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妈妈喜欢就好 我无所谓”:每个太懂事的孩子 都是折翼的天使

2020-12-12 17:20:01
相关推荐

文/随心

图/网络

01希望孩子听自己的,是父母惯有的错误思维

昨天和弟媳聊天。

弟媳说,侄女(7岁)现在很有自己的想法,前几天带她去买鞋子,弟媳觉得绿色的鞋子好看,侄女就觉得粉红更好看,不管妈妈好说歹说,小丫头坚持要买粉红的。

当然,最后还是买了粉红。

弟媳没有因为自己觉得绿色更好看,非要孩子听自己的这种做法,我深表赞同。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人成年以后之所以缺乏主见,或有选择困难症,皆因小时候被父母过度干预自己的喜好和选择权,后来才慢慢丧失自主选择的能力。

我想起儿子小时候,我也经常犯这个错误。

孩子小时候,有段时间非常喜欢红色的东西,每次买东西总爱挑红色,而我恰恰最不喜欢红色,每次孩子拿起一个红色的东西时,我总会在旁边问他:“你确定要红色吗”?

即便孩子肯定告诉我,他喜欢红色。我还是会继续说:我觉得蓝色更好看点,你要不要挑蓝色的?

刚开始孩子还会坚持要红色,可在看到我表现出不太赞同的表情后(孩子可能担忧我不买,或怕妈妈不高兴),他慢慢就不再坚持自己的选择了。

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习惯了什么东西都替孩子拿主意,我总认为给孩子选择的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孩子也从未表现出不喜欢或抗拒,这使我更加坚信,我的选择没有错。

希望孩子听自己的,是父母在家庭教育里惯有的错误思维。

很多父母常用“我吃过的盐多过你吃过的米”来否定孩子的意见,目的只是要孩子顺从,做个听话的孩子。

作家纪伯伦有一段关于孩子的名言: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02把教训当做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孩子进入小学后,我发现他自理能力很弱,尽管他看起来很乖,什么都听妈妈的,却事无巨细地依赖着我。

书包不会收拾,房间永远乱糟糟,每天上学不知道怎么穿搭,吃饭永远坐等妈妈把饭装好,喝口水也惯性喊妈,作业也要妈妈陪着做。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一切都有妈妈,妈妈会帮我把一切都搞定的。

六年来养育路上的“亲力亲为”,竟不知不觉把孩子养成依赖性人格,我痛定思痛,下决心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开始不再像过去那样细致照顾他,并一步步教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一开始孩子有点抵触,觉得妈妈要求那么多,每天要我干这个干那个的(人类都有惰性因子,孩童亦是如此)。

我就常常鼓励他说,你是男子汉,要像爸爸一样有责任感,你看爸爸的事都是自己做好的,还能照顾妈妈和你,你也能像爸爸这么厉害,对不对?

孩子受到鼓舞,内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这时候再引导他把事情一件件做好,他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很多。

生活中,很多家长动不动就把教训当教育,孩子稍有反抗就开启打骂式教育,结果,越骂孩子越叛逆,家长常常被气得心力交瘁。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鼓励式引导 + 以身作则,永远都比打压式教育更有效。

可能有家长会说,鼓励也没用啊,孩子一开始是答应得好好的,坚持不到二天就半途而废了。

当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或不能坚持的时候,父母别急于下评判,要先帮孩子找出无法坚持的症结所在,再想方设法陪孩子坚持下去。

记得孩子二年级那会,我想他增加课外阅读量,要求他每晚睡前阅读半小时,一开始孩子总是静不下心来,睡前阅读一直断断续续,效果不尽如意。

后来我和孩子爸轮流陪孩子阅读,坚持每天晚上至少有一人陪他看书,或三个人一起看书,坚持了大概二三个月,孩子才习惯了自主阅读。

不要因为孩子一次半次的不坚持就认定他是不行的,糟糕的,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他,孩子就更找不到坚持的理由了。

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少一份严责;多一份换位思考,少一份理所当然,那亲子关系自然就能更融洽。

03爱子心切,也要做到“爱有分寸”,严与宽恰到好处

去年的某一天,我带孩子外出就餐,点菜时我问孩子想吃什么。

孩子心不在焉回了我一句随便,我翻翻餐牌说了几道菜继续问他,他不是说可以,就是说无所谓。

吃完饭后,我问他要去公园玩还是去看电影,他的回答是:都可以。

进电影院前,我问他想不想吃爆米花,他又惯性说了句:无所谓。

我纳闷孩子的反应,忍不住问了句:你怎么什么都无所谓?

孩子愣了一下,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惊讶的话,孩子说:妈妈,不是一直都是你决定就好吗?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反思自己,这才发现一直以来我什么都替孩子拿主意,孩子已在逐渐丧失自我主见。

生活中,很多父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走错路,在孩子成长路上总是惯于要为孩子的事做主。殊不知,孩子的人生路,每一步其实都需要他自己去实践,即便犯错,即便摔倒,那也是成长的一个过程。

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去试错,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孩子的康庄大道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

因为即我,所以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的人。

04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他才能自由飞翔

自从发现孩子缺乏主见后,我开始有意识把各种“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生活中,不管买什么东西,要去哪里,做什么事情,我开始一一让孩子自己选择。

一开始,孩子还是不断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这样做吗(例如,妈妈,我可以先玩一会,再做作业吗)?

我的回答由从前的“我觉得……”,变成了“你决定就好,你喜欢就好,或你自己安排”。

当孩子不断听到我说这三句话后,我发现孩子越来越少来问我意见了,现在他对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划,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能坚持自己想要的。

上星期我要给他买一套新床单,一开始我帮他挑了一款动物图案和一款海底图案,当我询问他意见时,他很自然对我说,二款都不好,他喜欢的是星空图案的哪一款。

我很开心孩子终于一步步重获自己的主见,我也很开心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

现如今,他已不再什么事都需要假手于我,每天放学作业独立完成,房间自己收拾,生活中该做的事情一样也没落下,就连出门旅游,行李都是他自己收拾的,有时还会提醒我别漏东西。

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他才能自由飞翔。

要做到如此,父母就必须谨记:亲和而不武断,自由而不放纵。

05每个“太懂事”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里根曾经说过:缺乏父母支持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低下,妨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懂事、乖巧”,也常常用这两个词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

但,孩子“太懂事,太听话”就真的好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难获得快乐,也更难获得公平。

这种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出现“配得感低下”的性格特点,他们惯于迎合别人,也不敢追求公平,甚至为了获得他人认可,总是疲于奔波在取悦他人的路上。

都说,每个“太懂事”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很乖,很听话,是父母长辈眼里的好孩子,却唯独不是自己生命中的“好伙伴”。

愿为人父母者都能懂得:太懂事的孩子,都被爱的不够。因为足够被爱的孩子,是不需要一直都“太懂事”的。

作者:随心,心理咨询师,法学/心理学专业,喜欢把生活过得浪浪漫漫的女子,爱好写作,会做美食,喜欢聊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语文作文模板 小作文题目 情话作文 难过作文 诗意作文 我三百字作文 师生作文 风筝的作文 作文景物描写 作文一千字 作文 我的梦 群作文 神话作文 六年级作文下册 作文未来的我 五年级作文上册 高中议论文作文 年高考作文 期待的作文 作文与生活 我的动物的作文 小作文400字 作文的类型 记忆中的作文 作文大全三年级 亲人的作文 怀念的作文 美食作文怎么写 季节的作文 优秀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