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非遗丨佛山“石湾公仔”: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2020-12-11 08:50:01
相关推荐

文丨张月(方塘传媒《乡愁里的中国》编辑)

物质有价,文化无价。原身是一堆泥土的陶器在陶艺人的妙手匠心中生出灵气,价值可达上百万。收藏家看重它名家手笔,造型美观意蕴深长,艺术学家看重它融贯中西美学,气质高雅打动人心,历史学者则看重它取材于生活,一人一物都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明诗综》中有“石湾瓦,甲天下”的说法,据“河宕贝丘遗址”的考古证明,在石湾,五千多年前当地居民就开始制陶,现佛山的陶瓷产量可达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并且远销至世界八十多个国家。

陶器不是某一地区人民的发明,它为人类共有。在一万多年以前,陶器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石湾窑是南中国窑烧的代表,因其地理位置毗邻佛山,水路交通较为方便,因而成为广东陶瓷生产的中心。

01.从石湾陶器到“石湾公仔”

石湾在唐、宋时期是对外交通枢纽,主要产品有青瓷,白瓷和青白瓷,到了明代,石湾开始烧制施釉陶器,并且对名窑产品进行仿中有创的生产,在这个时代,佛山成为全国四大镇(景德、佛山、朱仙、汉口)之一。

在石湾陶器二十四行中,公仔行也榜上有名被称为古玩行,“石湾公仔”日渐兴盛。

近代鸦片战争失败,港口被迫对外开放,洋货进入给石湾陶瓷带来灾难性打击,从事陶业者迅速减少。抗日战争时期,陶瓷厂更是全部关闭。直至新中国成立,陶瓷艺人才逐渐开始烧制作品,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石湾陶瓷发展更加迅速。

“石湾公仔”有三绝,一是瓦脊公仔,作为屋脊上面及其两头的装饰构件,现多演变为桌面人物公仔;二是动物碌胎毛技法,即用细小的钟表发条来在素胎,或施过釉的陶器表面上勾勒出动物细致的羽毛;三是微塑公仔,它是山公盆景的简称,也是石湾特有的一门艺术。

山公盆景是在盆景中加上山公亭宇,因此其中的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都是微型的,微塑的山公虽小,但可从小中见大,就山公人物来说,言行举止与五官神情十分逼真,一个火柴盒里可以装下150以上个山公人物,且千人千面各不相同。

石湾艺术陶品是从日用品和建筑陶器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诞生在民间,成长在民间,表现出原汁原味的岭南风情。陶塑作品灵感多来源于生活,陶塑匠师都是从人民中来,他们熟悉自己塑造的对象,又拥有娴熟的技艺,灵活运用着贴塑、捏塑、捺塑和刀塑的技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中人物就被铸造出来,选取的人物也大多是亲切朴实的,有街头木匠,拍蚊子挠痒痒的一派街头景象,各类观音罗汉也无腾云驾雾,笑态可掬仿佛隔壁邻居。

“石湾公仔”题材造型丰富,多取自历史小说、神话传奇、民间故事、舞台形象等等,粤剧在造型上对陶塑影响甚深,传统陶艺家多是取材于此,到了新一代,取材就更为丰富大胆,在创作态度上追求更多的自我情绪表达。

木心艺社的创始人赵淋在刚毕业时做出来的一系类公仔都充斥着圆、肥、浮云等物象,他解释说,因为当时正处焦虑迷茫期,本该沉在水底,却像易受惊吓的河豚一样浮在水面上。“笔墨当随时代”是他对自己作品创作的总结,情随境转,物随情变。

02.泥沙水火见奇珍

陶和瓷都是火和土煅烧之后的艺术品,不同的是瓷器的胎料是瓷土,陶器的胎料则是普通的黏土,但其成分基本相同,所以在石湾人物陶塑中也搭配着使用瓷泥。

“石湾公仔”原料取材于当地,日久天长,当地陶泥和岗沙逐渐衰竭,且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到现在石湾陶艺所用陶土是将本地沙与东莞灰白土混合而成。知名陶艺家陈渭岩曾用景德镇的瓷土和釉彩烧制了一批人物瓷塑,效果远比用陶土差,作品失去了活灵活现感。

石湾人物陶塑之美重在神韵,眼中神情,姿态的生活场景化,令这些陶塑产品栩栩如生,业内方家林明体称它具有“以形传神的意蕴美、寓巧于拙的艺术美、百姿千态的生活美、浑厚凝重的科学美”,是“立体的岭南风情画”。

传统的“石湾公仔”人物形象,千人千面,传神是其特点。“石湾公仔”艺术传神原因在于,艺人们在真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将萃取到的元素与传统文化中学到的融会贯通,还在于艺术工作者之间相通的一点,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形象思维创作法,坚持能够打动人的才是好作品。

釉给陶器增添了色彩,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石湾窑千年来使用生火残留的稻草灰、桑枝灰和松柴灰,作为釉基,着色剂以河道里的淤泥为主,石湾窑变釉是石湾釉彩的一大特色,在高温的窑内,器物表面的釉色发生化学反应而呈现出奇幻的色彩,在凝结之后,又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色彩变化,这种奇妙变化可以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

03.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石湾公仔”一直作为平民艺术品,大多数销往海外,它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吸引了国外的收藏家,一些名家作品在19世纪时外国博物馆就开始收藏。

千百年的沉淀使“石湾公仔”形成了稳定且独具特点的艺术风格,它内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它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006年,“石湾公仔”技艺等六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佛山个性化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中,传统陶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6年为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完成的纪念性雕塑《亚洲艺术之门》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陶塑,整个烧制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打破了五百年窑火不绝的陶瓷古董南风古灶史上的记录。

南风古灶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以其为中心,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已达400亩,为打造“南国陶瓷”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传承人的问题上,“石湾公仔”要相对乐观很多。自其诞生到现在,涌现的优秀人才一波接一波。石湾陶艺在一步步的发展中逐渐脱离实用性,向艺术靠近,成为表现艺术的一种载体,这可能是它没有被时代丢弃的原因。

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石湾公仔”的价值之一,但让它能够成功申为非遗的决定性因素是,它像百科全书一样把每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社会百态记录下来。

石湾陶塑最先出现在新石器晚期,人们为生存做出各种尝试,在烧泥土时发生了奇迹,一种艺术萌芽。

陶塑最先作为日常用的碗碟使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统治时代,除了日用品,另外增添观赏艺术品、陪葬品这两个功能。在新的时代,陶塑开始出现在建筑、艺术、卫生陶瓷领域。

它随社会变化而变化,在动荡的时代尤其明显。如清朝末年,石湾陶艺家陈渭岩创作出了《巴夏礼夜壶》,以英国侵略军头目巴夏礼为原型,有力地表达出了对侵略者的藐视与强烈的爱国情怀。

“石湾公仔”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吸收外界多元化的元素,它与美术、音乐与舞蹈一样,都是表达创作者态度和个性的一种方式。且历来由民窑生产,不受官窑条条框框的规矩约束,创作者可以尽情将新元素扩充到它的体系中去,就像陶艺家刘泽棉说的,艺术没有独门秘方,传承就是不断丰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