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宽窄之道·名家专栏(31)|曹廷华:宽窄的诗意与诗意的宽窄

2020-12-11 20:00:01
相关推荐

文/曹廷华

/名家简介/

曹廷华 罗乐/绘

曹廷华,男,1939年生,四川天全县人,西南大学教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校图书馆馆长、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中国作协会员,曾任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图书馆学会理事长等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西南大学校歌、校赋撰写者。著作有《文学概论》《美学与美育》《文艺美学》《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等及文艺学、美学论文多篇。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宽窄是个非常普通的平面空间概念,是可量度的物理存在,与诸如高下、大小、深浅、方圆等一样,见惯不惊,哪来什么诗意?于道路而言,它供行走之用;于河流而言,它供水流之用;于房屋而言,它供居住之用。在这样的层面上,宽窄没有生命感,似乎与诗意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把宽窄形成的空间当作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场境,当作人们命运遭际的一段历程,或者当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立足点和场所,宽窄就活起来了。如果其中渗透着诸如贫富穷通、盛衰兴替的变化,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的纠葛,再加上岁月流逝、天地悠悠的感触,还能说它没有诗意吗?

例如巷子,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曲或直,但只要有人活动于其中,诗意就产生了。不然,陆游怎么会写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寂寥而清新的名句?戴望舒怎么会写出《雨巷》这样精巧而鲜亮的名诗,“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深巷或雨巷宽窄的诗意,巧妙地化成了诗人笔下诗意的宽窄。宽窄的诗意化成诗意的宽窄,既可以说是“借‘宽窄’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也可以说它源于宽窄,超越宽窄。成都有名的宽巷子、窄巷子,不就诗意盎然,名享一方吗?记得读过一首《宽窄记忆》的诗,开篇就给了这宽窄巷子浓浓的诗意,“窈窕丰腴的巷子/装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当然,宽窄的诗意并不止于宽窄本身,宽窄本身也许仅有一般的形式美感。宽的开阔感,窄的紧凑感,或者说宽的畅达感,窄的细谨感,宽的平旷感,窄的线条感等。但是,这形式美感不就是一种诗意呈现么?这样的形式美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也有那么一点儿诗意。

比如说“衣”吧,人们穿衣,除了保暖遮羞的实用功能外,还有衬托人体美、展现衣饰美的作用,于是便有了宽袍大袖或紧身小衣的穿戴讲究,宽袍大袖以见潇洒,紧身小衣以显精干。唐代诗人李贺有一首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越罗衣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白居易写杨贵妃在所谓虚无缥缈的仙山形象也写了她的衣着,“风吹仙袂飘颻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这样的诗句,鲜活地勾勒出宽薄衣袂在动感中的形式之美,可谓诗情画意。至于紧身窄衣之美,人们或从比基尼中可见一斑。

再比如说“住”吧,有宽有窄,有大有小,阿房宫够宽吧?杜牧说它“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其壮观豪华,极尽奢靡,最终却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辛弃疾则写的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间矮小的茅屋,而且似乎住着好几口人,够逼窄了吧?可是却荡漾着太平或开明社会状态下村居生活的乐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豪宅宽屋又如何?俗话不是说“家有万间房,只需一张床”么。陋室茅舍又如何?刘禹锡不是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么?宽窄形式美感生发的诗意,于此可见一斑。

但是,宽窄形式美感要能生发诗意,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那就是宽窄的空间中必须有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正是在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中,宽窄无限可能地拓展着它的诗意。这里至少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宽窄会激发人们对类比性器物或状态的关联性联想,如长短、大小、方圆、曲直、粗细、厚薄或丰腴窈窕等等,而这些与宽窄的关联性联想,无可置疑都会生发诗意,激发诗兴。以大小而论,有人说“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有人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李白却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白居易则写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更妙的是王维《使至塞上》的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看看,上句像不像“平面上的一条垂直线?下句又像不像直线上的一个外切圆?这里是不是也有宽窄之诗意呢?当然有,大小弦的关系、线和面的关系,就是一种宽窄关系。

第二个层面,随关联性联想而衍生的体验性人生感悟,极大地丰富了宽窄及其关联性状态所可能展现的诗意,让诗意的宽窄远远地超越了宽窄的诗意。因为在这样的层面上,宽窄的诗意已经转化为人生的诗意,诗意的宽窄也升华为诗意的人生。从古到今,大致如此。

这一层面似乎应该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得把宽窄引入精神世界的认知,一个是把宽窄化入心灵世界的感悟。认知并非要你去探究宽窄的至理,做一个宽窄研究专家;而是说要懂得点宽窄之道,明白点宽窄之理,知道宽窄也同万物般变化无穷,含蕴无尽,在有限无限中相依相存,相对而生。虽不一定像太极那样圆转自如,但是在宏观世界“其大无外”与微观世界“其小无内”之间,它是天地间与人息息相关的一种存在,你得理解它,尊重它。也许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感受它的诗意,才能明白何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才能明白为什么王维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柳子厚在《马退山茅亭记》有名言曰:“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仿之曰:“宽窄不自语,人解可得诗。”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宽窄的认知,是对宽窄感悟而起兴成诗的前提。

当宽窄进而化入心灵世界的感悟时,伴随着已有的认知、所积累的人生经历体验以及可能已形成的诸多关联性联想,直觉便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凸显,灵感勃发,见人之不能见,发人之不能发,宽窄的诗意便随即化为与众不同的诗意的宽窄,创造出独特的宽窄诗意。它或者有关于宽窄中人事景物的寄兴,或者有个体命运的感喟,或者有天地苍茫的天问,或者有岁月流逝的用情。在这样的感悟与感兴中,诗人笔下展现出或豪放、或婉约、或素朴、或绚烂的众多意象,而且让人“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诗意的宽窄就升华为天地的宽窄、万物的宽窄、人生的宽窄了。这样的宽窄,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淡化了宽窄,达成了诗意自由与诗境深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条路,宽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窄得谨可容足,而且凹凸不平,他还是要反复去走,追寻他的那个梦。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陈子昂面对广袤的天地,面对往古和未来的空寂,遗世独立的“窄”,表达着他内心的凄怆。苏轼却于宽窄以及穷通得失之类旷达开朗得多,不仅用“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随遇而安,而且在《赤壁赋》里写出了宽窄自如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以小可以驭大,以窄也可以驭宽,这便是东坡的随性而为。

较之苏轼,杜甫显露的那种深沉的宽与窄的命运遭际感,也许更具普遍性。杜翁的名诗很多,《旅夜书怀》是其“五律”的代表作之一。即便我们把它说成是全篇都在写关于天地人生的宽窄感慨,也不算牵强附会。首联“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起句见小,见窄,微风、细草、夜舟、桅樯,再嵌入一个“独”字,不就只是天地山水间的一个小点儿吗?孤独的夜,孤独的船,孤独的人,实在是够“窄”的了。为衬托或强化这种孤独,颔联却承接以宏阔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这样宽广的夜空下,在这样奔腾不息的大江上,那个孤独于夜舟的人,是不是显得更寂寥,甚至还充满郁闷和凄凉呢?转向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怎么一下子就从写景转为写人了?而且是发牢骚了?其实,这真的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一个面对无限广大宽阔而又涌动月光江流美景的人,需要排遣胸中的孤寂郁闷,感叹人生遭际中的冷漠无情:名真是靠文章显露的吗?官真是因老病才作罢的吗?出名的路子多得很,做官罢官的理由也多得很,怎么要给定一条窄窄的“线”来约束呢?这就叫宽窄由人不由景。

前三联,可以说一窄一宽又一窄,等着尾联来“合”,所以收笔便宽窄“合龙”,感慨良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生大致如此。把宽窄引入杜诗的解读,发现它含蕴深厚的诗意宽窄,是不是多少也有点儿诗歌读解或诠释的新意呢?只能说,对宽窄的心灵感悟越真切、越通透,对宽窄的诗意表达便越丰厚、越独特。

总而言之,宽窄的诗意与诗意的宽窄,应该出自诗家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种感受美的心灵,一种独特的美的创造。因此,宽窄的诗意与诗意的宽窄,在人的脚下,在人的眼中,更在人的心上。于是,可以从一粒沙看大千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27 10:38一(1)班孔冉[湖北省网友]IP:1731550524
    @特雷西曹廷华老师文章能引起共鸣写得非常精彩期待更多作品。
    顶0踩0
  2. 2020-06-16 00:46特雷西[安徽省网友]IP:3409457558
    这篇专栏真是深入浅出让人对诗意和宽窄有了新认识非常有启发性。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其实你一直在我身边作文 最感动的瞬间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爸爸 丰收作文300字 小学作文本 地震作文200字 春水作文200字左右 巧渡金沙江作文 小狗的作文结尾 真情无价作文600字 法律的重要性作文 国庆见闻700字作文 网络教育英语作文 暖流作文 一件工艺品作文600字 母爱作文450字左右 穿山甲的作文 游作文 六上第四单元作文500字 包饺子作文怎么写 写景作文800字 苹果历险记想象作文 作文90字 种子的旅行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 新初中生活作文500字 说明文作文300字大全 小学英语作文大全 九年级第四单元作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