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白的千古名作 年少时觉得酷 人到中年才知写出孤独的至高境界

2020-12-09 15:50:01
相关推荐

公元742年,李白42岁,此时距离他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已经过去了近20年之久,面对岁月的蹉跎,他的凌云壮志和用世之心早已是迫不及待。终于,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之下,他等来了唐玄宗的宣召入宫。此时的他满以为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于能够实现,兴高采烈大喊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便踏上了入京之路。

到了京城,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只是给皇帝写诗文娱乐。这和李白文以治国安邦的理想简直是南辕北辙。起初,他还能忍受,以期寻找机会一展所学。奈何这样的翰林生活一直持续了两年多,李白的年纪在古代已然属于暮年,他可以慢慢等待,但他的理想抱负又怎么能够忍受这样遥遥无期的等待。对于翰林生活李白日益厌倦,时常和友人纵酒狂歌,酒醉之后哪怕玄宗召见入朝李白也不应,玄宗对李白也慢慢滋生了诸多不满。

在某次醉后起草诏书的时候,李白放浪形骸,让皇帝身边的心腹高力士脱靴。虽然当时他确实如愿了,但也招致了很多人的嫉恨,此后关于他的诽谤之言不是传入玄宗的耳朵。最终,玄宗也不愿再迁就李白,便将他赐金放还。李白的理想抱负又一次化为了泡影。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李白只能将一腔的豪情壮志都寄托于山水之间,此后多年他长期漂泊游历,结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了很多饱含自身情感的诗篇。笔者本期要介绍的李白登上高山写下的这首千古名作就是其中之一,可谓是写出了孤独的至高境界。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天空中的鸟儿慢慢都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天际,起初还有一片云,慢慢地,云也悠闲地飘远了。不管是“尽”字还是“闲”字,其实都是为了描写环境的幽静,这是很明显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手法,以此也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寂寥。

如果我们去品读这两句的象征意义,所谓的“众鸟”其实可以看作诗人生命中存在的那些人。曾经,他得志时,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但是等到他被赐金放还落魄之时,那些人也慢慢地离他远去。而他就像那片“孤云”一样,只能一个人在飘零中慢慢远去。诗人在这些年中,早已是看遍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则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诗人笔下,敬亭山不再是一座没有生命的山峰,而是充满了人的感情。诗人在静静注视着敬亭山的时候,似乎敬亭山也在默默地注视着诗人,虽然他们不曾有一言一语,但他们似乎能够听到彼此内心的声音,完成情感上的交流互通。

诗人为什么要将没有灵魂的“敬亭山”写得这么拟人化呢?其实诗人是历经沉浮,看透了人之“无情”,所以才会将敬亭山写得这么“有情”,以其有情反衬人之无情,以此来凸显自己的遭遇。他所遭受的冷遇,乃至于现在的这般凄凉境地,都是人之无情所导致的结果。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的所有景物其实都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这首诗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写景诗,所以诗人并没有对于敬亭山的赞美之语,只是借着这些景物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寂寥。诗人只能通过将敬亭山拟人化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独,但恰恰是这样,反倒是将诗人的孤独刻画得意味隽永,流淌于每一个字句之间,让人读之不由陷入久久的怅然。

关于李白这首诗,对于创作时间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首诗创作于他被赐金放还后不久,有些人则认为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蒙冤入狱戴罪流放之后。我更认可第二种说法,因为李白被赐金放还后,虽然失落,但当时的他并没有那么的孤独,他浪迹江湖之际身边不乏好友作伴,就像杜甫就是在这段时期和他一同游历天下,这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状态也不太对得上号。

李白这首小诗,寥寥20字,少年时读之觉得很酷,有种一人浪迹江湖的潇洒之气。但到了中年再去读,感受着字里行间的那种深深的寂寥和惆怅,再回想自己所经历的人情冷暖,见识到了世态炎凉,才知道李白这首诗可谓是写出了孤独的至高境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