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谢文淦爱心团母亲节回归亲情关爱父母在行动

2020-12-08 16:00:01
相关推荐

珠穆朗玛网讯 5月14,由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赣州分院和崇义县金山寺主办,崇义县利民大药房 、崇义县益生堂中药店协办的“母亲节回归亲情关爱父母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在江西赣州崇义县妙音寺举行,妙音寺地处崇义县长龙镇拔萃村,该寺院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离崇寡公路约1公里。妙音寺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已有300多年历史,1995年重建。妙音寺对于本次活动予以大力支持。妙音寺师释祖炀法师、释祖愍法师、释晓空法师、谢文淦、苏全兰、王发祯、黄存万、张舒羽、邹贤云、肖紧华、谢远圣、肖自良、肖自鑫、何美丽、余丽华、李祥辉、李开有、彭陆民,义工老母亲黄名兰、唐兰英、李己凤、黄玉珍、邱传廷、管梅英,老母亲八十岁以上年龄的40多位,老父亲30位,孝子5位,孝媳妇5位,慈母10位,共计260位爱心人士参加此次公益活动。

“母亲节回归亲情关爱父母在行动”活动由谢文淦主持,谢文淦现场为大家分享了传统孝道文化,并介绍了爱心团队在2017年第一季度所做的公益项目。谢文淦爱心团做公益的道路上发现了一些百姓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知晓小人物背后的冷暖人生,真实了解到老人的生活境况,树好家风,关爱老人。谢文淦特别邀请到先进好母亲,逐一邀请老人走在众人前边,与老人站在一起,讲起老人昔日的故事。

82岁老人张菊英,一辈子长在农村,为人勤劳善良,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如今老人的孩子们早已经成家立业,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张菊英老人身体比较好,现在仍然坚持在田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种菜,担水,养鸡、给小辈做饭、帮儿媳妇料理家务。老人的子女亲近和睦,他们家是远近闻名的和谐大家庭,一位淳朴的“好妈妈”教育出一代优秀的儿女,子女对她特别孝敬。张菊英老人平常在田间摘些蔬菜还会主动送给邻里,当邻里空巢老人生病的时候,她还会主动乘坐公交车进城里帮忙买药,并守候在病人身边多个日日夜夜,为病人做饭,洗衣,直至对方有能力做饭正常生活起居。

74岁老人邱华凤,长龙镇长龙村双巴塘组人,她先后生养6个孩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邱华凤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她常常挖土种菜,解决自己开销外,还送给子女们享用,或送到集市上卖,换回些油盐生活必须品。邱华凤常常帮助左邻右舍,助人为乐,也去寺院做义工,还是长龙村老年人体育协会的骨干成员。现在她虽然是70多岁的人了,仍然坚持每天早起不懈的工作。

廖相如,从小生长在山区,劳作在农村,在长期的田间劳动中,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从不与村组人发生争吵,总是笑呵呵的对人待客。先后共生育了5男5女,妇夫二人共同艰辛抚养下,把10个子女都养大成人,孩子均已成家立业,生活得很幸福美满。廖相如现虽然年过8旬,但她仍旧自己做饭,自己种菜,洗衣服,妇夫齐眉,生活幸福。

肖茂英,14岁从扬眉中坑村到拔萃袁姓家人做童养媳,童年时受公婆的教养,习惯了勤恳劳动,品性单纯善良。她虽然先后生育了三男三女,把儿女们都抚养长大,孩子中有当老板的,有读研究生毕业的。虽然她年已8旬,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但她仍然关心子女们的生活情况,并常到寺院做义工。

谢文淦于此同时还邀请到孝敬父母的优秀代表,同他们一起分享孝道故事。

王凤阳,69岁,长龙镇葫芦村人,他是一位从拔萃茅坪田心里过继到葫芦村王姓的继子他做过养路工,是位先进的护路带头人,做一行爱一行。虽然是继子,但他把继父母比作亲生父母还亲,他有子女3个,深知养育子女长大成人的艰辛。因而更坚信了他孝敬父母的恒心,直到现在他仍然跟老父母同住幢房,同吃一锅饭,即是子女们成人后另起锅炉,他也坚持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早几年继父去世,老母亲现已是89岁高龄的人,他珍惜老母亲的晚年生活,做母亲喜欢吃的,买母亲喜欢穿戴的。老人患有慢性腰腿病,问寒问暖,及时带老人看病,使老母亲的晚年生活更欢心乐意,她逢人便说我儿凤阳是个大孝子。

84岁老人何烈凤丈夫已经去世34年,老人膝下无子,只有三个侄子。何烈凤的二侄子名叫李复权。李复权见何烈凤老人孤苦无依,便同自个儿的妻子陈昌梅商量,能不能收留老人,让她来家里养老,陈昌梅深明大义,同意了丈夫的想法,李复权将自家婶子何烈凤老人接回家中,大家一起生活了28年时间。李复权家中盖了新楼房,李复权夫妇让何烈凤老人住最好的房间,何烈凤身体不舒服,李复权夫妇对老人问寒问暖,悉心照料,有好吃的夫妻二人都是紧着老人先吃,李复权夫妇对待自家婶子如同母亲一般伺候。

谢文淦特别邀请到三户特困家庭,为大家分享三户特困家庭的故事,并带头为三个家庭进行爱心捐助三千元,现场有不少人纷纷响应为其捐款,帮助他们共度生活难关。

79岁郭小兰,长龙镇拔萃村人,长期从事农村体力劳动,身体较差,6年前就患上了脊椎骨质增生,常常腰背痛,接着在医院又查出了患有糖尿病,视力低下,2013年不幸跌倒,造成左腿骨折,使她终生残疾,生活艰辛。

陈丙森于2002年出生,长龙镇拔萃村黄田组人,从小多难多灾,2006年父亲患病不治已故,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母亲又病故。陈丙森和哥哥陈虞洋跟随祖父母生活,后来祖父又出家在寺庙。他只能与祖母相依为命,生活费、学费,全靠政府和乡亲们资助,目前陈丙森就读于长龙中学初中二年级。

59岁曾宪花,长龙镇拔萃村人,2015年冬不幸遇车祸,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三年时间多次住院医治,花销数十万元,乃未治愈,落下终生残疾,目前只能拄着拐杖慢慢行走。因家中贫寒,一个儿媳也不愿在家过这样的苦难生活,去年也悄悄离家出走,至今还未回家,音讯全无,她是村里的贫困户。

爱心故事分享完毕,谢文淦爱心医师团队苏全兰、王发祯、黄存万、张舒羽、邹贤云对现场参加活动的老人进行公益义诊,并为大家发放夏季防蚊驱虫药物,每人赠送一条毛巾。虽然礼物比较薄,但这份情谊深深感动了大家。现场不少人表示,希望今后能够听到谢文淦医师分享爱心故事,为大家普及更多的传统文化,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传统文化,这样的分享对于大家有很大帮助。

谢文淦带领他的爱心团队公益事业已经坚持了二十六年,关爱空巢老人并非头一次。之前谢文淦爱心团所做公益项目涵盖环保大行动、爱心助学、救助特困家庭、情系父母感恩行。2017年,谢文淦爱心团走进崇义县某个村庄,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这里年龄超过八九十的老人将近百分之八十都是空巢老人,他们独居生活,自己劈柴、担水、烧饭,就连自个儿病了,也没有人管。老人们的生活极度困难,精神上倍感无助,急需得到子女帮助。有不少老人的子女家中盖有楼房,生活条件还算不错,但他们却没有邀请父母跟他们一起过日子。就连他们村的村支书也是这样,父母也是自己单过。不少老人住的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多雨的南方,房屋漏雨亦是常事,老人住的房子已经过了半个世纪,房中潮湿,房屋随时有坍塌的风险,但他们的子女对此不闻不问。老人病了还得一个人扛着,有个老伴还好些,倘若没有老伴,自己病了,连个人伺候都没有,有些患病的老人连下床做饭的气力都没有。面对这种状况,谢文淦触动很大,不禁得为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担心起来。

有句话常说:“一娘能养十子女,十子女难养娘一人。”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与老人交流中,谢文淦深刻了解到其实老人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给予,简简单单的生活,只要能够给老人一丝心灵上的安慰,老人便感知足。多数空巢老人有看病的需求,他们生活困难无钱看病,更没有精力去进城里看病。谢文淦爱心医师团多次下乡走进老人家中,为老人义诊免费送药,充当着游医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莫不给老人精神上极大的帮助。有不少老人感动的送谢文淦爱心团土鸡蛋、地里的蔬菜、家中饲养的鸡,田里种的庄稼。

中国孝道文化如今变得越来越淡了,更多的人看重现实,而忽略了亲情,谢文淦为此感到无比痛心。因此谢文淦在2017年着重关注空巢老人,将关爱孤寡老人,为困难老人送医送药作为重点事情来看待。谢文淦多次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前往各个地方进行传统文化宣讲,让大家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让大家拾起久违的亲情,守候离我们渐逝渐远道德。

“回归亲情关爱父母在行动”旨在重塑亲情,让大家重新认识父母,关爱父母,从当下做起。不仅如此,谢文淦还呼吁邻里之间能够彼此少一些攀比,多一些帮扶,共同铸造美好的人文环境。

谢文淦表示,“当今天我们冷落了自己的父母,无疑而言,你今天即便对你的子女有多好,明天的你将会和你的父母境况一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的榜样会引导着子女向善发展,错误的榜样会将子女带入罪恶的深渊。不要过于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从现在开始,关爱父母,行动起来,不要让爱没有来得及表达,父母悄然进入人生的坟墓。”(文/王晨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