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僧的贫与富:《西游记》里隐藏的财富密码 巨额财产去了哪儿

2020-12-11 03:10:01
相关推荐

《西游记》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本小说,从小孩到成人,大家都对西游的故事非常热爱,小孩喜欢的是里面打打杀杀的神怪故事,成年人则喜欢里面宏大的叙事背景和唐僧那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之所以不断被人演绎和解读,就是因为作者映射了太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非常的谜团,正是对这些谜团的解读,让《西游记》的魅力一直长盛不衰。

大家对唐僧最后好不容易到了西天,临门一脚的时候被阿难和迦叶勒索钱财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因为没给钱财,取到的竟然是无字的书,最后唐僧没办法,拿出了自己仅有了,用来化缘用的紫金钵这才取得了真经。

唐僧在取经路上一向都以清贫著称,最后连吃饭的家伙都被人要了去,可见唐僧是个非常清贫和和尚,但如果我们看的仔细,就会发现,唐僧这一路西行,其实积累了不少财富,那么这些钱最后又去了哪里,唐僧到底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一贫如洗呢?

(01) 不聚钱财的唐僧

这可绝不是什么蹭热度,硬要把唐僧说成是贪财好色,事实上唐僧在《西游记》里面一直都是非常严格遵守佛教不蓄钱财的戒律。

这里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说明唐僧的这种严格遵守戒律的行为,别人给的钱财从来都不要,一直过的是化缘度日的生活。

在高老庄,为感谢悟空降服他的妖怪女婿猪刚鬣,师徒临出发时,猪八戒老丈人老高将一红漆丹盘,拿出二百两散碎金银,奉三位长老为途中之费。

三藏道:“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逢处求斋,怎敢受金银财帛”。于是拒收了。

乌鸡国王因为悟空帮助,才得死而复生,重登王位,他将镇国的宝贝、金银、缎帛,献与师父酬恩,那三藏分毫不受。

在陈家庄、女而国、驼罗庄、比丘国、凤仙郡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唐僧是师徒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当地人真心实意的拿出钱财来感谢唐僧他们,但无一例外的都被唐僧拒绝了。

不蓄钱财是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戒律,在重要典籍《金刚经》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讲到,佛祖释迦摩尼和众弟子一样,都是去要饭吃,吃完饭之后,盘腿坐着跟诸位比丘讲法,丝毫没有特别之处。

唐僧作为如来的二弟子,自然也是以佛祖为榜样,处处都要学习佛祖,在《西游记》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唐僧肚子饿,让孙悟空去给他化缘的情景。

偶尔有猪八戒或者唐僧自己去化缘的情况,那这指定就是要出事,唐僧自己去化缘还差点被妖怪吃掉,这个取经路化缘的场景非常多,足见唐僧对待钱财的态度是一贯的,而且对于生活也是严格遵循戒律,不用钱财去买,而是去乞食。

在人世间这个戒律被严格的遵守,但是到了妖怪这里,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唐僧师徒对于妖怪搜刮来的钱财,似乎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02) 和尚没钱也不行

取经路上遇到不少妖怪,这些妖怪跟人间占山为王的强盗一样,都是喜欢搜刮当地的钱财,这里面尤其以圣婴大王红孩儿为搜刮的最甚,怪得不观世音菩萨收了他要做个善财童子。

这个红孩儿不但是本领高强,而且对于搜刮钱财也是异常的执着,六百里钻头号山,全部的财产被红孩儿弄进了枯松涧火云洞,而且这个圣婴大王连神仙土地也打劫,而且是制度化常规化,简直有点像收税的感觉。

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该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他们来见孙悟空,是一伙穷神,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

这一段在《西游记》里写的相当搞笑:

众神告诉行者,此山只有得一个妖精,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

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

可见这个红孩儿对钱财的搜刮到了何种地步,一想到那些神仙衣不蔽体完全没有土地山神的样子,心里就觉得好笑,而且这样的光景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

三年穷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可见这红孩儿在这六百里地界搜刮了多少钱财,那么这些钱财最后去了哪里,《西游记》里说的很清楚:

行者和沙僧,举兵器齐打入洞里,剿净了群妖,救下唐僧、八戒。悟空叫沙僧将洞内宝物收了,且寻米粮,安排斋饭。然后,笃志投西。

这安排的是明明白白,而且这对于搜刮妖怪们的财物,这也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在豹头山虎口洞,孙悟空打败黄狮精,将他洞里细软物件,通通带出。

在竹节山九曲盘桓洞,九灵元圣——九头狮子精被收服,悟空、八戒共搜他洞里物件统统带出,在玄英洞杀死犀牛精之后,还把六只犀牛角卸下来,四只准备进献给了玉帝,留一只在金平府镇库,另一种准备献给佛祖。

其中的各种宝物也是统统收了去,只做少部分打赏只用,其他人类本省的赏赐唐僧实在拗不过的也会收一点,比如在天竺国唐僧做驸马的时候,就收了不少钱财。

那么问题来了,唐僧师徒这些钱后来到了哪里去呢?

一个简单的用途就是取经路上的日常开销,不是说和尚夜宿空山缝人化缘吗,哪来的日常开销呀,要知道在最终成佛之前,不管你是僧俗道姑的任何一种,你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就拿最低标准的取经花费来说,唐僧花钱的地方也不少。

他们坐筏子过了鹰愁涧,三藏叫行者解开包袱,取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与老渔。在女儿国,摆渡过河,身登西岸,长老叫沙僧解开包,取几文钱钞与艄婆,算是摆渡费。

这些算是特殊的用途,要知道唐僧的终极目的是取经,取经路上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信佛,需要花钱的地方肯定是要花钱的,和尚可以不要钱,但那些为和尚提供服务的普通人,总是要钱的,就算唐僧对着他讲一天《金刚经》,凡人也是要吃饭穿衣养活一家子的,所以取经路上的必要花费是肯定有的,这一点和尚没钱也不好使。

但唐僧师徒取经的必要花费跟一路上取得的财富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但怎么到了最后,佛祖问他们要钱,就只能把紫金钵给了去,一点钱也没有了,唐僧师徒的这些钱最终去了哪里呢?

这一切的答案,都可以从观音禅院中找到答案。

(03) 喝茶的秘密

唐僧在取经之前,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他是大唐的顶级高僧,取经之后还有一个大唐御弟的名号,可以说身份绝对不一般,这样的身份和见识自然品味也是非凡,这一点在观音禅院和老主持喝茶就能看出来:

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

如果把这里的三藏换成宝玉,似乎没有一点违和的感觉,说的好一点,唐僧的生活非常高雅,说的俗一点唐僧的生活非常奢侈,能有如此的见识和生活习惯,平日里的生活绝对不是普通农民的那个样子。

这里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和尚与钱财的关系,佛教典籍里明确说不蓄钱财,但是和尚本身为了维持高雅的生活和弘法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钱财聚集。

唐僧取经取得可不是一般的经书,因为唐朝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经书,唐僧取得是大乘佛教的经典。所谓大乘小乘指的是佛家派别的不同,有一个核心区别就是,小乘佛教只顾自己了悟,而大乘佛教讲的是要度化别人,典型的代表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所以《西游记》里写菩萨作为取经的负责人并不是空穴来风瞎胡写的,那现在就有一个佛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悖论,要普渡别人,就要把人吸引过来,而吸引世人过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展示金碧辉煌的道场和和尚极高的个人品味修养。

当年许三多刚开始进部队,枪法根本不行,领导安慰他,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高雅的个人品味从哪里来,单说品茶这一项,那都是无数好茶喂出来,才能品出来何为好茶何为好水。

再说道场,菩萨和佛都有修行的道场,修的那各个都是顶级的豪华,不如此你不足以吸引别人,让别人对你产生崇拜和敬畏之心,就说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吧,书里描述是这样的:

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

具体就不分析这里面花费多大了,干过园林的都知道,这奇花异草弄起来甚至比金砖铺地都贵,单说观世音道场的后山都需要专门一个黑熊精看守,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这道场里的宝物有多少,坐下的金毛犼下届为害,孙悟空私藏了它的三个金铃铛,观音都执意要回来,可见观音对于自己的财产有多重视。

那佛祖的灵山就更不用说了,单单说都已经进来了,光是传话的山门都有三道:

有三道山门。四大金刚在第一道山门,把唐僧师徒到来的消息,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

这道场比我们平时见到的寺庙还要豪华,现在比较著名的就是峨眉金顶,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一个道场对于佛菩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道场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你的香火旺不旺。

(04) 未雨绸缪的取经团队

说了这么多和尚需要花钱的地方,就是想说唐僧师徒在妖怪那里,尤其是在红孩儿那里搜罗的钱财最终肯定是被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他们成佛之后建道场之用。

这一点本来唐僧没什么条件,尽管他最有建立道场的需求,但是他本事有限,路上有经常遇到妖怪强盗什么的,但是在第58回,观世音明确告诉了孙悟空:“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做莲台”,也就是说观世音承诺了孙悟空将来他也可以成佛。

自此以后,取经团队为日后建道场考虑积蓄钱财变成了一个小目标,而且藏匿钱财孙悟空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花果山。

所谓道场说白了就是一个办公兼具居住的地方,大家不可能都住在灵山,而且为了弘法,分散住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年周天子分封,也就是给了各个诸侯一套锅碗瓢盆的礼器,告诉那些诸侯这块地归你教化,诸侯拿着锅碗瓢盆就上任去了。

这唐僧师徒幸亏路上藏得有私房钱,佛祖让他们弘法,就给了经书和袈裟,不但没有给钱,还从唐僧那里要钱,而且理由还很充足,幸好唐僧师傅早有准备,不然这以后没有钱可如何弘法呀,这如来比当年的周天子还要小气。

《西游记》的故事到取得真经就结束了,但其实内容上也为日后做了铺垫,师徒四人早早的就藏了大量的私房钱,日后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弘法,大家起码也算是有了启动资金,可见唐僧这一路,搂草打兔子,苦是吃了不少,但钱也真没少挣。

禅定时刻:佛门有戒律不蓄钱财,但是和尚要弘法就必须要用到钱,怪不得有的高僧说,披上袈裟事更忙,忙着弘法忙着为寺庙筹钱,忙着给佛菩萨度金身。

甚至一个庙里几十口人都指着师傅到处化缘的钱财生存,《红楼梦》里的马道婆就是个典型的到大户人家化缘的出家人,所以不要羡慕出家人,他们的忙碌绝对不比我们这些尘世中的人少,甚至从根本来说,成佛之前,无论是和尚还是凡夫,都无法摆脱红尘的困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 一年级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努力奋斗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 勇气作文 300作文免费可抄 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