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诗人物志:诗仙李白的一生 想要为国效命 却最终败给了现实

2020-12-09 16:10:01
相关推荐

公元701年,在西域的碎叶城,一位李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关于李白的姓名,也有一段传说,据说李白的母亲在生李白之前曾梦见启明星入怀,所以就给李白起名李白,后来李白给自己起了个绰号李太白也是因此。

李白的祖上并不是定居西域的,在隋炀帝时期,杨广大肆屠杀李姓宗族,李白的先祖为了避祸远走他乡,来到了当时的西域碎叶城。

在李白五岁的时候,李白的老爹先是带着李白来到了陇南,然后又前往四川,在绵州昌隆定居。小时候的李白同大多数孩童一样喜欢贪玩。在他6岁的时候,在他跑去玩耍的时候看见了一位老妇人拿着铁棒在石头上打磨。李白因此深受启发,从此下定决心,用功读书,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的诗歌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出来,在他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夜晚,李白站在门外,望着夜幕中闪烁地萤火虫,李白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首: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这首诗让李白开始在他一家生活的圈子中小有名气,他的父亲和老师逢人就咏李白这首诗。李白的家庭虽然没落,但仍旧保持着对文化修养的重视,少年时期的李白就开始遍览诸子百家。

唐朝在武则天之后,开始盛行道教之风,尤其是蜀地,道教更是十分流行。在大匡山,李白认识了一位道教教徒,他叫元丹丘。李白在他身上初次领略了道教的风采,此后,道教的思想一直伴随李白终生,每当李白仕途受阻时,李白就会被道教思想所影响,产生隐退的情绪。

在李白十四岁那年,李白在昌明县(因李隆基,昌隆改昌明)当了一个小吏。按照当时的法律,罪人之后、工商子弟、州县小吏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李白选择小吏,很可能是想换个方向在官场谋生。

都说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没错的。李白当上小吏之后,最初的工作只是负责放牛,有一次,李白牵着牛经过县衙,不知道为什么县令夫人就生气了,李白赶紧道歉,而且是用诗来道歉的: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

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

县令夫人听了之后感觉很舒服,就没在为难李白,而县令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觉得李白很有才华,就不让他放牛了,让李白给他当书童。

后来,昌明县发生了洪灾,李白跟随县令去查看灾情,这个县令也是个爱吟诗的人,看到灾情不但不难过,反而还即兴写了一首诗,而李白在那正难过着,突然听见县令吟诗,一下就生气了。毕竟,你一个县令不好好体察民情,反而还有心情吟诗。于是,李白当即作了一首讽刺诗来讽刺县令,虽然是出气了,但也因此得罪了县令,直接就卷铺盖走人了。

被炒鱿鱼之后,李白也没在找工作,而是隐居了起来,一直到25岁。期间,李白不仅饱读经典,还拜师学习了鬼谷子的纵横术,跟随父亲学习了剑术,书法、弹琴都很精通,李白甚至还会训鸟,据说他一吹口哨就有上千只鸟飞到他身旁。

唐朝以诗赋取士,所以李白也不是随便学习的。李白写诗就是为了进入官场,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丞相,当皇帝的老师。不过,李白的身份让他没办法参加考试,但在当时,还有二条进入官场的道路,一是修道;二是举荐和制举。

25岁的李白在当时的道教界内已经十分有名了,但李白并不想以道教的身份被皇帝召见,所以,李白只剩下了“举荐”和“制举”。举荐就是五品以上官员有权向中央推荐贤才,制举就是选拔天才的不定期考试。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李白,李白颇有点希望像姜子牙、张良、韩信那样,遇到明主,一飞冲天的那种剧情。李白并没有选择直接前往长安,他以长安为中心点,在各州郡投递求职信,好不容易碰见一位下放的官员,在回长安的时候向朝廷举荐,但也都石沉大海。

公元727年,在李白二十七岁那年,李白在安陆成了家,他的老婆许氏费尽周折联系到了一位姓李的长史,并呈上了李白的诗词。巧的是,李白喝醉酒后在大街上碰见了这位李长史,按当时的法律,长史大驾十丈之内是要回避的。这怎么办,许家的人赶紧让李白写一份悔过书,这就是《上安州李长史书》。但李长史很要面子,你冲撞了我,就算你在有才,也不好使。于是,李白的求职之路又一次泡汤了。

公元734年,李白受张嘉贞推荐,到襄阳拜见韩朝宗,韩朝宗在举荐界十分有名经他推荐、提拔的人,无不官运亨通。李白到了襄阳时,正赶上韩朝宗举办酒会,韩朝宗刚要敬酒,李白跟愤青一样就站起来跟人家碰杯。韩朝宗一看有人抢了镜头,就很生气。然后,李白又写了一篇《与韩荆州书》向韩朝宗道歉。韩朝宗被李白的一顿马屁拍的十分高兴,就决定单独见李白一面,但李白却学战国那些名士一样带个长剑不卑不亢,来行礼都没有,这又让韩朝宗很生气,直接就把李白的求职信给扔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李白以安陆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处游历,但名声还是一般,于是李白干脆就到长安隐居去了。隐居三年,李白隐出了名堂,李白结识了一位姓崔的官员,并被他引荐给当时的宰相张说,但李白运气不好,因为张说已经患病,很快就死掉了。在这之后,李白又到处向长安的各种官员求职,但丝毫没有效果。其实很简单,李白那点钱,请吃有余,求官不足;李白虽然姓李,但拼爹不够级别,李白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草根一个。而且李白的性格注定了他求官的困难,李白恃才傲物,傲岸不羁,自命不凡,这都是官场大忌。而且,李白从小学习的纵横术让他信奉"以傲为礼"的纵横家哲学,因此李白想不得罪权贵都难。

虽然李白求职之路很艰辛,但俗话说的好,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虽然李白没有进入官场,但李白的诗词水平是直线上升,伴随着诗词水平上升的同时,李白的名声跟着上升。据传,李白每出一首诗,大街小巷竟相传唱,学子们都揣摩诵读。

724年,对于李白来说,这注定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李白来到江陵,在江陵偶遇道友元丹丘。元丹丘告诉李白∶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要去游南岳衡山,此时正路过江陵。司马承祯不是一般人,他和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这三朝皇帝都有密切联系。司马承祯弟子众多,其中有一位叫胡紫阳,道号"紫阳真人"。元丹丘就是这位紫阳真人的弟子。司马承祯还有一位女弟子,道号叫持盈法师,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时年80岁的司马承祯称赞23岁的小兄弟李白有仙风道骨,大大提高了李白的名声,而元丹丘和玉真公主则成为后来李白见到唐玄宗的直接原因之一。司马承祯与李白仅此一面之缘,飘然而去。李白就此写下举世称奇的《大鹏遇希有鸟赋》。

公元742年秋,经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召入京。李白在诗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仰天大笑出门来,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李白迈着自信的步子走进金銮殿时,唐玄宗见李白飘然若仙的风采,不自觉地从御座上走下来迎接,请李白坐于御座旁的七宝床上,并亲手调了一碗羹汤,递给李白,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李白在宫中得了一个翰林待诏的职位,李白在这个位置干了三年。三年后,李白抱着"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的态度主动上疏请求还山。出乎李白的意料,唐玄宗居然很快就应允了李白的请求,并给了他一大笔赏赐。李白的翰林待诏生涯,就以这样较为体面的方式结束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希望自己能向皇帝献上拯救危亡的计策,与妻子沿着逃亡相反的方向,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长安。可是还没等李白到达长安,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就被叛军占领,李自只得从华山经商洛大道转道江南,然后隐居庐山,随时都在等待为国效命的机会。

唐玄宗在逃亡成都的路上,下诏勤王。永王李磷筹集军费和粮草,沿江东下广陵,途中路过九江,派人邀请李白出山。李白表现出雄健的激昂情绪,想要开启自己辉煌的一生,但上天又给李白开了一个大玩笑,李白刚待了两个月,太子李淳就攻打永王,李白又变成了新皇帝的犯人,流放夜郎。

759年,皇帝因册立太子大赦天下,李白于流放途中被释放,李白在江夏地区活动,希望能够出征折罪。761年,朝廷准备大军出征,李白亦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但此时的李白已经61岁了,身体的衰败已经支持不了李白那豪壮的梦想了,在半路上他就病倒了,只好返回金陵,在金陵过不下去,李白又去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李白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762年,唐代宗即位后,命天下诸州举荐贤才,李白受多地举荐。唐代宗也久闻李白的大名,就派人带着圣旨授其为左拾遗,只可惜,圣旨还在途中时,李白就已经病逝了。

人生最遗憾的事,不是求而不得,而是失之交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myweek英语作文5句话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左右 国庆小记作文 游白帝城作文 c位现象作文 古筝考级作文 晚霞的作文300字 普通话作文 美丽花园的作文 学期计划作文 会动的植物作文 优秀作文结尾摘抄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 寓言故事作文200 校园里的记忆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小康社会作文 早春作文400字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 我真快乐作文450字 课间趣事600字作文 爱国故事作文400字 总分总结构的写景作文 读着作文 写麻雀的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重拾友谊作文600字 以排比句开头的作文 攻克难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