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主编讲堂」创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点分析

2020-12-11 17:50:01
相关推荐

2020年2月,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高等教育以及科研的SCI崇拜评价体系下的“唯论文”不良导向进行了精准打击,也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热议。

不难看出,无论是“破四唯”还是“破五唯”,实际上破的是“唯”字,病根则是在人情社会和基本诚信文化土壤缺失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最大程度上的显性公平而习惯性的借助定量方式进行各种评价。一直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同样是“唯”字当先,尤其是“唯分数、唯升学”是基础教育的顽瘴痼疾,是应试教育至今大行其道的根源。

义务教育学段跨度长达9年,是就读规模最大的教育阶段,它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现代化强国两个关键节点能否达成。因此,破除基础教育的“五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 破除以升学率为指标的奖励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基础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只有这样,国民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与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也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的功能是把一个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所必需的教育过程。

我们要认识到,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公民能够具有最低限度的知识和能力,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基础教育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都在变化,在农业经济时代,会说话或能表达加上“有力气”基本上就达到了那个时代的生存要求;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有力气可以生存,没有技术技能就难以发展,没有知识就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仅有力气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知识,更需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否则就难以发展,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基础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部适龄国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第二,基础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

很显然,以升学率高低作为指标来评价学校、构建教师的奖励体系与基础教育的功能、目的和价值严重不符。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会违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只顾考试课程并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还会忽视德育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规定的教育教学,甚至将中学阶段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取消或削弱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知必会的学习内容。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校、社会把目光关注在少数“尖子生”身上,学生遭受不公平对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破除以升学率为指标的评价与奖励体系,才能有效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2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的知识维度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现代学校的教育功能是适应工业社会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公平包括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受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考试评价的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有教无类”,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因材施教”,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通过教育让多数人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多的知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在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让个体享受更好的人生。

学校的功能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和启发思维,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是前人已经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益好。学生首先要学好课堂知识,因为学校安排的课程是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对某年龄段的某类学生具有针对性。我们可以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学生不参加考试就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检查学习效果; 不考试难以考察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多数没有自制力的学生来讲,没有考试的压力就会减少学习的动力。

但学校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如何考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确是大有学问的,需要国家认真研究,制订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国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方案及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历经八年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修改,教育部已于2017年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正在修改中,因防疫,估计要推迟至2020年方能完成并正式颁布。

中小学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对全面贯彻老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小学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应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学会融合贯通。

在信息时代,“教育+互联网”的新教育生态,其基本特征为:一切可联,一切可通,一切皆能,为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适于个人的学习资源、学习导师、学习伙伴提供了超越时空的“新空间”。今年突发的大疫情,又将“线上学习”提升到空前的境地,成为“停课不停学”以及中考高考招生、招工、复工的新形式。疫情之后,“线上线下”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选择。

3 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不均衡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的难点和痛点。义务教育必须人人平等,人民接受的教育安排、内容都应当是无差别的,这不仅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各国都在坚守的一条底线。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地区的《义务教育法》没有有效落实,把本应公平分配的教育资源优先向重点学校倾斜,必然造成非重点学校和学生平等均衡获取资源的机会被剥夺、被侵占、激化社会矛盾。资源的过度集中,必然出现资源浪费,导致无序竞争,滋生腐败,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均衡发展更是迫在眉睫。我国有近14亿人口,超过一半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来自农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地区,最主要的困难是经费不足、师资匮乏。扶贫不扶教,就不可能脱贫。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国家要依法推动教育公平,以《义务教育法》为准则, 监督和督促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力度,对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合理合法,加大执法的力度和广度,依法取缔各级各类公立学校中的重点学校,特别是要取缔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

当然,我们不应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强行把现在的好学校降为一般学校,但应力求今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政府要逐步确立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县(区)为单位均衡分配。同类学校的政府生均拨款要一致,公开透明,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的身上。所有学校,按照学校实际的规模需要,统一标准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提升师资配置,每个学校应该拥有大致相等的优秀教师数量,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均衡。逐步消除家长和学生择校冲动,不但彻底消除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还会促进社会的公平进步。

要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以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应鼓励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创建和共享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打造网上名师名课,实现教师队伍的自由流动,提升教师知识准备和观念转变;从硬件上大大提高学校网络带宽资源匹配,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宽带网络普及,让国民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及低廉的教育宽带服务。

4 中小学教师职称提升不能唯论文

有必要对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唯论文”困惑说明一点,与高等教育教师身负科研任务不同,中小学老师的岗位职责更多的还是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大纲”所要求的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有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布置作业、考试并根据相关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等。中小学教师虽然也有教研任务,但是这种“教研”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或者典型案例的分析,很难也没有必要特别上升到学术层面的去发表论文,完全可以通过经验交流,总结评比等方式替代,以论文作为中小学教师的考核指标,无疑是缘木求鱼,也分散了教师专注于教学的经历。当然,对于论文也不能持“一刀切”的态度,比如以研究为主中小学教研室人员可以要求发论文,这也符合分类评价的精神。

5 着力纠正两种教育现象

在我国存在着两种教育现象:精英教育的全民追求及中小学校课程的“双轨制”。

人人追求“北清”,即每位中小学孩子的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支配下,特别在二代乃至三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更为突出,追求“北清”倒逼至初中、小学、幼儿园,迫使中小学校将其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体制和机制”,将学校教学从低年级就捆绑到中考、高考的战车上,伤害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严重摧残了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相同的培训课程,且严重超前、超纲,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教育负担,冲击了学校正常教学,苦了孩子,苦了教育。

解决“精英教育全民追求”现象,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力协同,改变教育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学校教育应建立差异发展的思想,不应将学生分数的差距视为个性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门课程,多一个平台。把激活和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独立追求、对人生道路的自主选择、对服务社会的自我定位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力求把现实的选择与理想的追求在教育改革探索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改进人才评价制度,科学荐才,科学选才。

解决“教育培训与学校课程双轨制现象”一是要毫不动摇地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基教厅【2020】1号)。“负面清单”不仅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提供了具体清晰的依据,也为校外培训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解决“教育培训与学校课程双轨制现象”提供了一副救剂良药。一位名校校长告诉笔者,学生们经过苦读考进学校后,考试名次靠前的担心中考、高考时名次落后,家长花重金要他们到培训机构超纲超前学习,为的是保持中考、高考名次在学校乃至地区的前位,而考试名次靠后的学生家长也要他们到培训机构超纲超前培训,其目的仍然是争取中考、高考的前位名次。培训后回到学校上课,老师们发现,因学生已在培训机构学习过,难度比学校老师讲的还难,学生就不愿意再听老师所讲,普遍出现学生厌学、纪律涣散等现象。家长花重金逼迫孩子参加校外的超纲超前培训,给学生和学校教育带来灾难性后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到了应该急刹车的时候了,“负面清单”必将是一剂治病良药。二是要家长积极配合,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一切与学校课程,特别是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学科的校外培训。

“负面清单”对治理校外培训有重要意义,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制,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本文发表在《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6月第2期,作者王本中,李志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过年了作文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 冬天的作文50字 我的小姨作文 信念作文800字 晚霞作文300字 小学生写事的作文 三年级的端午节作文 梅花作文800字 写诸葛亮的作文 捉螃蟹的作文 晒什么作文 祖国大好河山作文 三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南京游记作文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 开学有感作文 作文大扫除300字 议论文400字作文 我的全家福作文 责任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400字 不会忘记作文 与成长有关的作文 什么的快乐作文 关于火锅的作文 优美作文800字 寒山寺作文 关于孝心的作文 友谊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