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刻意练习》:这本书让你知道拥有一技之长并不难

2020-12-11 14:15:01
相关推荐

文/乔平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成为天才的潜力来到这个世界的,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更别说天赋了。没有特长和天赋,真的不能怪父母。

你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一天你对一项技能很感兴趣,特想朝这个方向迈进一步。可是,脑海里却不停地出现“你根本没这样的天赋,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你年龄已经太大了,不适合学这些了。”于是,你开始自卑,迟迟不敢去尝试。如果你早一点读到《刻意练习》这本书,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没准就成了那项技能的天才了。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23.8京东月销4141购买

《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对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有人评价说《刻意练习》是一本鸡汤书,这未免有点肤浅了。其实这本书是埃里克森针对音乐、体育、国际象棋、军事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级人物深入研究的结果,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他总结出的这套行之有效的进阶方法,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全书以选定适合的目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练习、接受导师指导、及时反馈并纠正练习为主线,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刻意练习达成目标。

01

刻意练习的概念

相对于刻意练习,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天真练习的概念,天真练习指没有目标,埋头苦干,指望反复地做某件事情,来提高技能和水平。如家庭主妇做一辈子饭都没有成为顶级厨师;一些学生每天做题到深夜,坚持数年还是考不出好成绩;我们喜欢打羽毛球,嘻嘻哈哈打了十年还只是个业余爱好。因为这些都属于天真练习。

到底什么是“刻意练习“?

首先,作者提出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大量练习。但光靠练习量大还不够,还必须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比如我要学会英语,这就是一个模糊的目标。我要在2年内学会英语,达到出国后用英语熟练交流,就是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

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专注投入,还需要有意义的反馈和改进,所以作者建议进行这种练习的时候,最好找一个好的导师进行技术性指导,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最后,作者强调有目的不能是总待在舒适区里反复练习,这样的练习再持续多久都不会给你带来质的变化。

比如著名钢琴家莫扎特,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震动全欧,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个音乐天才。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父亲为了培养这个天才做了什么?他放弃了自己宫廷乐师的工作,专门为小莫扎特制定并帮助他实施了多少个近乎残酷的目标?而莫扎特又为之进行了多少枯燥无味的刻意练习?

02

02.刻意练习是天才的必经之路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向天才学习,那么,天才们的神力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上帝赐予的?还是娘胎里带来的?

为了了解这些非凡的成就是否可以后天训练出来,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比如,大家都知道天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为讨好一位女士,创作了一首只需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的曲子,经过多次训练后,可以成功用二根弦和一根弦演奏。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作者还做了一个实验:他找来了一位名叫法隆的实验对象,实验目的是提升他的长时记忆能力。刚开始法隆跟常人一样,最多只能记住7位随机数字,三天后,法隆能够记住9个数字,第五天的时候,作者换了训练方法:先从5个数字开始,如果记住了,就接着测试6个数字,如果没记住,就测试4个数字。之后,作者和法隆的训练方法不断改变,最终,经过200多次的练习,实验结束时,法隆竟然能够记住82个随机数字!

作者对大量的所谓天才研究后发现,人们之所以觉得天才有让人望尘莫及的神秘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同时,作者也发现,那些杰出人物的成功也确实遵循着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03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领域内的杰出人物

我非常喜欢《刻意练习》第七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这章谈了如何从爱好者变成学徒、专家和大师。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对如何成为领域内的杰出人物,给出了一个路线规划图。第一阶段是产生兴趣,增强继续前进的倾向,弱化停止脚步的理由。第二阶段是变得认真,通过创建心理表征,增强学习的动机,并保持这种兴趣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培养技能和养成习惯。第三阶段是全力投入,付出巨大的努力,以尽最大的可能进行改进。第四阶段是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深入思考,通过日积月累实现熟能生巧、熟能生智。

生活中有很多人,当你问到他有什么特长或爱好时,他会说:“我没什么特长!”“那你有什么兴趣呢?”“唔,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情。”好吧,这样的人,连第一阶段都还没有进入,还没有需要“刻意练习”的东西,那只好先去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吧。

有很多人一直处于路线图的第一阶段,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比如,想学习古筝,买了古筝,开始练习,没过几天,因懈怠或者困难,直接放弃。或者是用各种理由告诉自己那一步没法迈,比如,你想要练习唱歌,刚开始练习,被朋友说五音不全,于是给自己下了一个没有唱歌天赋,不适合唱歌的定义。这时,必须弱化停止脚步的理由。

如果你发现孩子很喜欢在观众面前演奏某一种乐器,那这个喜欢足以激励孩子进行全力以赴地练习了。这种现象就是一个良好的心理表征,可以增强他们欣赏自己正在学习的技能的能力,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些动机的激励,会让孩子获得大量的愉悦感,从而有更多的动机完成第二阶段的认真练习。

第三阶段,我想用竞技体育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当你学会足球、篮球的基本动作后,想要更进一步,需要做的并非仅仅是练习足球、篮球的技巧了,教练肯定会重新设计训练计划,如加入大量的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

当你的一项技能可能达到你的极限时,不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进入周边的领域寻找答案,与周边领域融会贯通,也许又能找到自己领域的突破口了。一个人能走到这步,不是天才,也必定是领域内的杰出人物了。

04

结束语

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很是振奋,冷静下来后又觉得,其实书中提到的概念并不算新,大多道理都是以前就知道的,比如"意志力""专注力""天赋""走出舒适区""天真练习vs刻意练习"等地阐述。虽然这些概念并不陌生,也很好理解,但是,作者把他们放一块,用大量的例子来讲解,就会让人觉得这本书不仅有趣还很有道理了。

我喜欢这本书,说它是一本好书,是因为这本书很像一部科学著作,是作者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得出的结论,用研究成果向读者论证“刻意练习”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对众所周知的“天赋论”和“一万小时定律”发了不同声音。

此外,这本书也算是一部技能类书,因为它向读者提供了可以参照的,切实可行的刻意练习方式。说这本书带有鸡汤意味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读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拥有一技之长并不难,即使你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塑造自己的特长,成就自己的卓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3-18 03:21瑞鼎房产[西藏网友]IP:3397520303
    这本书真的是启发人心,让我明白只要刻苦练习,也能成为专家!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爸爸作文800 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作文100字 中国作文网 以他们为题的作文600字 关心的作文300字 我的房间作文100字 高中英语优秀作文 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教资作文怎么写 五个作文开头 我的责任作文300字 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尝试作文350字 成长是一首歌作文 俄语作文我的假期 志愿者活动作文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600字 划船作文300字 范儿作文800字 我长大了100字作文 什么样的爸爸作文 写照片的作文 神话故事作文350字 6.1儿童节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 在拼搏中成长作文 70字作文 偶像的作文 我作文600字 假如我是彩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