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爱无私 芬芳永存?追记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

2020-12-09 04:50:01
相关推荐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大爱无私 芬芳永存

——追记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

张小娟(左一) 与留守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张小娟获得甘南州五四青年奖章时的发言照片。

张小娟(右二)在巴藏镇和扶贫干部一起核查相关信息。

张小娟(右二)在八楞乡群众家中走访。

张小娟(右三)在曲瓦乡工作时的照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我们深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富了、变美了,我们所有的辛苦,在看到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的那一刻,全部变得值得……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回忆过去,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有我们年轻而坚定的足印;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中,有我们的青春如歌的奉献。”

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生前写在笔记里的一段话。

芬芳年华,无私大爱,这位年仅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用精彩而短暂的生命践行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她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把奋斗追梦化为日常,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倾心尽力为脱贫攻坚事业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披星戴月,将生命融入扶贫事业

走进张小娟生前的办公室,一摞厚厚的文件静静地摆在办公桌上,抽屉内十几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舟曲县脱贫攻坚的内容。

办公桌旁一块小白板上字迹工整地写着工作安排:

“10月1日至3日,跟进(全县脱贫的)乡镇自验,完成(县级脱贫)验收操作手册;4日,(全县脱贫验收巡回督导组)各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召开碰头会……”

“我至今不能相信她真的走了。”张小娟遇难后,舟曲县扶贫办干部石磊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作为甘南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从10月5日开始,舟曲县开始对各乡镇进行脱贫验收。石磊介绍说,张小娟和他被编入第一巡回督导组,张小娟担任副组长。6日,第一巡回督导组一行经过5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全县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博峪镇进村入户,当晚住在镇上。7日下午,第一巡回督导组来到相邻的曲告纳镇,随机抽选到上大年村核查贫困户收入账目。当天走访结束已是傍晚,张小娟又接到任务需要连夜赶回县城,她连饭也没顾上吃,便搭乘顺路的县融媒体中心面包车,和结束采访的几位记者一同返回,途经陇南市两水镇白龙江大桥时,车辆不幸坠江……

两水镇白龙江大桥地处武都区境内,周围全是连绵不断的大山,一条盘山公路蜿蜒曲折、高低不平,这里是从博峪、曲告纳两个镇通往舟曲县城的必经之路。

10月7日晚,张小娟的丈夫刘忠明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事故搜救现场。

寒夜里,江风瑟瑟,江水冰冷,刘忠明在江边整整守了一夜。

那一夜,一些平日里和妻子相伴的画面不断在他脑海里闪现——妻子很忙,每次即使回到家,也经常有接不完的电话,很多都是乡镇或者部门同事打来咨询政策、讨论问题的,有时她一边炒菜一边接电话,更有时她在卧室里接完电话就疲惫地睡着了;

只要妻子下班回家,就会马上从厨房里把正在做饭的婆婆换出来,一些诸如“可乐鸡翅”之类刚学会的新菜就会被她“变戏法”一样搬上餐桌,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

……

想着想着,刘忠明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跪在江边不停地默默为妻子祈祷。

第二天清晨,噩耗传来:张小娟的遗体在白龙江下游被发现。

张小娟34岁的年轻生命就此定格。这天,她原本计划着和同事们一起,到其他乡镇继续验收督导。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是张小娟在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摄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这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条微信,也成为她奔波在扶贫路上的永恒定格。

坚守初心,担当实干把群众当家人

秋风如泣,山野无声。10月10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送别的人,人们排着队与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的父亲含泪告诉记者:“小娟母亲曾经劝说她,工作太忙了,不行就辞职吧。可小娟却坚定地对母亲说,‘现在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任务拿下来’。小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是为了国家扶贫事业牺牲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娃太可怜,至今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这么好的人,咋就这么早走了?她为了我们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真是没少操心。”峰迭镇水泉村的已脱贫户桑建邦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殡仪馆。

桑建邦的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加之孩子年龄尚小,夫妇二人只能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亲戚接济过日子。张小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们家去,动员他们夫妇“搞点产业,稳定提高收入”。由于桑建邦和同村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都在半山腰,山坡很陡,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张小娟每次都要徒步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深入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为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找到“对路子”的产业。

“在小娟的引导下,我和同村的8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山鸡的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500多只鸡,去年我们几户平均收入都在四五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桑建邦哽咽着说,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想这是小娟最愿意看到的。”

江盘乡已脱贫户冯万顺也是专门赶来殡仪馆为张小娟送行的。

冯万顺的女儿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张小娟对他家格外上心,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的妻子李海霞学会了拉面技术。看到他家2亩多地的核桃树一直挂果不好,今年3月,张小娟又请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上门指导。“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鼓励我们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冯万顺说。

“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排成长队送行的人们默默垂泪。没到现场的人,在网上留言:“你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是最可爱的人。”“初心不灭,青春无悔,你我虽未曾谋面,虽相隔万里,但你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把生命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致意。

群众跟张小娟亲近,不仅仅是因为她心里装着群众,更因为她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

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许舂曾因做心脏手术负债,两个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张小娟听到消息,主动上门帮他办理大病救助等手续,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朝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从2012年开始,头沟坝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苗木,然而,2015年苗木价格下跌且严重滞销。那一年,张小娟到曲瓦乡任副乡长,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她创建了“曲瓦”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苗木。次年,张小娟又主动联系技术人员改良树种,有力促进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如今,苗木种植已成为头沟坝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舟曲县各乡镇采访时,总能听到很多干部群众说,“扶贫办那个小丫头(指张小娟)为人实在,很热情”,有很多村民有事都愿意联系张小娟,找她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

立节镇立节村村民杨瓜海身患残疾,母亲80多岁了,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脱贫难度较大。张小娟得知情况后,每次到立节镇下乡,都惦记着要去杨瓜海家看看。“小娟每隔一半个月就来我家一趟,和我拉家常,有时还帮忙扫院子,和我们一起干农活。”杨瓜海的母亲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了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岗位也会变得不平凡。为了舟曲的脱贫事业,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乡镇村组,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都留下了她奔走的身影和坚实的脚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牢记使命,感恩奋进铸就时代丰碑

张小娟出生在舟曲县一个藏族农家,2003年以当年舟曲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年,18岁的张小娟,从故乡贫瘠的土地上走来,背负着父老乡亲殷切的期望,刻苦学习。

正如她生前最尊敬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所说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家乡。”这是张小娟当年考上大学时的承诺。大学毕业后,带着最初的梦想,拿到中央民族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感恩奋进,成为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舟曲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贫困发生率高,基础条件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初到舟曲工作时,张小娟担任立节镇驻村干部,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而且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她还组织成立社火队、罗罗舞队在春节等节庆期间赴县城参加表演,通过开展活动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提起来。

“5·12地震灾后重建时,正值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孩子,许多农户的房子在维修时缺乏劳力,刚参加工作的张小娟见此情形,主动申请帮助群众改造危房。”当年和张小娟一起驻村的一位干部回忆说,在尘土漫天的土坯房和村道上,每天和钢筋水泥、砖头土块打交道,很多老太太很难把这个“土干部”和刚从北京来的“洋学生”联系在一起。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只有党员突击队才能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参加救援工作。为了冲到第一线,张小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始终冲在抗灾救援的最前线,积极进行一线救援和物资运输工作,已具备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品质。”立节镇党委在她的火线入党材料中如此评价道。

作为一名党员,张小娟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处处作表率。在担任曲瓦乡副乡长期间,即便乡上的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她几乎每天都要去村里,开展送政策进农户、谋划产业发展、帮助危房改造、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等工作;在担任曲瓦乡纪委书记期间,她认真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对群众来访来信做到热情接待,每件必定过问办理,做到及时办处。

心中升腾着信仰,脚下便会充满着力量。2016年,张小娟调任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对于她来说,变动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不仅仅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挂在嘴边,更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把为民情怀写在了舟曲的山山水水,写在了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她到县扶贫办报到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告诉记者,“当时大概九点多钟了,她从楼梯口匆匆忙忙跑上来。她说当天在乡镇交接工作有些迟了,一结束就赶紧过来了,想早点开始工作。她对工作的热情、主动和积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扶贫工作最忙的时候,司机、车辆都不够用,有时候我给她们单位开车,从山后下乡回来都半夜十一二点了,张主任经常是让同事们休息,自己却跑到办公室加班去了,我们都看着心疼!”给县扶贫办开车的张师傅说。

舟曲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属性复杂,要想开展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掌握政策。为此,张小娟十分注重提升自身政策理论水平,以确保每一项因户施策精准无误,并随时做好对乡镇、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指导建议。3年时间里,经过大量的知识积淀和实践经验,她做到了对各类脱贫数据、标准、规定、政策的精准掌握,也因此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更被誉为舟曲扶贫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

“别人看到穷人都想帮一把,我专门做这件事,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是张小娟经常说给丈夫刘忠明的一句话。

为了提高群众对国家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张小娟和县扶贫办的干部们想尽各种办法。她经常在网上下载一些漫画,精心组织制作“精准扶贫政策漫画图解”,让老百姓通过漫画了解政策信息,通俗易懂;她还在微信群组织发布“扶贫政策语音播报”,让老百姓拿着手机听,简便易行,清晰明了……

2018年,张小娟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被授予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敬意,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热爱,对脱贫攻坚事业矢志不渝。”在一篇文章中,张小娟道出了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正因如此,在这条路上,她始终牢记党的信任和重托,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担,把群众的幸福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赞歌,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过年 一件烦心事作文300字 家务劳动作文600字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0字 新年礼物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 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英语作文 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作文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乡下风景作文400字 以看为话题的作文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300字 珍惜时间的作文600字 新年计划英语作文初二 收获的快乐作文600字 七年级满分作文大全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300 关于创新的高考作文 环保小卫士作文300字 端午节作文的好开头 成长的足迹作文400字 三年级元宵节作文300字 今年全国卷作文题目 我发现了美作文400字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作文 什么里的微感动作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的作文 我想让妈妈高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