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嘉兴:南湖一家人 33载红船缘

2020-12-11 18:05:01
相关推荐

2017-12-25 06:51 | 南湖晚报微信公众号

嘉兴南湖,红船静泊。

12月24日午后,张新志走到红船旁,环视一圈后,才放心离开。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身后传来女儿张一讲解“红船精神”的响亮声音。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场景,对于父女俩而言,早已心照不宣。

而几年前,张一的母亲徐金巧作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金牌讲解员”,也时常在红船旁给游客讲解“红船故事”,一家三口人在红船旁不约而至。

96年前,一条南湖小船见证了“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在此正式诞生。一条小船与一个大党的故事,正是从嘉兴南湖开始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

南湖,还是那个南湖;红船,还是那艘红船。

历史其实总是钟爱那些看似平凡而又特别的人。因为守护和宣讲红船,张新志一家成为当地人称羡的“红船家庭”。而更幸运的是,他们一家作为普通人可以通过红船寄托自己的初心、理想、情怀。

红船情缘坚守

“红船是我们的宝贝,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守护好一天”

这几天,气温骤降。

每天早晨8点,张新志准时出现在南湖老渡口,登上船头,与同事一起向湖心岛驶去,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5分钟后,船靠岸,张新志走出船舱,步履匆匆,径直走到红船前反复打量,审视着每一个细节——红船是否偏离位置、船体是否有损坏、船舱卫生是否整洁……

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30多年,“只有没有任何问题,我才可以放心离开。”

今年59岁的张新志,和妻子徐金巧原先都是嘉兴京剧团的演员。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红船。

1985年10月,张新志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第一天,师傅说把红船交给他守护。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他至今无法忘怀,“虽然知道担子很重,但却特别自豪和振奋。”

兴奋和喜悦还没沉浸多久,守护红船的艰辛和挑战,远远超过了张新志的预期。

湖心岛四周环水,气温与湖岸上相差一两摄氏度。冬天,寒风刺骨,寒气逼人;夏天,酷暑难耐,热气腾腾……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张新志都一直坚守在红船旁。

12月24日,记者在湖心岛见到张新志时,只见他穿着厚重的工作服,脸上皮肤虽然有些干裂了,精神劲儿却显得十分充沛。

细心的人发现,张新志走路时,腰有些背,走路时偶尔会趔趄一下,上台阶时格外小心。

家里人知道,这病根是多年来落下的。

他忘不了,南湖没建水闸前,一到夏天就发大水,为了让游客如愿瞻仰红船,他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铺跳板;

他忘不了,20多年前,一天夜晚8点多,女儿正发高烧,他从电视里得知台风要来便立马赶往南湖,和同事一起跳入湖中,死劲拽牢红船,用绳索加固;

他忘不了,16年前的七一前夕,因为台风,他和同事7天7夜不离岛,一直守护红船,每天就吃泡面;

他忘不了,9年前春节下大雪,他脱下衣服跳入冰冷的湖中,为红船清理积雪,并将倾斜的拖梢船扶正,回到岸上时,身体冻得僵硬;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新志不仅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而且对天气格外敏感。只要遇到恶劣天气,他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就给值班人员打电话或者索性赶过来,“这已经成了职业病。”

对于张新志而言,更艰苦和考验的,是那日复一日如同照顾新生婴儿一般的细致呵护。

红船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从琢磨方案到木材挑选再到拆卸清洗、维修破损……每次维修,张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将1000多个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为了符合技术水准,他们在酷暑时节的正午,一遍又一遍地重刷桐油,常常挥汗如雨。

每年历时50天左右的修补养护,是红船焕然一新的时候,也是张新志“脱一层皮”的时候。

30多年来,从曾经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红船医生”,张新志和同事们不断创新维修技术,结合现代和传统工艺,实现“修旧如旧”。他的徒弟李少敏说:“师傅手把手地教我,现在对红船所有部件都了如指掌,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块木板是否变形、哪块木板要重新上漆、哪个零件需要更换。”

明年,张新志就要退休,但他的干劲依然十足,“红船是我们的宝贝,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守护好一天!”

红船情缘传承

“听着父母的红船故事长大,我也要成为一位红船人”

尽管已是深冬,瞻仰红船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同守护者一样忙碌的,还有张新志的女儿张一。每天,她都要来红船旁向游客作讲解。

不过,8年前,同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的张新志和徐金巧没想到,女儿张一也能出现在红船旁,成为讲述红船故事的人。

“我们就住在南湖边,非常喜欢红船,去应聘讲解员,幸运地被录取了。”1984年,因为嘉兴京剧团解散,徐金巧和张新志重新择业,当过剧团花旦一号的徐金巧回忆当年的初衷仍记忆犹新。

徐金巧比张新志早一年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从此,与南湖红船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干到2014年退休。

一次次红船旁的讲解,不仅是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时隔多年,徐金巧依然清楚记得,上海盲人旅游团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听着她的讲解的同时,还用手抚摸着红船的许多角落,并连连赞叹:“共产党真了不起啊!”

“那一刻,我更加认识到红船在世人心目中的份量,更感觉到作为红船旁的一名讲解员肩负的责任。”说起当时的情景,徐金巧仍显激动。

正是这样一次次经历,让她更加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对象,就要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式来讲解。我还创新形式,带着徒弟们将讲解的内容编成板书、表演唱。”2005年,她更是将“红船精神”融入宣讲中,向前来瞻仰红船的人们讲述更为深刻的红船故事。

父母对红船的情感至深,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女儿,成为张一成长历程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我是在红船旁长大的。”在张一的记忆深处,红船已经融入了她的每根神经和毛细血孔。徐金巧至今还保存着女儿张一从小到大在红船畔拍的照片,她笑称:“我怀孕时,女儿就在红船旁接受了胎教呢。”

“我在红船边长大,听着父母的红船故事长大,我也要成为一位红船人。”大二那年,张一光荣入党。2009年大学毕业,她悄悄瞒着父亲去报考南湖景区的讲解员。

经过公开严格招考,张一幸运地成为一名讲解员。虽然和父母不在同一个单位,但张一觉得“能站在红船边讲解,非常自豪!”

讲解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张一干得十分开心。她说: “我看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那是当代青年励志成长的鲜活教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大事。”

红船情缘初心

“对红船的感情,其实就是对党的感情”

每天来到单位,张一就可以看到办公室正对面镌刻在石壁上的“不忘初心”几个大字。

对于红船讲解员而言,张一理解的“初心”就是将“立志做大事”的心诠释到将“一枝一叶”的细微小事做好。

讲解员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一天要带两三个团,凌晨4点就要去接待,回到家身体累得散架了;没有周末、节假日,即便有时间,也是去翻阅书籍,积累知识;为了游客“南湖的水容量有多少”等“刁钻”提问,到处找资料,到相关部门求证……

“成为一名讲解员后,自己才真正理解父母对红船的热爱和执着。”每每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父母总是给了她不断进取的动力。一家人即便在家里时,谈论的话题还是红船,母亲经常和她“切磋”:“每个历史人物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讲解时面部表情如何保持微笑”、“口红颜色如何和服装保持协调”……

“许多党员在红船旁重温入党誓言,激动得流泪。”张一通过5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讲解员,并被评为“嘉兴市青年岗位能手”。

3年前,因为特殊原因,张一转岗从事南湖景区策划等工作。

这3年里,每次从南湖边经过看到红船,张一内心的热情不断被点燃,“我还是希望重新回到讲解员岗位上,能在红船旁向更多的游客讲述红船故事。”

今年9月1日,张一重新回到讲解员岗位,那熟悉而动听的声音再次在红船旁响起。近3个月来,张一已向近万名游客讲解了红船故事,被许多游客誉为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传播者”!

“要将‘红船精神’与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讲出嘉兴的生动故事。”这段时间,再次接过“传播者”的接力棒,张一在红船旁讲解时,创新表达,突出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红船精神”嘉兴座谈会精神等。她自信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要把习总书记说的这句话讲给更多的人听……”

深冬里,红船边,梅花数点,暗香浮动。张一动情地说:“我们一家人,对红船的感情,其实就是对党的感情。‘红船精神’,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践行和传承!”

(原标题《“红船家庭”的红船情缘:丈夫守护红船30多年,妻女同为红船讲解员,一家三口以不同方式传承和践行“红船精神”》,原作者姜鹏飞、陶克强。编辑沈烨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 鼓浪屿作文 去公园玩作文 写景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