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老古语:“母在不庆生 父在不留须” 年轻人要记得感恩

2020-12-12 10:25:02
相关推荐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追究根源的话,就是一个典型的“孝道文化”。孝顺是中国人道德标准里的基石,任何一个人,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是一介布衣,孝顺永远都是立足于世的底线要求。

中国人对于“孝道”的要求,从孔子时期的个人道德要求,后来逐渐的成为整个民族的文化基石,也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维护天下安定的刑律依据。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顺,那么这个人更不会成为一个可靠的朋友,忠心的臣子。

孝道的根本其实就是要求一个人有报恩的精深,所谓的:“羔羊尚知反哺”。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尽到自己的孝道,在社会上就会被认为是禽兽不如的人。在中国的律法中,最严格的刑律也是给不孝子孙准备的,就算是谋反这样的大罪,也最多不过是满门抄斩。

但是如果一个人胆敢对自己的父母长辈不敬,那么就会被判处“凌迟”之刑,对父母施加拳脚的罪过,比谋反大罪还要严重,这也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形式了。

正是因为对孝道的重视,我们才能够在很多的民间俗语中找到关于一个人孝顺的要求,也能够从老祖宗的劝勉中对千年来孝道的传承做一次深入的窥看。今天就来了解这样一句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通过这两句的俗语了解,我们可以从古人很小的生活讲究上,看到孝道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影响。

“母在不庆生”,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一个人不能够庆贺自己的生日。生日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但是过生日的这个习俗却不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形态。

在传统社会中,年轻人是不会轻易庆贺自己的生日的,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下,女人在分娩的过程中会经历很高的风险,所以古人认为自己的生辰之日,也是母亲遭遇生死关头的时候,因此在这一天,只能是感念母亲的恩情,反思自己在孝道方面的过失,绝对不适合做任何庆典的活动。

因此我们才从古代的诸多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生日的往往都已经是胡须白发的老人,也被称之为“过寿”,很少有年轻人举办什么生日的酒席。在母亲过世后,到了一定的年龄,生辰之日便有了特别的意义。

因为这个时候自己也成了父母辈,生辰之日便有了两种含义,一种是自己作为父母辈,让后辈来尽他们的孝道,另一种就是在这一天告慰和追思自己的母亲。古代人对于生日的讲究是有着它的文化意义的,而现代人则是本末倒置,很多老人的生日都是草草而过,反而是年岁越小的孩童。

对于他们的生日宴席则是大操大办,究竟哪一种的形式更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呢?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千年的孝道传承和现代的生活理念不会是是水火不容的形态,找到其中的平衡之道,也是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理解。

“父在不留须”,不在母亲在世的时候庆贺生日,虽然有些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古人的观点,但是父亲在世的时候不留胡须,却是要让很多人一头雾水的规矩了。

须发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他的独特地位,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除了清朝之外,中国人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有蓄留头发的习惯的。可是和头发不同,古人认为胡须是不能够轻易留的,特别是在父亲在世的时候。

因为一个人留着胡须就表明着父亲不在人世,是一种很慎重的问题。为什么留着胡须就是表明父亲已经离世呢?在《论语》中,孔子曾经对孝道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在父亲死后依旧遵从父亲的教诲,三年不改变,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称之为孝顺了。孔子的这句话对于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催生了“三年丁忧”的孝道文化,而在“丁忧”期间,心情自然是十分的沉痛,哪里会有时间和心情整理自己的面容。

因此“丁忧”的人常常会胡须丛生,瘦骨伶仃。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那就是留着胡须的人就是已经死了父亲,后来更是把男人留胡须视为“明志”,因此对于父亲在世的人,才会有不能随便留胡须的限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朋友作文 800字满分作文 自我评价作文 怎么写议论文作文 宽容作文素材 疫情中考作文 干家务作文 初中精选作文 田园生活作文 幸福的作文800字 小学生600字作文 关于礼物作文 我的家园作文 感谢朋友 作文 写情感的作文 一节课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300 蝌蚪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写事500字 高中作文金句 勇敢面对作文 九年级上册作文 疫情作文高考 那一次我真作文 一篇想象作文 泡茶作文 优秀作文初二 作文感恩妈妈 秋天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