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远去的油灯 成为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灯

2020-12-08 21:45:01
相关推荐

感念油灯

文/荣凡诗

油灯陪伴我长大,我感念不忘油灯。

我家常用油灯有两种:一种是祖辈传下来的陶瓷灯,形状椭圆,一则有“嘴”,用棉絮搓个捻子噻进“嘴里”,露出点头,放上猪油、棉油等动植物油,点着照明。幼时唱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老猫,背下来。”指的就是此类灯。另一种是自制的玻璃灯。找个玻璃瓶,用一枚古铜钱做盖子,捻一根棉絮绳从钱眼中穿过,绳的粗细与钱眼的大小相宜,给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便可点燃了。我们俗称其为“洋油灯”,还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呢。外国较早地从原油中练出煤油销售到国内,当地老百姓便叫“洋油”。由于煤油易散发,便制作使用玻璃灯了。

从人类发现火种的那一天起,灯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灯成了太阳的替代物之一,也是人间的第二个月亮,是人们家居生活和社会活动必备的照明工具。大家根据各自活动用途和具备条件,还制做出汽灯、罩子灯等各色各样的油灯,用于集会活动或办公生活等,度过夜晚那黑暗的时光。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电灯早已来到寻常百姓家,人们进入这“点灯不用油”的时代,油灯家族知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部分还进入了收藏者的视线,走进了博物馆,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使用油灯已久,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领悟了灯的品性,悟出了些道理,孕育和传播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在使用煤油之前,点灯用的是动植油,那时物产匮乏,“点灯耗油”是奢侈的消费。所以,人们减弱灯焰燃烧的剧烈程度,以降低用油数量,出现了“省油灯”。于是,人们沿用到人的身上,将自私、爱财、贪婪、吝啬而又奸诈刁蛮的人称作——“那不是省油的灯”。

当一个人点亮一盏灯,几个人乃至几十个人共享它的光辉,并不增加灯的油耗。因此,人们将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获得的帮助称为“借光”或“沾光”。这种说法也沿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如想让别人让路,说“借光、借光”;想吃喝用别人的东西,讲“沾您点光”,等等。人们运用灯或灯的品性,去说明人事的语句,丰富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从漫漫的历史长夜中走来,是油灯照亮了人类的文明之路。晋代有“瓦豆谓之灯”一说,古代称为“镫”,与“登”通用。这说明最早的灯是由“豆”发展而来。“豆”是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种陶制餐具,上面浅盘状,中有高柄,柄下面为喇叭口形圈足。我们的祖先在豆的浅钵中置灯芯和油脂来照明。

在以后的几千年发展变革中,灯具无论在用材、造型、装饰、工艺和制作上都逐渐成熟,出现了像“长信宫灯”“错银牛灯”等闻名于世的稀世珍品,造出了防风、降温的节能油灯,还流行了一种具有插置烛把和承托油盏的两用灯,称之为灯台或烛台。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中,可看出这种蜡烛灯在唐代已广泛流行。到清朝末代,灯具和烛台发展到最辉煌的时期,它的种类和质地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富丽堂皇的官窖灯具和宫灯的兴起,开辟了我国灯具的新纪元。然而到了1882年,上海首先安装了电灯,后来的上百年间,电灯逐步取代了油灯。至此,以火为光源的古老灯具的时代结束,以电或其他光源的时代开始。

油灯早已远我们去了,在普通家庭里,消失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但我还时常想起油灯,仿佛那摇曳的幽幽灯光仍亲切地照着我,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以前,我家院里有五间土墙平顶屋,习俗不设烟囱,尤其是两间东屋,长年烧火做饭,把墙壁、屋顶熏得黑黑的。在夕阳疲惫地把它最后一丝光线收回后,屋里陷入黑暗,院里格外寂静。只有点上油灯,那昏黄暗淡低沉柔和的灯光,照亮屋里,映照院里,给家人带来方便和温暖。

在油灯下,勤劳能干的母亲辛苦地做家务,一年四季,一家八口人的衣服和鞋子,都要一针一线,一件一双地做出来。父亲吸烟,有时将“豆大”的灯火拨亮,旱烟袋锅儿凑向灯火,“鼓鼓”地吸两口,那锅儿里的烟叶被引着了,便坐下“吧嗒……吧嗒”地吸烟,并与母亲说起家长。母亲为省油,仍将灯火拨小。有时做纺棉花、掐麦草辫的活,还舍不得点灯呢。啊,母亲!您如此节约用油,是家中生活困难所致,也是您勤俭持家的真实写照。闪闪烁烁的煤油灯光,照耀着母亲沟壑纵横的脸,那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心中既感激又难过……

我上学后,油灯下的母亲不再孤单,常常是她做家务,我写作业。母亲将油灯拨亮放高,怕我看不见写字。尤其是寒冷的冬夜,母亲将火盆放在桌下,怕我手冷脚冻。母亲烧得热煳煳的火盆和拨得亮堂堂的油灯,温暖了我的童年,照亮了我的前程。

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因迫于考初中,老师便安排我们到学校晚自习了。我和同学找个墨水瓶,瓶盖上钻个孔,插个小铁管,穿上灯芯,便做成了小油灯。那时煤油紧缺,老师费尽周折,买来柴油,才解燃油之急。几个同学一组,围集在灯下,看书、写作业。那油灯窜着火苗,冒着黑烟,很快地结了黑花,我们赶紧整掉,灯又亮了起来。油灯熏黑了我的脸,但也熏陶了我的心,它像是释放出一束神光,照亮了我的升学之路,如愿地考入中学。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是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名句,被后人用秀美而有力的行书,刻写在一种造型别制的铜质油灯上。我在读中学期间,曾在油灯下,看了《水浒传》《青春之歌》《香飘四季》等十几部长篇小说。当然,这些书都是借来的,那时我家的经济状况是不允许买的。小说以语言为基石,是凸显人文精神最佳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如鲁迅先生所言,它有“纪念碑”般的厚重,有磅礴的气势,有宏大的容量,有让作家尽情地驰骋才情的天地。我通过读这些小说,充实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道德情操和心灵境界,也从而对文学知识、写作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

灯是人们晚上的“眼睛”,又是节日的“头饰”。小时候过春节,父亲要制作萝卜灯:拿来萝卜,切下一段,掏空半截芯儿,倒上一点豆油,浸上一根线头儿,就可点燃了。到了大年夜,我们高兴地将父亲做的一盏盏萝卜灯,点燃后放在大门口、屋门口及黑暗的角角落落,连厕所、猪圈都要放上。那萝卜灯陪伴着大红灯笼,放射出红红的光芒,屋内外、院附近,无不染上喜庆的红色,极好地衬托了过年的节日气氛。

过春节时,母亲在蒸白馍馍、大花糕的同时,还要蒸几个粘面灯。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便捧上面灯,欢快地来到街上。大家见面后,便比谁的面灯好看、明亮、燃烧的时间长。并一起说着、笑着、快乐着,那手中的面灯跳动着火苗,犹如星星一样,闪闪烁烁,照亮黑夜;又像孩子们调皮的眼睛,闪闪发光,富有节日别样的温馨。末了,待火苗熄灭,大家拔下灯捻,面灯竟成了一份独特的夜宵,孩子们吃的是那么香甜有味。至今,好怀念父母给做的萝卜灯、粘面灯,是它伴我度过童年的快乐时光。

树叶枯了,又绿了;花儿谢了,又开了。如今,身着戎装的我已退休,在华灯璀璨流光溢彩的城市居住多年,但想起当年的油灯,感觉还是那样亲切。

油灯啊!永别了,但你却定格在我心中,在我情感记忆中燃烧闪烁,那光芒将照耀温暖我的一生,成为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灯。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和爸爸比童年作文 爱的作文素材 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作文 回忆性作文800字 实践活动作文200字 红海滩作文 童年的滋味作文 难忘的一幕作文600字 介绍一种物品作文400字说明文 关于小狗的作文二年级 第一次哭的作文 初一作文遇见 用梅花托物言志的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800字 十八岁成人礼作文 家乡的苹果作文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怎么写 仙人掌作文结尾 李清照的作文素材 描写臭豆腐的作文 我真佩服他作文 你的和我的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动物 你学会了什么作文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篁岭晒秋作文 逛作文 中学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大全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