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二程理学丨对中华民族家教家风的深刻影响

2020-12-08 08:40:01
相关推荐

二程理学对中华民族家教家风的深刻影响

程 向 阳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

特邀研究员、颐祖33世孙)

注重修身齐家、注重家教家风,是“二程理学”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积极响应、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认真学习领会、传承发展弘扬程颢、程颐两位圣哲先祖关于修身齐家、家教家风的思想主张、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尽心尽力,尤为必要。

二程理学关于修身齐家、家教家风的基本主张

不论是二程理学的思想主张,还是在他们精心修改、订正的《大学》里,修身齐家、家教家风的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天下之治,正家为先。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天下之治,治家为先,家正则天下治。”人们通常谈论治家之道时,往往是对孩子要求得多,只强调孝和悌,二程夫子站在更加科学合理的角度,特别对家长提出了“身正”的要求。“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行,不可易也。……言慎行修,则身正而家治矣。”家长是否身正,关乎家庭的兴衰成败。在种种诱惑面前,如果家长心正身正,不为所动,坚持正义、一身正气,自然家道兴旺。“夫王者之道,修身以齐家,家正则天下治也。”“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故治国在齐其家。”“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帝王之道,教化为本。”“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也,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上述观点,都是二程理学和经过二程所修改、订正的《大学》之经典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来综合概括,就是说: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可以治理好国家的人,必须是首先可以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的人;连家庭都治理不好,对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得体的人,却能去教化别人,治理好国家,这是根本就不会有、从来就没有过的情况,“无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性有关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曾经多次引用上述观点。

二程理学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普遍意义,无可辩驳,永不过时。

二程理学对中华各个姓氏家族家训的深刻影响

家训,是家教家风的基本准绳和守则,是家教家风的指导思想之理论基础和经验升华、规范提炼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先祖或长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对家人的道德教养、视听言动,都有着重要的约束、感召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的其它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或家规等等。

好的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民族和谐进步,国家繁荣富强的必有基础。国家,是在人类社会经历了远古时代的氏族、家族、家庭变迁,而逐步形成的。在国家形成之前或在国家不安定、国法不明确、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阶段,好的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因为,家族、家庭为了适应生存繁衍、发展壮大的需要,就拟定行为规范来约束、感召族人、家人,这便是家训或家法、家规和族规的最早起源。

二程理学以“中、德、诚、敬、恕,公、正、仁、顺、和”之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提炼升华、传承弘扬、科学发展了孔孟儒学所注重的“孝悌忠恕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常委、中纪委王岐山书记,为了全力配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严厉惩治腐败的重大决策,在毫不手软打击制裁贪官、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加强全民族的家教家风建设,从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道德这个家庭基础做起,在思想根源上彻底解决、医治、根除影响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问题和症结、顽疾。

大家都知道,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于2017年12月19日,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推出了程颢程颐《兄弟大儒、九思立德》的专题片,简明扼要的向国内外公开推广了“九思立德”(《论语》: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得思义)的程氏家训和现在普遍流传的程子家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朋友信,---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人有大过,以礼责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崇诗书,习礼仪,训子孙,---),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综览在北宋以后形成或修改、完善的各个姓氏的家训,无不受到二程理学思想主张的深刻影响。现以朱子家训、钱氏家训为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夫子,在《紫阳朱氏宗谱》中的《朱子家训》里,就直接运用了二程理学的经典思想、语录粹言,其中的许多话,和《程子家训》是完全一样的。

请看录自《紫阳朱氏宗谱》里的《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上面的《朱子家训》中,第一层所强调的意思,即与二程所概括主张的“君贵仁、臣贵忠、父贵慈、子贵孝、------友贵信”的内涵高度统一。很显然,《朱子家训》是在《程子家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程夫子的思想主张和朱熹夫子的体会感悟,强调道德修为、崇尚成贤成圣的升级版家训。朱元璋作为明朝的一代开国君王,之所以深得军心、民心,推翻了元末的腐败统治,是他自从家里很穷、家境极其艰难、困苦、危险的青少年时代起,其所思所言所行,无不留下《朱子家训》的深刻烙印,无不彰显《朱子家训》的博大效应。朱元璋皇帝是《朱子家训》的优秀践行者和巨大成就者。形成于清代初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朱氏治家格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对《朱子家训》的具体化、平民化,和安徽纪检网发布的仁里程氏家训三字经——“凡治家,宜起早。桌要擦,地要扫。粗布衣,菜饭饱---”等内容类似,具有了更强的实用性,突出了对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约束性和可操做易实现的规范性,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广受民间推崇。其他姓氏的许多家庭都悬挂或放置着《朱氏治家格言》,其实也就成了其他姓氏许多家庭让子子孙孙世代尊崇的共同《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柏庐先生是清代的大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性格与学识和程朱夫子非常想象。

《钱氏家训》更是直接采用了二程理学对日常生活中言听视动的具体要求:开宗明义既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戒。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其中强调的“程子之四箴宜佩”,就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对钱氏族人的视听言动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以恭敬感佩的心理状态,认真实践程颐夫子的“四箴”内涵,要象珍惜美玉一样把“程子四箴”经常佩在身上,记在心里,走到那里,做到那里,视听言动,非礼不为。不仅仅是“程子之四箴宜佩”这一句是二程理学的思想体现,即使通篇赏析如此精美绝伦的钱氏家训,我们完全可以领略到每个段落所透射的二程理学思想光华。钱氏家族,仅占我国总人口的0.2%左右,但人才辈出,贡献巨大,堪称举世瞩目的名门望族。这和钱氏族人祖祖辈辈十分重视潜移默化的家教,世世代代传承弘扬崇德向善的家风,子子孙孙谨遵恪守与时俱进的家训,有着直接的、根本的因果关系或必然联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虚心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二程理学精神传承良好的家教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贯主张、十分重视并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习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2月28日,《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教家风对家庭十分重要,对民族、对国家十分重要,对全世界、全人类十分重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繁荣的大同世界十分重要。真正实现良好的家教家风传承和弘扬,需要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理论武装,需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具体实践、细化提升。二程理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虚心传承、大力弘扬二程理学同样十分重要。

凡是真诚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家长和志士仁人,都应该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心无旁骛,虚心学习、认真遵循祖上的族规家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族规家训,在日常生活中潜心实施、传承弘扬良好的家教家风,真正的从每件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我们家庭家族的平安吉祥、幸福美满、发达兴旺,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奉献智慧、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劳动的作文800字 美丽的校园600字作文 有关文化自信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散步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扫雪的作文 雅思大作文字数 身边风景也动人作文 一次旅行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哈尔滨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真题范文 关于事的作文300字 有关师生情的作文 抓娃娃作文400字 关于做家务的英语作文 春到校园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2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英语作文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600字 河南省中招作文 父亲节作文300 打屁股沟作文 我最崇拜的人英语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600字 温暖的阳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