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能够嫁入豪门 最应该感谢一个人

2020-12-09 06:10:01
相关推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代表作。被英国小说家、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此书主要讲述了,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从一开始对贵族青年达西的厌恶和偏见,到最后和达西冰释前嫌,最终结为连理的故事。

《傲慢与偏见》中,最令人羡慕的,就是伊丽莎白和达西、简和宾利这两对有情人。

达西和宾利都来自于英国上流社会,相比之下,伊丽莎白和简这对姐妹花,只是出身于英国乡下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

虽然她们有文化、有见识,但是,却没有遗产,按照常理来说,是很难嫁进豪门的。但是,最终,她们还是奇迹般地做到了。

仔细分析,伊丽莎白和简之所以能够成功逆袭,双双顺利嫁进贵族豪门,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她们的母亲——班纳特太太。

在简奥斯汀笔下,班纳特太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市井大妈形象。她虽然是律师的女儿,人长得很漂亮,也受过一定的教育,“却智商不高,喜怒无常,孤陋寡闻。她最大的心愿,是把女儿一个个嫁出去;她最大的乐趣,是访亲会友和探听消息。”

但是,我认为,班纳特太太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女人。她在促成伊丽莎白姐妹俩的豪门婚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做法,是值得所有家有女儿的父母们借鉴的。

一、秉持实际的婚姻观,只为女儿们今后不忍饥挨饿

比起年轻人那种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的婚姻观,父母的婚姻观向来都实际得多。

班纳特太太就是典型的例子。

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况,班纳特家的女儿都没有遗产继承权,他们家的所有财产,是由远房表哥柯林斯先生继承的。

对于没有遗产的女人,在当时那个社会,在其父母死后,是很难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的。

就如同夏洛特所说: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而又没有什么财产的年轻女子来说,唯一体面的出路是嫁人;尽管嫁人未必使人幸福,但毕竟是女人最合适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受饥挨冻。”

就如同现在许多不肯听父母的年轻人的观念一样,伊丽莎白认为这一想法很荒谬,也对其非常的鄙视。

可是,就当时的情况,想尽办法让女儿们能够嫁个有钱的丈夫,是一种顺应现实的表现。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获得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如果爱情和面包可以兼得,谁又舍得自愿抛弃其中一样?

可是,现实就是现实,你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显然,经过生活的磨砺,在爱情和面包之间,班纳特太太替女儿们选择了面包。

李银河老师曾经说过:

“如果你很想结婚,那不一定非要等到爱情不可,跟一个仅仅是肉体的朋友或者是精神上的朋友也无不可;如果你并不是很想结婚,而且一定要等待爱情,那你内心要足够强大,要做好终身独身的准备,因为爱情发生的几率并不太高。”

有句话说得好: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唯独相爱全凭运气。

作为5个女儿的母亲,班纳特太太正是看清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所以,在她的认知里,觉得:女儿啊,你能找到两情相悦的人当然很好,但无论如何,你可千万不能因为没钱而受苦啊!

比起自己的母亲,伊丽莎白更尊敬自己的父亲——班纳特先生,因为伊丽莎白觉得,父亲做事比较稳重,有涵养。可是班纳特先生真的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

他是希望女儿可以找到一个精神上契合的伴侣,不要走他的老路,可是,他什么也没有为女儿们做。甚至一开始,当宾利先生这个年轻的钻石王老五来到他们乡村的时候,他都没有想过要主动去为女儿们争取一下。要不是班纳特太太一再坚持,他们家就真的可能错过了这段美好姻缘。

从这一点上看,谁又比谁有头脑呢?

作者简奥斯汀也认为,金钱对于婚姻的美满与幸福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奥斯汀虽然在小说中,是偏向伊丽莎白这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让她对“婚姻中是否应该坚持爱情至上”这一问题产生过动摇。

本质上讲,她也不希望,年轻的女性们为了所谓的爱情而盲目选择一段婚姻,所以,她时常借书中的母亲角色,表达了“钱财是生活安定的保障”这一观点。

年少轻狂时读《傲慢与偏见》,会觉得班纳特太太愚蠢、自私、世俗,可是当自己经历过了爱情和社会的挫折,再回过头来看班纳特太太,才明白,她的婚姻观,才是对自己的女儿们的最大爱护。

二、重视女儿们的尊严,不让她们被未来丈夫欺负

在《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班纳特太太都在讨厌达西先生。

按理说,达西的年收入有一万英镑,比宾利的年收入高出一倍,如果班纳特太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她应该对达西非常谄媚才对。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她一直对达西很反感。

为什么?

因为达西在第一场舞会上说伊丽莎白不漂亮,拒绝和伊丽莎白跳舞。

针对这一幕,班纳特太太的原话是:

“他不中意莉齐(伊丽莎白的小名)倒不可惜什么。他这人最讨厌、最可恶,一点儿也不值得我们去巴结他。他自以为十分了不起,还说人家不漂亮,跟他跳舞不够格!他这个人我厌恶极了。”

看过《傲慢与偏见》的读者,都会觉得,班纳特太太不喜欢伊丽莎白这个二女儿,认为她总是和自己对着干,不理解自己的苦衷。

但是,面对达西对自己女儿的诋毁,班纳特太太又是非常地护短,亲妈本色暴露无遗。

“我的女儿只有我可以说她的不是,别人就不可以,即便那个人再有权有势,也不可以。”这是班纳特太太的心声。

班纳特太太虽然势利、爱财,但那都是为了这些没有遗产傍身的女儿们的将来着想。

她的这种势利,是有一个大前提在的,那就是:必须对我女儿好,必须尊重我的女儿。

她只是想给女儿找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储藏箱,而不是不管女儿死活来卖女儿的。

这和《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班纳特太太的原则是:如果一个有钱的年轻人,刚好看上了自己的女儿,那就努力一把;如果这个人死活看不上自己的女儿,还出言诋毁,那么,不好意思,我们也不会想着高攀。

我想,恐怕连伊丽莎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对达西的那点反叛精神,可能大部分都遗传于自己的母亲。

班纳特太太一直被读者所诟病的,“强迫伊丽莎白嫁给柯林斯先生”这一行为,其实也是她经过权衡之后,所得出的对女儿最好的安排。

当时出现在伊丽莎白身边的无非就是三个男人:达西、威克姆、柯林斯。

我们不妨站在班纳特太太的角度分析一下。

达西:前面已经提到了,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就表面上来看,他对伊丽莎白一直很尖酸刻薄,处处挑剔。作为母亲,即便是他再有钱,也不会认为女儿嫁给他会有什么幸福可言,没必要去巴结讨好。

威克姆:虽然人长得好看,待人接物让人感觉很舒服,但是,他没有财产。更何况人家后来为了钱,转而去讨好金小姐了。

柯林斯: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人家是牧师,有正经工作,而且又是自己家的遗产继承人。虽然说话虚伪了一点,但是,至少柯林斯先生从来都没有贬低过伊丽莎白,还主动提出求婚。班纳特太太可以想象,伊丽莎白嫁给他,第一,不会为钱发愁;第二,也不会受丈夫的欺负。而且大家又是表亲,知根知底,所以,是一门不错的婚姻。

从当时的现状来看,柯林斯先生确实是唯一的一个相对靠谱的选择。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幸好伊丽莎白没嫁给柯林斯,不然后来她怎么有机会嫁给达西?

我们不要用上帝视角来看问题。

谁会想到,之后达西会为了伊丽莎白而改变了自己几十年的傲慢脾气,谁又会想到伊丽莎白因为参观了一趟彭伯里庄园,而又重新认识了达西。

而且这都是小说中设计的桥段,放在现实中,有50%的可能性,伊丽莎白会孤独终老,就和简奥斯汀本人的遭遇一样。

作为一个不能未卜先知的普通人,一个单纯想让女儿衣食无忧的母亲,班纳特太太的做法无可厚非。

三、深知相互了解是婚姻的基础,帮助女儿们创造机会

《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最高明的一个手段,就是有一次,故意让简骑马,而不是坐马车去宾利家吃晚饭。

因为她知道不久就会下大雨,如果简被大雨淋感冒了,就有理由待在宾利家里,可以好好和宾利培养感情了。

“不行,亲爱的,你骑马去吧,好像天要下雨了。果真如此,你就要在那里过夜了。”最后,简只得骑马去。她走后没多久,天就下起大雨来了,整个晚上下个不停,她当然也没法回家。“这个主意我出得真妙!”班纳特太太得意地说了一次又一次。

事实证明,这个主意真的是“一箭双雕”。

因为担心简的病情,第二天,伊丽莎白就亲自走去宾利家看望生病的姐姐,并且也被留在了那里住了好几天。

达西,也是通过那几天的相处,慢慢对伊丽莎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伊丽莎白)被领进早餐厅,众人大吃一惊。达西先生不言不语,心里却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赞赏她那由于步履匆匆而娇艳的脸色,另一方面却怀疑有无必要从老远独自赶到。

可见,班纳特太太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母亲。

一场感冒是死不了人的,要想稳定一段两性关系,长时间地相处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觉得单凭Party上跳几支舞,喝两杯香槟,说一些场面话,就可以让一个优质男抛开门第观念,主动开口向你求婚,怎么可能?

而根据自己的两个女儿的个性来说,要她们自己主动,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夏洛特就曾因为简对宾利的不主动,表达过自己的担心:

“假如一个女人向意中人隐瞒自己的爱慕之情,那就可能失之交臂,得不到他的欢心。……很少有人能在得不到对方鼓励的情况下而倾心相爱的。”

简,确实不是一个主动的人,在爱情中,也不善于使用心计。

而自诩聪慧的伊丽莎白,也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要不是后来伊丽莎白在面对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的质问下,始终不肯明确表态,自己不会和达西订婚,达西也不会确定伊丽莎白钟情于自己,进而向她提出第二次求婚。

爱情,从来都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吸引来的。

以为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天上就会掉下个“宝哥哥”吗?

班纳特太太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女儿,为了嫁进豪门就丧失尊严地倒追,但是,论起使用爱情中的一些小套路,班纳特太太明显高明得多。

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不期而遇,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从这一点来看,班纳特太太确实是一个有智慧的母亲。

结束语

现在的子女都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婚事,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父母的想法很世俗。

老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

父母说的话,虽然不可能100%都有道理,但是,他们毕竟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我们走过的桥要多。他们无非是想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而已。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父母应该、也有义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儿女们把好关。只是要用对方式方法而已。

不妨,就借鉴一下班纳特太太的做法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间真情作文450 我越来越坚强 作文 喜欢的动物作文 怎样学好英语作文80词 生活原来如此美好作文 我未来的初三生活作文 描写春雨的作文400字 脚踏实地的作文素材 今年云南高考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便秘作文 我要为自己领跑作文 洛阳游记作文 打屁股实践作文 描写自己的作文英语 我眼中的彩色作文 去游乐场坐小火车作文 双湖公园作文 趣事作文450字 描写庐山瀑布的作文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作文 一年四季的作文300 生活中的风景作文 一节难忘的体育课作文 勇气的故事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童话故事 做糍粑的作文 我的礼物作文4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 有你就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