计划”,在陕西日报“学点科学”、陕西电视台“全民实验室”、陕西广播电台“科普惠生活”、三秦都市报“三秦科普”等共刊登播出专题科普栏目193期。陕西科技报出版发行86期280.02万份,开设深度科普专栏《科学悦读》。统筹建设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陕西科技传媒网”“陕西科普”等平台发文8118篇(条),累计阅读量3140.9万人次。陕西省科协名列中国科协网络平台宣传评价排行榜总榜全国第二,其中微博、今日头条、抖音位列全国第一。各市县科协均建成体系化媒体传播平台,“汉中科普”在汉中市部门单位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进入前十。建立覆盖省、市、县、乡镇、村5级的科普信息员体系,探索形成依托社交媒体、日发信息、逐级转发、户户送达的“天天科普”信息运行机制。在西安地铁、城际铁路打造科普专列。与西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西影科技频道,筹备制作科技人物微电影。联合省体育科学会开展科普直播、视频制作,在高校开展科普类视频推广推送。开设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地海,西工大带你遨游”学科专业讲堂系列科普内容。推进陕西省融媒体科学传播联盟工作,促进高校、媒体业和科学普及有关机构资源互补。建立“科学流言榜”,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社会普遍关注的科技问题等,及时进行科学权威解读与发布,破除“伪科学”、“反科学”等流言。

稳步推进“三长”制改革,全面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水平。印发《关于增强基层科协组织动员能力 推进“三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工作方案》,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进入县及以下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提升科学素质、科学普及、扶贫攻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破解基层科协“四缺”难题。近两年连续投入740万元,重点支持61个市县区推进落实“三长”工作,其中贫困县区25个,实现贫困县区全覆盖。积极探索“多长”模式,吸纳科研院所负责人、科技型企业负责人、高技能人才等加入科协组织,提升基层科协组织水平,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