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从智能制造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丨CCF

2020-12-10 07:10:01
相关推荐

雷锋网 AI 掘金志按:7 月 12 日-7 月 14 日,2019 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

在大会第三天的〖智能商业专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EO助理肖利华,京东零售首席科学家兼技术副总裁胡鲁辉,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数据挖掘实验室主任胡侠,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俊杰,TCL研究院 (香港)研究所总经理俞大海,扩博智能CTO柯严先后登台发表精彩演讲,分享了各自对智能商业的理解与实践。

其中TCL研究院 (香港)研究所总经理俞大海以《AIxIoT-TCL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为主题,分享了TCL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与经验。

俞大海介绍,制造行业的数据极其不平衡,正样本多,负样本少。用传统机器学习的做法训练模型效果非常差。TCL的做法是用生成对抗网络去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产生更多的负样本,然后通过强化学习去训练模型。

他指出,现在行业的通行做法是在已有的业务流程上去应用人工智能,效果比较有限。因为现有的业务流程是为人服务的,未来我们也可以尝试去设计一套为机器学习服务的业务流程。

俞大海还提到,很多工厂不便把数据上传到公有云,但在私有云上做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本又太高。这个问题可以用边缘计算来解决,先在边缘端处理数据,只将特征信息上传至云端,甚至直接在边缘端实现某些功能。

以下是俞大海的全部演讲内容,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非常高兴能来这里分享我关于智能制造的经验。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实践”。为什么要强调“应用实践”呢?因为智能制造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以专门开一个这样规模的论坛来讨论。智能制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想必在座各位都很熟悉。无论中国的智能制造2015还是欧洲的工业4.0,内涵都非常接近。所以我今天不给大家科普,而是聚焦我们在一些应用上的实践。

智能制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并不像它在安防、零售这些行业那样立竿见影。因为制造领域的流程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角度来说非常复杂。

人工智能可以在制造领域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过去很多年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尝试,尤其是TCL,在过去十年里下了很大功夫。我来自TCL研究院,我们聚焦的是人工智能可以为生产、检测等环节带来哪些改变。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实践和对于未来趋势的思考。

提到TCL,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视,但其实我们不光做电视。TCL有两大事业群:第一个是智能终端和新兴业务版块,包括刚刚说到的电视,目前我们已经超过LG做到了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此外我们还有手机和家电,比如黑莓、阿尔卡特等品牌都是TCL旗下的。第二个是半导体显示及材料版块,我们在这个领域探索得非常深入,位居先进制造行业的一线阵营。半导体显示跟传统的组装、OEM行业不一样,它属于精密制造,对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要求非常高。这给我们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简单介绍下我们研究院的技术布局,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二是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后者包括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三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TCL在全球拥有香港、欧洲、美国、西安、武汉和深圳6大研发中心,有很多的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共同为TCL的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

下图是我们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所有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无论是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建模,还是NLP、ASR等。其中部分是为智能终端服务的,包括电视、手机、智能家居等。

下图展示了我们智能制造的物联网平台。我们有自己的工业云、大数据云、IoT云,以及人工智能平台。后者在TCL的工业物联网中可以提供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NLP、BI等能力,服务于我们的智能工厂、供应链、市场前端甚至研发。这里面的每一个板块都有很多内容可讲,这里不展开叙述。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我们的AI服务。最底层是我们团队在过去五六年里积累的各种能力,可以整合成一套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进行统一输出,也可以输出给第三方平台。这套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可以移植和转化到不同的应用场景当中。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由非常复杂的算法组成的,要把它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中就必须进行移植和转发。我们的这套方案可以完美应用到应用层的各个产品中,包括手机、电视等等;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

工业物联网做为TCL的一个产品,不仅服务于自身,也可以输出给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我们提供的除了云端解决方案,还有边缘端的解决方案,不同的算法和技术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分享一些具体案例。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案例,比如跟中国最好的电池企业和整机生产代工企业合作,去提升他们的制造能力。但我觉得半导体显示行业是TCL探索非常深的一个领域,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由于时间关系,就只以我们自己的工厂举例。

首先回顾一下TCL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投入。2009年我们投建了第一家半导体显示工厂,迄今刚好十年。目前TCL一共有8家半导体显示工厂,3家在深圳,2家在武汉,还有2家在建,一家刚刚立项。半导体显示通俗来说就是显示屏,我们的产品线覆盖了大大小小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也包括柔性屏。已经投产的5家工厂,T1、T2、T3都是智能制造2025的示范单位。

我们在建这些工厂的时候就想得非常远,怎么把智能制造做到最优。2016年开始,我们对所有工厂陆续进行了自动化和数据的改造,目前改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017年至今,我们成功搭建了物联网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所有工厂都能够收集、管理和分析我们想要的数据,真正做到了可视化。去年开始,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进行了很多时间,逐步收获了成效;预计明年我们将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所有工厂。

在智能制造领域,我们关注三个核心部分:

一是IoT平台。如果你的工厂足够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高,精益化管理也没有任何问题。你想让它真正走向智能化,就必须发展IoT平台。因为你的数据是多维度和多模态的,如果没有IoT平台采集数据,让它和机器相关联,后面的智能化是无法实现的。这对工厂提出了很大挑战。

二是大数据平台。大量数据涌进来,可能有些有用,有些没用,怎么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管理,把数据转化成服务,这一点非常重要。

最后才是人工智能的平台。用数据结合生产流程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帮助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什么要智能化?

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三是产能和良率达到最优的平衡状态。之前精益制造要解决的是这些问题,现在的智能化也是。

其中的挑战非常大。智能制造流程复杂,通过精益制造和自动化我们已经把产能和良率提得很高了,但任有进步的空间。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依托各个设备产生的数据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以数据为驱动,实现高效的管理和精准的判断。

总而言之,制造业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良率。具体怎么做呢?下面用两个案例为大家解答。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我们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它大概包含了20道工序,每天会产生70万张图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图像,在保证产品的情况下提高良率。怎么做呢?

过去我们人工总结了100多种缺陷,派10个人三班倒(也就是30个人)来检查这些图象,如果发现问题就进行修补。刚建厂的时候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使得我们在同行中的良率非常高。但随着产能和良率的提升,我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做了,一是成本非常高,二是人工的方法已经很难再提升了。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用深度学习技术去分析机器产生的大量图像,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很快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过去的人工流程用了5年时间总结经验才达到比较完美的效果,现在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一年就把它替换掉了,而且效率还更高。

不需要再人工总结问题和标注,而是让机器从上百万的图片中自动学习,就可以找到自动找到这些缺陷,而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原来需要10个人,需要只要一个就行了,他只要保证机器不出大的问题就可以了。

由此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边际效应。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自学习,我们在某些环节提前就能发现问题,不必等到良率出问题了再去解决。我们甚至可以提前一到两个小时预警,把问题扼杀在萌芽期。因此我们的检测效率提升了20%,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再看另一个案例。刚才我们说的是用算法检查产品的缺陷,下面谈谈怎么用数据和算法去发现生产流程中的问题。以前这件事情完全依赖于专家,需要一个干了十多年的老工人去判断哪台机器出了问题。以前我们觉得这个事情AI做不了。后来才发现不是,因为人的经验也是一个数据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只要把知识和信息数据化,让算法在流程和数据之间寻找相关性,就能够做到。

下图是传统的深度学习或机器学习的做法。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模,对大量的数据做分类或回归,从而找到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类预测。这种做法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数据非常干净,还需要人去做标注,把人的知识转化过来。

但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用对抗生成网络,用历史数据去生成一个环境,模拟数据产生的过程,让数据更贴近真实情况。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因为生产制造行业的数据极其不平衡,正常的数据非常多,负样本非常少,可能99%都是正样本。如果单纯用这些样本分析,效果非常差。如果我模拟一个环境,就可以让他在线下学习,就像下围棋一样,让机器跟自己下3000万盘棋。这样就会产生更多贴近真实情况的负样本,我们把它用于强化学习去训练预测模型。这个预测模型可以根据你的任务去调整,最终得到想要的效果。

举一个Pump寿命预测的例子。这个工作以前完全靠人的经验,没有几年产线工作经验的人做不了这个。人工检测,稍微判断失误就会导致停机,停机一个小时,将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我们现在用机器学习做,一次停机都没有。而且还是提前预测它的健康寿命,提前进行维护和维修,保证它绝不宕机。

前面介绍了TCL在工厂里应用人工智能的两个案例,下面再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

人工智能在工厂里可以做到什么?我觉得有三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还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已经在实践中证明过的。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这些环节。过程中有不少的挑战,因为我们面临着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把数据和人工智能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此外,人工智能能不能做决策,能不能做认知智能,怎么去做,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从实践来看,我们暂时还没有做到,但这是不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呢,会不会出来一些新的应用。

还有知识图谱。我们调研大量制造业企业后发现,知识图谱对智能决策和智能预测非常关键。没有知识图谱,说明你对自己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不了解。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不是画出来的文本,而是真正数字化的知识图谱。

我们的实践证明,深度学习非常好用。未来它能不能跟自动化学习或者强化学习结合起来呢?从我们的时间来看,这是有效果的。我认为这个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数据方面,有标签的数据实在太重要了。即使我们做了一些自动化学习的方案,也仍然很依赖有标签的数据,有标签的数据越多,对效果的提升就越快。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把人工智能加到已有的生产流程中去,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不能发挥全部价值。于是我们开始思考,现有的生产流程是不是可以改进呢?改变生产的整个框架和流程,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放进去。因为现有的流程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人工智能有效,是不是可以专门为它去设计一个流程呢?我想不只是智能制造,在零售等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也同样值得思考。

另外,我觉得边缘计算将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很多企业——尤其是工厂,很难把数据上传到公有云,他们都有自己的私有云。但是如果所有东西都在私有云上做,成本太高了,这时候边缘计算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我们希望未来的人工智能不需要把所有数据都上传到云端,而是在机器端就已经处理了,只上传一些特征信息,甚至某些功能直接在机器端就能实现。

最后插播一则小广告。TCL跟香港大学合作成了一个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我们投入了很多资源,也获得了香港政府和香港大学的大力支持。希望有志于人工智能的朋友可以跟我们联系,寻找合作的机会。TCL开放了13个项目,包括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半导体显示材料等,我们将提供自己优势,比如数据和应用场景,欢迎大家来合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 关于向日葵的作文 与书同行作文 写一封信作文400字 我喜爱的植物作文 我不再迷茫作文 假期游玩的作文 感谢信英语作文模板 写人的作文三百字 心里暖暖的作文 榜样作文300字 方特游玩作文 绿萝作文400字 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包饺子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