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

2020-12-08 07:45:01
相关推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网络游戏‘反成瘾’需建立科学机制”“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有关成瘾性电子游戏的话题,再次引起讨论。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在“风口行业”“新兴产业”等美誉背后,电子游戏带来的“数字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早在2008年,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就已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诊断范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正式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将电子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现实中,少数青少年玩游戏上瘾,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近年来,有的游戏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各类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手段频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传播不良观念……这些顽疾,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实际上,沉迷游戏的不仅是孩子,更有不少成人;让人沉迷的也不只是具体的游戏,更是令人难以抗拒的虚拟世界。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成瘾比游戏成瘾更为常见、影响更深,正在将越来越多人带入“数字亚健康”。不少人跟手机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家人,一些人已经习惯在微信朋友圈里营造“人生赢家”的虚幻,在网文网剧的“粉红世界”里寻找代入感,在刷短视频的热闹中排遣孤独焦虑……对个体来说,网络若跨越了现实的疆界,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时间,更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更为切实可感的连接。

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0日 05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