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比打骂更伤孩子的 是父母的不理解

2020-12-12 04:45:01
相关推荐

南京六合区一名13岁的男孩,给家人留下一张字条,就离家出走了。

原来,男孩成绩不是很理想,他本身已经很自卑了,可父亲还总拿他和别的孩子做对比,加上他不满父亲一直以来粗暴的管教方式,心理压力特别大,便决定离家出走。

他留给家人的字条上这样写道: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男孩父母报警后,民警调取监控,几经周折,才找到男孩。男孩委屈地说:“他不喜欢我!他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我就只能走了。”

结合许多生活中的实例,不难发现,大多数父母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叛逆难管教,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不懂得、或者不愿意去理解孩子。

就像上述例子中,孩子成绩不好,本身就会自责、自我否定,父亲却不能理解孩子的这份心情,依然采取批评、打击的粗暴教育方式,效果必然就适得其反。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无可挑剔,可却很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理解孩子。

不理解孩子,就容易走入教育的误区,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

不理解孩子,就容易伤害孩子的心,失去孩子的信任,破坏亲子关系。

能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有利于孩子性格、情商的良好发展。

村上春树曾说:

“世间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而恰恰是充满暖意的附合。”

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父母的一句“我懂你”,努力去理解孩子,会比任何说教和劝诫都来得有效。

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有一句话说:“人表达的永远不是他所说的内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曾看过一个网友@谢蒙恩发的帖子,印象很深:

高三快结束的时候,因为压力大等各种原因,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打电话跟我爸说:“我不想上学了,你来接我回家吧。”他当时二话没说,开车来学校把我接回家了。路上什么也没问,很安静,但气氛也很安全,爸爸没有任何责备的表情。回到家中,妈妈也没有责备我,虽然她干活很忙,但是还是停下手中的活,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我吃了两大碗,那是我这辈子吃的最好吃的手擀面,我现在都记得那个味道。爸妈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民,他们也不懂学的事情,也不太会安慰人,他们只会用他们的方式,但这种无声的爱,让我瞬间被治愈,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无论多大的孩子,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理解和接纳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安全感,获得面对挫折的力量。

我见过很多父母,当孩子摔倒了惊慌哭泣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制止孩子:

“你有什么用?”“男子汉,流血不流泪。”

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时,责怪孩子自私、小气,强迫孩子分享: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当孩子被老师批评,回到家里生气又难过的时候,随意猜测孩子:

“你要没做错事,老师怎么会说你?”

“怎么不批评别人,肯定是你的问题。”

那种不被父母理解的感觉,比起“身体上的疼痛”、“玩具被夺走”、“被老师批评”,才是最让孩子委屈、伤心的。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叛逆,也是因为背后没被理解的情绪。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觉得他的感受无关紧要,认为孩子不懂难过、孤独、愧疚等情绪。

有时候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急于评判孩子,首先应该关注他的情绪和感受。

这就需要家长放低自己的姿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和心情;

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我知道/我懂得/我理解······”

理解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愤怒不满,就能走进孩子的心,亲子沟通随之变得有效率、有效果。

被理解的孩子,情绪得到接纳和正确的处理,会成长得通情达理,性格平和,情商更高。

二、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一个初中女生,从小喜欢写作,写了56本小说,30多万字,被爸爸以“学习更重要”为由,全撕了,课外书也全封了。

孩子说:“爸爸,我一直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把我的书都撕了,我的魂没了。”

听着让人觉得无限悲凉。

节目《少年说》中,一个初中女孩学习退步了,被妈妈停掉了舞蹈课。

女孩在天台呐喊:“妈妈,我真的很喜欢跳舞,希望妈妈能支持我的梦想。”

然而妈妈不为所动,唯一的让步就是提出非常高的成绩排名目标,孩子达到目标才能继续上舞蹈课。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就像这两位家长一样,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忽视孩子的想法和喜好,用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做选择做决定。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大多数孩子,即便放弃自己的志趣,走上了父母一手安排的道路,达到了父母精心设定的目标,他也会很容易得“空心病”,产生无意义感,很难感受到生命中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父母理解孩子,应当懂得倾听他的想法、看到他的真实需求、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为你好”的干涉和控制。

不要因为他是孩子,就觉得孩子的想法不成熟、不正确,用自己的经验来评判和控制孩子。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儿子,大学选了蒙古学专业,虽然十分冷门,但白岩松还是愿意支持儿子。

有人曾问过白岩松:“你的儿子选的专业这么冷门,你就不担心孩子未来的工作吗?”

其实没有父母不会担心孩子的就业问题,但是白岩松说了这么一句引人深思的话:“我只是孩子生命中的观众,而不是编剧。”

是啊,真正智慧的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角,自己应当做好的是“陪伴者、欣赏者、援助者”的角色。

在孩子热爱的事情上,尽力创造条件给他发挥和进步的机会,这种热情和自信,也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选择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喜好和想法,能被父母理解、尊重的孩子,才是真正把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会发挥出最大的成长潜能,带着父母的信任和支持,走得更好更远。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段话说得好: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充满暖意的理解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爱和力量。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 以告别为题的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400字 你来比划我来猜作文 坚持自我作文800字 学习伴我成长作文 越来越自信的我作文 有苦也有乐作文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800字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责任作文600字初中 有关毕业的英语作文 写信的作文100字 激动人心的时刻作文 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