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淄博百余名文物爱好者 触摸家乡历史 感受人文风俗

2020-12-12 02:15:01
相关推荐

中国山东网淄博4月14日讯 (记者 徐子喻 通讯员 李胄) 斑驳厚重的青石院墙,恢宏古朴的门庭院落,精巧细致的木雕石刻……一幢幢青砖黛瓦的百年老屋和深深院落,在喧闹的城市中,化作静谧的一笔,见证着李家疃村的今昔变化。在4月18日国际古遗址日来临之际,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百余名文物爱好者来到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西铺村、万家村,探访这座活着的“明清古村落群。

200余年古村至今犹存 “九门一庄”勾勒李家疃兴衰史

上午9:30许,记者跟随百余名文物爱好者来到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一踏入李家疃村,浓郁的古朴气息便扑面而来,走进一座座错落有致的院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房檐上刻着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人物花鸟,工艺粗犷又不失细腻,与百年古宅相得益彰。小巷中历经岁月沧桑的青石板路,早已被磨得锃锃发亮。从家家门外的上马石、拴马桩上,依然可以窥见当时村子的繁华。

“李家疃历史上属济南府淄川县,现属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古村落仿济南城建筑,以南北中心街为中轴线,四门不对,街道犬牙交错。交通便利,村中设有酒店、盐店当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街道。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家大庄园,主要有“九门一庄”等古建筑,即‘四大门’、‘五大门’、‘文石庄’、‘亚元府’等。”讲解员告诉文物爱好者们,李家疃始建于汉代,淄川县志及村碑记载该村“李姓最早定居故名李家疃”。明洪武三年,王姓族人奉旨迁入定居,自此便一直在此生息繁衍。清乾隆年到同治年间,以十二世王以奇为代表,王氏族人或做官,或经商,使李家疃在此期间达到鼎盛,并于同一时期对祖村的旧建筑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建,建成王家大庄园。

谁知好景不长,自清末光绪、民国到文革期间,由于吸毒,王氏家族迅速败落,豪宅一片狼藉。加上连年战乱,城墙先后坍塌。文革年代庄园再遭破坏,牌坊被拆,石碑被砸,御匾被烧,殿庙被毁,古树被伐,甚至房脊飞檐上的瑞兽也被拆掉砸烂。断壁残垣,似乎见证着王氏家族的由兴转败。

当年毕府成书馆 蒲松龄教塾三十余载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蒲松龄书馆,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蒲松龄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三十二岁时,应好友毕际友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三十余载。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一年),先生在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七十一岁高龄时,才撤帐归里田园,连续教了三十八年的书。在漫长的三十八年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栖身于王村西铺的高墙内,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领衔伴读在绰然堂,可以说,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讲解员说。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明清朝代风貌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5平方米,共有大小建筑 22间,主要由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组成。从正面看,黑漆大门,青砖、半圆形的筒子瓦起脊,六兽站立,栩栩如生。进得正门,迎面是一个巨大的影壁。绕过影壁,便是一进三院的书馆。每个小院的主体建筑物在同一中轴线上,前矮后高,错落有致。

拾级而上,进门向里走,迎面便是古朴宏丽的绰然堂。原有牌额上题“绰然堂”三个隶书大字,落款崇祯甲戊白阳老人题。北房二间,东边暗间,是先生的写作和住宿的地方,著名《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皆出于此,中外间作为学生们肄业的课堂。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株冠径8.5米的“蝴蝶松”(五针松)形态奇特,别具风韵。宛若一只振须展翅、翩翩欲舞的巨蝶。”讲解员告诉记者,据传,蒲松龄老先生下课、写作之后,常来这蝴蝶松下,观赏解闷、寄托情思。

“活”文化遗产 唤醒万家“乡村记忆”

“万家村是周村区3个省级传统村落之一,是明清官宦世家——淄西毕氏家族的发祥地。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变迁,许多宝贵的历史文物遗迹遭到破坏、拆除,但八支祠(现为毕道远纪念馆)、老家庙和菩提庵等古迹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讲解员说,令万家村熠熠生辉的,并不只是这些宝贵的古代建筑,更多的是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的家风,时至今日仍循循善诱,教导着后人重德从善。

黑色木头大门,庄严的牌匾,狭长的小道无一不宣示着这个家族的文化精神。记者走进了院子,整体建筑是典型的北方二进四合院的格局,北屋为淄西毕氏宗祠,内有毕氏人物雕像;东屋上悬“神君慈母”的牌匾,屋内是毕道远的事迹;西屋是学堂,内有孩童和老师的雕像;南屋上悬“敦睦堂”牌匾,是家族议事的地方,内有诸多名人字画等物件。走进屋中,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守前谟、不居间、不放债、不攻煤井,愿后世,学吃亏、学认错、学好读书”,这便是毕氏家族的祖训。

记者了解到,王村镇宗族世家众多、儒家文化精深,毕氏家族既是官宦世家,也是文学世家,“十七世诗礼门第,五百年孝友家风”,成为毕氏家族重教崇儒的真实写照。自毕自严起,毕氏家族先后出过进士11名,举人40多名,共计得到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封赠、褒奖圣旨33道。毕氏家族官运亨通,与其家风家训是分不开的,除了毕自严之父毕木所创的26字家训,“投豆亭”“尚书拉车”等故事仍为毕氏后裔津津乐道,激励着他们德行立身。

“检点身心,投豆亭中无黑子;怡愉情性,护花篱畔赏黄英”——这是毕木为“投豆亭”所撰写的对联。相传毕木建“投豆亭”时,内置一桌,上置二瓶,旁有二盂,内各盛黄豆、黑豆。孩子每做一件善事,向瓶中投一黄豆;心中有一恶念,则向另一瓶中投一黑豆,以此严格约束自己言行。起初黑豆多、黄豆少,后来黄豆多、黑豆少,每月一检点,每年一总结,没有黑豆,则表明品德修养已达到极高境界……

“让孩子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学校中没有的知识,我们作为家长都会大力支持。”家长何女士表示,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了解祖先的智慧,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后要让孩子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2-28 09:55迷原[甘肃省网友]IP:3079130595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共同探讨家乡的丰富历史和人文传统。
    顶0踩0
  2. 2021-01-16 11:50zte[黑龙江省网友]IP:3390504492
    这对于传承家乡文化,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
    顶6踩0
  3. 2019-12-05 13:44唐明[辽宁省网友]IP:1985606856
    太棒了,文物爱好者们一定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 生活作文500字 书法的作文 初一上册作文 地理作文 眼泪作文 孔子作文 夏季作文 失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