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真正参透这四点 开悟并不难!

2020-12-11 15:55:01
相关推荐

所谓开悟,就是破除迷执,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心灵自由通透,先天智慧瞬间激发出来,如拨云见日,驱散阴霾,整个身心豁然开朗,没有障碍。开悟的人,获得天道正能量,潜能和天赋发挥出来。更加乐观,向上,积极而充满力量和智慧。那么,怎样可以快速开悟呢?本期内容,悦读国学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真正参透这四点,开悟并不难!

一、什么是真正的开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正等正觉才是道,无知无觉是活死人。

很多人修禅定功夫,很厉害,能够一念不生,一念清净,岂不知:一念不生只不过是枯禅,永远不会得道。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说明对于杂念,即不排斥,也不沾染,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空,而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而一念不生,就是一种空执。就像一潭死水,虽然波澜不起,但是失去了生命力。

一念不生或者心无杂念,只是刻意的排除杂念,和杂念对抗。就像面前摆着好几条路,不知道何去何从,干脆闭上眼睛,眼不见心不烦,这样暂时的清静,但是,那些问题还在,麻烦还在,不可能永远闭上眼睛,睁开眼睛还是会看见。

怎样才算开悟?——无所住而生其心。

生其心,其实就是王阳明所谓的致良知,就是良知的显现,一个人仅仅断除了妄念,不算修行,必须生起无上正等正觉,必须致良知,才算真正得道开悟。

对于普通人来说,致良知就是发现真理,觉悟规律,并让自己的内心安守这些真理,面对任何外界纷扰都不为所动。所谓:红尘即道场。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发现正确的方向,不管这条路如何布满荆棘,依旧坚韧不拔的走下去,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致良知,就可以明辨是非,不入歧途。

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成功,无关成败得失。

二、人心即道心,烦恼即菩提,一体无二

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传习录》

人心和道心是一体的,人心没有妄念也就是道心,道心掺杂欲望杂念就是人心,人心坚守其正念即道心,道心失其正念即人心,并非一开始就有两种心。

人心即道心,一体无二,正的部分就是道心,失其正就是人心。

烦恼即菩提。烦恼来了,接受,然后放下,烦恼就变成菩提,反之,一味的逃避,对抗,烦恼就会加剧。

菩提就是佛法,自性就是义理,离开菩提自性,别处哪有什么佛法义理?更不会开悟,但观此心,不需格物

王阳明也是了悟此中道理,总结出心即是理,心外无物之说。

其实开悟并不难,也不需要苦思冥想,甚至不需要参禅打坐,什么时候你做到心物一元,就可以做到无分别、不妄想,得见自性,顿悟成佛

三、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去留无意,得失随缘,毫无负担的心灵,可以轻松应对所有的外界事物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传习录

有人问,良知恐怕也存在于声色货利这些东西之中吧?王阳明回答说,当然,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必须在扫除内心的污垢上用功,让自己的心澄澈清静,不要陷入和声色货利的纠缠之中,这些东西来了不会特别惊喜,去了也不懊悔,无所贪求,无所黏着,这样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所遇到的各种事物,如果外在的一切事物都不能成为心灵的负担,你的心自然而然的会按照事物本来的规律去应对和解决。

心里不要装太多东西,那样,你会不堪重负,迟早把自己压垮。不执着,不刻意,即不执着于对的观念 也不执着于错的观念,对于心里生起的各种思绪和感受,无论好的坏的,都不要刻意追随,不要施加任何的主观态度,你只要安守清静的本心,那些纷扰的思绪折腾够了,自己就会消失掉,不为外物所累,也不为自己的思绪感受所动,一念清净智慧生,心无所住菩提来。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正如《易经》所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四、不增不减,自然即道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

不忘记自己本来的样子,不强求自己的归宿,承受任何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改变天然,这就是所谓的真人。

不增不减,自然即道

不用自己的主观意识,丝毫增减

如同我们打坐,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思维施加给自己面对的一切,一切境界,不增加,也不减少,不追随,也不驱赶,正所谓:当下即是,对当下不做任何改变,自然而然,这就是道,这就是禅。

当前的一切即是自然,就是道,就是禅,当下即是,所谓的开悟,就是对当下的一切,不增不减,回归本来的状态,正确的状态。万物自然,本来就是道,除此之外,还哪里另外有什么道,除此之外,修个毛线的道?参个毛线的禅,开个毛线的悟?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就是不要施加主观意愿,让事物,完全自然而然的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发展,遵循它们本来的规律运行,自然发生的成长

同万物合一,就合于道,与万物区分对立就失于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赞美 作文 王作文 作文我的朋友 书籍作文 作文路 活动的作文 国家作文 事件作文 父亲的作文 作文《路》 作文初中600字 作文七年级 作文题目怎么写 农村作文 社会作文 树作文 美景的作文 作文坚持 传统作文 作文礼物 家人作文 作文观后感 作文题目新颖 作文1000 假如作文 作文《过年》 爷爷作文 教育作文 难忘的作文 他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