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风景这边独好!气象“调色板”染亮江西

2020-12-12 16:55:01
相关推荐

导读

湘江和绵江在赣南大地上奔涌,围绕江西会昌县城拐了一个半圆形的弯,此处风景绝佳。毛泽东在这里写下千古名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江西风景独好”这一旅游品牌响彻全国,为该省生态优势做出“江西注解”。锚定深入实施江西特色生态文明气象服务的目标,该省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试点省。当地气象部门为江西这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又做出怎样的“气象注解”?

11月1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推进会将在江西省靖安县召开。江西气象部门如何为当地大美生态“调色”?

本文带你揭晓赣鄱大地的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江西南昌滕王阁。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活活一个“云痴”,掉进庐山的“云”里,欲绝粒而食云,欲幞被而眠云。清朝有名的舒天香,是庐山上的老话题。

而这山上的气象人,不仅是云痴,也是雨痴、雾痴,甚至是雷痴。护庐山尽展奇姿异态,少不得气象景观预报服务作支撑。

63岁的河长余于平,护着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北潦河,管着3700米河道。

江西乡村的恬静生活。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在落实“河长制”的当下,余河长要想让责任不落空,就得想着法子让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黄土不见天。佑游人在此晓行夜宿,缺不了生态气象服务作保障。

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詹丰兴对此的认识简洁而深刻:“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是新时代赋予气象部门的一项重任。”

高位谋划,勾皴点染绘山水

2014年11月20日,从江西省发改委传来关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喜讯——《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被正式批复,这标志着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西气象部门的思路紧跟其后:能否结合气象部门职责和优势,有效对接需求,为全省发展献智献力?一份气象服务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省气象局领导班子匠心酝酿中,渐有雏形。

次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婺源晒秋。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陈忠 摄影

2016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要求江西“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同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江西成为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

很快,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里,出现了江西省气象局的名字。带着主动试水的姿态,气象部门开始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策措施研究。

“气象部门是我们行动的‘眼睛’,要充分发挥‘眼睛’的作用。”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殷殷期望。

“要探索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谆谆嘱托。

近年来,江西省气象局先后编制印发《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气象保障行动方案(2016-2020年)》。

据此,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工程,并推动该工程纳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写入《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共同推进江西“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等。

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的筹谋和实践中,詹丰兴也一再强调,要从思想认识出发,提高政治站位,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作,是履行部门职责、践行气象发展新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助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目标实现的价值体现。

气象就是大自然的呼与吸。大自然是否“健康”,从呼吸里便能感知。

“不能等到不可救药了,才开始行动;就是要在能‘就药’阶段,大声疾呼、科学应对。”江西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傅敏宁说,做不好生态环保工作,做不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就是本领不够,甚至是政治不过硬的表现。

深度融入,逐浪前行海天阔

鄱阳湖这只温柔的手,又快到了“骨瘦如柴”的枯水期。

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工程师陈兴娟,对比丰水期与枯水期,看着水域从“丰腴”变成“细条”,感慨气象遥感的神奇。

鄱阳湖湿地。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微信

通过遥感技术,气象就成了生态的“监测眼”。

如何利用监测结果有效给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省生态气象中心副主任王怀清举例:监测出航道变窄,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对航线运营作调整;监测出水的多寡和环境优劣,可推算出在此过冬的候鸟数量。

除了发挥“眼睛”的作用以外,气象工作还具备“尺子”的功用。

比如,气象局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霾日数”专项考评细则,进行“问政”。当空气质量不好时,一拿出气象监测数据,政府就需有所作为了。

景德镇的乐平市,存在化工排放情况。当地政府专门向气象部门申请,成立环境气象台,进而根据大气环境承载力及风向、风速对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影响,来确定某一个厂家是开工还是停工。当地将气象的决策支撑作用概括为:政府在前方决策,气象在后方“度量”。

庐山风景区如琴湖旁公路的秋色潋滟。新华网记者 胡晨欢 摄

为了守住绿色生态这一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气象部门凝聚科技力量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探索了重点生态领域功能,并进行价值评估,提交碳汇评估报告;完成了《江西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编制并被正式列入省政府及省人大法工委的2018年立法计划;编制了该省基本气候参数、气候资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空间分布图,为生态红线勘界定标提供科学依据;参与了气候变化治理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

这些也构成了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特色的江西气象现代化成果。成果的显现源于历史的积淀。江西省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海亮回顾说,

改革开放后,江西气象部门就开始研究风资源,属较早研究开发的省份;上世纪90年代,成为全国首批省级气象卫星接收站建设和遥感分析应用单位;进入新世纪,从2009年开始普查太阳能资源,建立省级太阳能监测网;2014年,在全国气象部门中率先参加省政府对各设区市政府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现场考核。

庐山。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微信

诸多成绩的取得,也并非顺风顺水。詹丰兴坦言,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

科技支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是最棘手的两件事。怎么解决?在人才领域,江西省气象局打通内外两条路,既强化系统内部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又放眼全国加强合作,引智引才,组建起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和生态环境气象创新团队,培养了生态气象技术骨干和人才梯队。

江西生态气象服务,从此有了内生动力。气象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让公众对气象工作有了深入了解。

当记者偶遇靖安县宝峰镇74岁的向雪辉,问她是否知道家附近山顶上有个气象监测点时,她纠正道:“哪是一个?俩!这边一个,那边还有一个。从上头出来的数据和资料,用处很大。”

在井冈山的神山村,再多变的天气,似乎也不能成为游客望而却步的理由。构建全域旅游版图,气象部门早已在这里布设服务点。村民和游客,都被上了“生态气象保险”。

创新求进,百舸争流勇者先

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舒适”的月份不少于3个月,年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不低于1000个/立方厘米,年均AQI指数不大于100……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设立的“中国天然氧吧”创建评选条件,不可谓不严格。

九江市的武宁县、庐山市榜上有名,据此创新打造出生态气象品牌。九江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传根介绍,庐山风景区还获评旅游避暑目的地的特别推荐。

冰天雪地攀高塔为雷达换避雷针。黄水林 摄影 图片来源:江西省气象局

庐山上的生态气象服务,用上了巧劲儿——

应需+应时+应景,完美结合,有机调配,总有一款适合你。

“如果天不好,没法看日出,我们就赶紧把消息传递出去,告诉大家别凌晨4点就起床,不如睡个懒觉,晚起看云海。”庐山气象局副局长张小鹏说,一定要让游客的消费和获得感成正比。

在九江市柴桑区,水库里的水保持多高水位,一直是个不好拿捏的点。更精细的生态气象服务,让水利部门用上了寸劲儿——

“后面有雨,我就泄点;后面没雨,我就蓄点。既不决堤,也能抗旱。”该区水利局副局长王家林赞得直白:有气象部门,像一盏明灯;没有,像瞎子摸象。

以云技术为引领、大数据为支撑的全省第一朵“生态云”,落在了靖安县。靖安生态云平台于2017年3月正式建成。

靖安三爪仑漂流。图片来源于当地旅游网站

从中,我们又看到了气象的钻劲儿——

“在‘云·气象’模块里,因为加入气象元素,不仅实现了生态安全、生态功能、生态气候等的全方位监测,让人进一步摸清本地生态气候资源;而且通过大数据的对比分析,能及时预判生态资源的变化,提前规避生态风险。这也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特色的江西气象现代化成果。 ”靖安县气象局副局长陈丽丽介绍。

庐山。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陈忠 摄影

在萍乡,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行动持续推进;在鹰潭,“互联网+龙虎山旅游气象服务保障系统”研究顺利完成;在赣州,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站运行良好;在上饶,针对婺源油菜开花期、枫叶变红期、三清山杜鹃花开花期的特种观测日趋成熟。

开展全省污染物来源分析和污染潜势预报,为省委、省政府应对决策提供依据;完善与省环保厅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发布和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研判机制,实现气象与环保基础数据与信息共享;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

近年来,江西省气象部门一系列举措,聚焦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气象服务供给、典型生态气象综合观测能力提升、生态文明气象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生态文明气象法治能力提升,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作这一系统性工程,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江西气象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撑起了一顶绿盖。

对标又对表,江西气象人还在深度思考:生态气象的内涵与外延如何有效衔接?“江西样板”如何打造?生态气象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中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推 荐 阅 读

暴露年龄系列!快跟着熟悉的bgm感受“联播天气预报”的近40年【气象记者实拍】一片林、一场雪、一欢喜!塞罕坝的深秋令人心动不惧风雨,一路前行!他们奔走在气象新闻报道一线敬佩!大漠里追流沙、冰山下测雪温… 他们在边疆做气象科研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文章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邓敏佳,通讯员邱龙燕、黄兰、刘波

图片来源:新华网、江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报社、视觉中国、人民日报微信等

微信编辑:王亮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58995297(叶老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练字作文800字 作文日记300字 坚持的材料作文 新闻特写作文 真情作文600字 宝石花的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好孩子 关于猫的作文结尾 委屈的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 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作文 作文书香伴我成长 牵手作文600字 学会欣赏自己作文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 美的力量作文 健康生活方式作文 学校的长廊作文 赞美中国的作文 我们班的同学作文500字 初中元旦晚会作文 一件烦恼的事作文400字 怎么辅导作文 明信片英语作文 暑假作文500字 清明节作文800字作文 我不再退缩作文600字 英语记叙文作文 描写黄山云海的作文 幸福很简单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