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那个让刘德华难忘 周迅羡慕 汤唯当众表白的女人|百家故事

2020-12-09 20:45:01
相关推荐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丨不一

我觉得我拍戏的心态有点像一个赌徒,而且是一直不肯离台那种,输输输,赌到输得差不多,输完之后,我赢了一把,但我赢完又输,不行,我要赢回本钱才走,翻本了之后又觉得不够,要再多赢点,其实不是那么理智。

——许鞍华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近日宣布:

本届终身成就金狮奖颁发给蒂尔达·斯文顿、许鞍华。

73岁的许鞍华也成为了全球首位获奖的女导演。

73岁的许鞍华,依然是熟悉的冬菇头、黑框眼镜,笑起来很爽朗。

但从外表,你很难看出这具普通的身躯里,竟蕴藏着那么强大的力量。

在华语影坛搅弄风云,至今不休。

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上:刘德华作为颁奖嘉宾上台时,公开感谢许鞍华:“谢谢许鞍华30年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当演员,成为巨星。”

周润发同样表示:“同许鞍华合作,是一件难忘的事。”

周迅因为倾慕许鞍华,毫不犹豫答应接演《明月几时有》;和许鞍华合作《黄金时代》的汤唯直接表白:“我非常喜欢她。”

导演陈嘉上更是直言:“香港电影之所以能够撑着,是因为我们还有王家卫、许鞍华,而不是因为有我和王晶。”

金像奖历史上,仅有两部电影创下了大满贯的辉煌。

—— 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主、最佳女主。

一部叫《女人四十》,导演是许鞍华;

另一部叫《桃姐》,导演也是许鞍华。

6座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杯,3座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杯。

一路斩获荣耀无数,然而许鞍华却坦率得可怕:“我真的不是什么大导演,希望死之前努力成为其中之一,但现在还不是。至于四十年的拍摄生涯,有时就是为了糊口,要赚钱。因为我不懂做其他的事,又没有资格做舞女,于是就继续拍电影。”

/01/

许鞍华的故事,从1979年开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史上很特别的一个时间段。

一批新锐导演,带着各自的个性冲入香港电影界,碰撞出了一个黄金时代的火花。

许鞍华便是其中之一。

“我那时是个很不安分的人,整天想拍东西,其他事就没想过。幸好那时人人都觉得拍戏很好玩,甚至没工钱都肯做,人人都很兴奋。”

1979年,许鞍华以一起真实的凶杀案为原型,拍摄出拿下第17届金马奖剧情奖的处女作《疯劫》。

图片来源:《疯劫》

许鞍华用跳出常规的拍摄手法,将一起案情不算复杂的凶杀案抽丝剥茧,即使在39年后的今天,依然秒杀大半国产惊悚片。

这部作品也被视为香港新浪潮大旗的代表作。

早期许鞍华的作品,虽不尽善尽美,却从传统香港电影叙事手法中挣脱出来。

1980年,喜剧恐怖片《撞到正》,运镜布光别具一格;

1981年,《胡越的故事》将视角聚焦在了越南难民身上,这也成为了钟楚红的成名作;

1982年,《投奔怒海》刷新了香港文艺片票房纪录,许鞍华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第二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而年轻的刘德华也因为这部剧开始崭露头角。

图片来源:《投奔怒海》

许鞍华是个很难被“风格”“题材”定义的导演。

“我不会在意这个题材是属于哪一类,我考虑的只有一个题材能否打动我,剧本的资料、画面、节奏、人物是否能给我感觉。”

拍恐怖片、拍喜剧、拍爱情、拍江湖、拍社会.....

可以说,任性的很。

许鞍华曾坦言自己每部戏找投资都很难,因为:“基本上我的每部电影都是冒险”。

但让她不冒险,让她迎合,让她屈从,她才不愿。

/02/

2011年,许鞍华筹备拍摄《桃姐》。

电影讲述的是“保姆和少爷”的故事,很小众的题材,也没有华丽的特效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许鞍华找了很多人,都没人愿意投资。

最后没有办法,许鞍华找到了刘德华寻求帮助。

“我之所以投资,是因为导演讲了一句话,让我蛮痛的,她说:我好久没有足够的钱拍戏了。”

刘德华投了3000万,并主动担演影片男主,《桃姐》才得以顺利拍摄下去。

《桃姐》拍摄现场

后来,这部电影拿下了金像奖大满贯。

但许鞍华其实并不在意自己的电影能否获奖,能获奖最好,不能获奖,电影拍出来了也开心。

她甚至不赞同媒体将奖项视为电影的最好结局,最高赞誉。

“电影不是为了拿奖,电影也不是一个得奖节目。把奖项放大,实际上是隐蔽了电影最初的意图:把感动传递给观众。”

对于那些热门的、潮流的东西,她的内心也始终保持着警惕:

“脱节有何不好?干吗要同步,这个社会有什么方面好到一定同它同步呢?我宁愿带领其他人,或者跟在人后面,为什么要同步?”

“我觉得这个社会思考力完全没有,人人都是有什么讲什么,我根本就没必要同它同步。”

图片来源:《黄金时代》

《乌合之众》里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自称“社会边缘人”的许鞍华,不融入于任何一个圈子,当年一同搅弄风云的新浪潮导演或者隐于江湖,或者彻底转型,她还固执地守着拍摄的初心。

—— “我拍电影是为了感受生活,而不是真的教人去怎样活。”

/03/

拍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时,导演王晶曾放话:谁会爱看一个胖女人的故事?

许鞍华的电影风格不一,但总爱把镜头对准烟火人间。

对准身边那些小人物。

甚至在抗战片《明月几时有》里,她也没有大篇幅展现抗战的悲壮,刻画英雄的无谓,而是聚焦在了战火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平凡与勇敢。

看似平淡无奇,寡然无味。

细品,却是呛嗓子的酸甜苦辣。

图片来源:《天水围的日与夜》

她用镜头将真实的生活娓娓道来,而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生活这两个字,就是“欢声”同“泪盈”四个字砌的。

《女人四十》里,婆婆去世后,身后的重担全压在了阿娥的身上,工作上面临失业危机,家庭里还要照顾三个男人:平庸无能的丈夫,情窦初开的儿子,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

一次在凉台上收衣服时,看到了婆婆生前穿过的衣服,一向坚强的阿娥突然忍不住,抱着衣服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太累太累了。

图片来源:《女人四十》

丈夫让她辞职在家照顾公公。

阿娥的一句“上班是我人生最大乐趣”,哪里真的是乐趣,只是那是暂时可以从家庭的琐碎中逃脱出来的时间,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图片来源:《女人四十》

难是真的难。

但许鞍华从不渲染苦难,更不刻意设置悲情。

因为普通人的生活,有哭声但也笑声,难熬的生活里,也总有让人值得回味的暖和甜。

阿娥带老年痴呆的公公回家,经过一片树荫下,飞絮漫天。

老人像个孩子一样跳起来:“下雪了,下雪了”,阿娥看着纷飞的飞絮,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图片来源:《女人四十》

而阿娥和丈夫,有过争吵,有过不满,有过抱怨,但最终夫妻两个依然搀扶着走过人生一条条烂路。

图片来源:《女人四十》

透过电影,看的不仅是故事,还是我们自己。

图片来源:《女人四十》

影评人汤祯兆对许鞍华的评价,实在精准:“没有呼天抢地,没有声泪俱下,没有冷嘲犬儒,没有超然物外——是的,这就是我喜爱的许鞍华。”

不煽情却动人。

不说教却戳人心窝。

/04/

常常觉得许鞍华的电影,像极了《平凡的世界》。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没有激烈的高潮,没有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反倒是阿贵母子吃饭的场景前前后后出现了好几次,餐桌上常年不见肉,最多的便是青菜和鸡蛋。

母子两个一边吃一边聊些日常琐事。

简简单单,却是生活至暖。

图片来源:《天水围的日与夜》

贵姐是一家超市的水果售货员,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孩子长大,买个鸡蛋都要仔仔细细比较鸡蛋的大小,生活的辛苦可想而知。

妈妈心疼女儿:“做人真是很难的。”

贵姐只是笑笑:“有多难啊。”

图片来源:《天水围的日与夜》

贵姐真的觉得困难不值得一提吗?

电影里有一幕,儿子翻出已故丈夫的裤子,因为不合适,贵姐拿着裤子和垃圾一起扔进了垃圾桶,但随即又把裤子拿出来,认认真真叠好,盯着看了很久。

笑容背后,谁心里没藏着苦呢。

可这不就是生活,经历了再多,也还是要咬着牙继续向前走着啊。

图片来源:《天水围的日与夜》

《天水围》的结尾,阿贵母子把孤独阿婆接到家里过中秋,三个人在桌子面前分吃柚子。

“很甜吧”

“还很多汁”

这群小人物,生活平淡的掀不起一丝波澜,但谁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值得过呢?

图片来源:《天水围的日与夜》

/05/

许鞍华73岁,未婚。

将一生都藏进了电影后。

她的电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与粗糙,缺陷与完整。

因为拍摄的都不是什么卖座的电影,奖拿得不少,捧出的影后不少,但钱却挣得不多。

至今还和母亲在租的房子里生活,出门挎着布包乘坐公交地铁,结果被人拍到,却成了“落寞”。

世上大多以“名利”定义人生价值。

只是放在许鞍华身上却行不通。

“只要你让我拍戏,我就会很开心,我不需要钱,只要不让老板亏钱就好啦。”

她形容自己是个“赌徒”:在电影这个“赌场”上,一直不肯离台。

有人评价许鞍华:她的作品不能逐一看,逐一看都会有缺点。

她自己批评自己更厉害:《倾城之恋》“当然失败啦”,《书剑恩仇录》“很stupid”,《客途秋恨》“拍得很粗”,就连《女人四十》也有很多“不理想”.....

但这并不妨碍她依然在自己坚持的路上,去尝试,去创新,去表达。

古稀之年指导《第一炉香》,还没上映,就遭到各种吐槽。

她却看得通透:

“我想现在应该见好就快手快脚拍几套观众喜欢又不会太差的戏,而不是再拍一些比较实验性的戏。但我觉得时日无多,如果自己想做一个好的电影人,而不是做一个成功的电影人,就要尽量拍自己喜欢的戏。”

在许鞍华的身上,电影是一种艺术。

而艺术是一种处境与态度,非职业,也不一定有成果。是那种矢志不渝。那种在不完美与缺陷之中,寻求和谐与完整的挣扎。

许鞍华,真的像极了柏邦妮笔下的老女孩。

还喜欢二十岁时喜欢的香水,还戴着二十岁时的琥珀戒指,还穿二十岁时候的衣服,还喜欢二十岁的时候,喜欢的那种男孩。她也许成熟,但绝不世故,她也许复杂,但并不浑浊。永葆好奇之心,永远赞叹,期待奇遇。

《朗读者》上,许鞍华回顾自己的一生,用了三个字:不后悔。

“最悲伤的生活不过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过如此,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波澜壮阔。”

图片来源:《朗读者》

参考资料:

凤凰网文化:《许鞍华:我坚持反对与社会同步的东西,因为这个社会完全没有思考力》

中国新闻周刊:《许鞍华 我拍电影,不是为了教人怎样活》

新民周刊:《许鞍华:从天水围再出发 拍女人特别有信心》

邝保威编著:《许鞍华说许鞍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国的英文作文 人与人工智能作文 6年级多彩的活动作文 作文思路 家人的英语作文 作文五一见闻 介绍一本书200字作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新时代主题作文 我喜欢的寓言故事作文 民间艺术作文 校园的风景线作文300字 成熟作文素材 保护热带雨林英语作文 燕子作文300字 关于教育英语作文 友情作文的题目 军训500字作文 母亲节600字作文 孝道作文 校园夜色作文 五上第四单元作文 真情故事作文500字 爱在无声中作文 春天景色的作文 以让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逆风而行作文 以精神为话题的作文 感谢你给了我很多作文 荷花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