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在未来等你》的“三年磨一剑”与“破釜沉舟”

2020-12-12 21:10:01
相关推荐

对于刘同来说,成为作家、影视制片人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许是谦虚,刘同在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差”。他是自我认知的“差生”,毫不掩饰自己曾经的“差”,这很难想象是从一个自卑者的口中说出的,若不是内心非常强大和自信,他很难直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谈起“差”时谈笑风生。刘同坦言,是写作治愈了他的自卑,“写作让我慢慢学会表达自己,会自信一点。”

根据刘同的回忆,他是以倒数的成绩考入湖南师大中文系的,正因为自己“一无所长”,只有写作被老师表扬过,于是他便开始写日记和投稿。大学四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时常被退稿,但临近毕业之际,他却成为了同届学生中发表文章最多的人。

三十一岁,是刘同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坚持习作的他终于凭借新书《谁的青春不迷茫》一炮而红,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出版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等书,跃升成为当当第五届影响力作家榜小说作家榜第一名。2016年,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上映,刘同多了“制片人“的身份。

2019年9月,他的新剧《我在未来等你》也如约而至,在9月18日骨朵电视剧热度指数排行榜中荣登榜首之位,主演费启鸣的热度也一路攀升。

《我在未来等你》凝聚了刘同三年的心血,过程中,刘同坦率地表示,若不是热度攀升到了第一,他会以为自己的心血白费了,以后可能就不想再做剧了,因为这一次他真的很用心。“人这一生只能做一件自己不留遗憾却不被别人认可的事。”《我在未来等你》目前的成绩是令刘同满意的,不枉费他“三年磨一剑”的坚持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由一本日记引发的灵感萌芽

正如刘同作家的职业生涯一样,《我在未来等你》的创作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热爱写作却迟迟未有回报的刘同在三十岁那年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当时出版社的老师得知刘同具有写日记的习惯,于是提议将刘同十年来的日记发表出书。对此,刘同并不自信,甚至看到之前写过的文字倍感矫情。“我觉得这些文章放出来一定会有辱师大师门。”刘同开玩笑地说。

但出版社的老师却语重心长:“你当然可以删掉这些文字,但删掉并不代表你不是那样的人,而是你不想承认过去的你是那样的人。”出版社老师的话点醒了刘同,于是在商议之下,刘同决定在每篇日记的后面写下现在的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的方式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过去的自己,让刘同有了诸多感触,也让刘同产生了写故事的想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真的遇到了以前的我,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他会听我的吗,我会和他聊什么呢,这就是《我在未来等你》的核心。”虽然产生了这个想法,但是具体的实施却是在2017年,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刘同终于将这个故事呈现了出来。

摘自《谁的青春不迷茫》

谈及《我在未来等你》的项目创作,刘同表示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

首先是立项。由于光线副总裁的身份,他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如果要做自己的电视剧就无法兼顾公司的其他项目,便无法为公司创造利润,因此起初光线的老板是不支持他做这部剧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刘同于是自己找到了磨铁和爱奇艺,并且顺利地拿下了两份合约,这才迫使老板同意刘同去做《我在未来等你》这个项目。

在电视剧立项之时,刘同的小说还没有开始动笔,因此这也是《我在未来等你》与其他的IP改编剧截然不同之处,因为这个项目的小说和剧集是同步进行的。“我基本是这样的,白天带着编剧写剧本,晚上我开始写小说,最后小说写完,我要去宣传的时候,电视剧已经在改最后一稿的剧本了。”刘同表示,这样的形式和效率在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上是没有的,而这也是这部剧的挑战和难点。

对待《我在未来等你》,刘同如养育孩子般用心,他也表示,只有用心的剧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达到“共情”的作用。因此在剧集的很多细节方面,刘同都亲力亲为,从人物的起名到剧本的细节再到音乐的编制,每一处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这也是该剧孕育三年的主要原因。

在剧本方面,刘同表示每一句台词都是和编剧们分角色表演之后确定的,如果有奇怪的地方就马上换一句话来表达,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这样的方法也能快速地纠正台词的症结。此外,刘同还透露,当剧本改到第二稿的时候,他们曾请剧本医生来提意见,但是反馈却非常不好,甚至差点推翻重来。本来都打算放弃了,但是刘同决定破釜沉舟一次,硬着头皮将这部剧做完,于是找到了导演薛凌。

“薛凌非常知道我们要怎么去做这部剧,他能够用导演的视角非常准确地拿捏和表述,我们的进程在他的推动下变得很快。”在刘同看来,《我在未来等你》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薛凌的加入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

再说起剧中的音乐,刘同非常强调青春剧中音乐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中国的青春剧和日韩相比的差别在于,中国似乎没有那么重视音乐。”刘同如是说。他表示,在《我在未来等你》中有12首原创音乐,是他找了12名歌手完成的,剧组还专门针对剧情写了48个OST(原始声音轨道),专门邀请爱乐国际首席乐团17名乐手实录而成,甚至还买了二三十首老歌的版权,每首版权费都在二三十万左右,也就是说,该剧光在音乐方面就花了将近千万元的成本,足见刘同的用心与重视。

音乐无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却可以锦上添花,在《我在未来等你》里,原创音乐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渲染剧中人物的情绪,观众们纷纷表示,在音乐的带动下,这部剧也太好“哭”了。在微博、弹幕等渠道中,观众们对音乐的反馈让刘同倍感欣慰,他还兴奋地拿起手机亲自给记者翻看网上的评价,只要观众们“懂”他的良苦用心,主创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最后,过审也是硬核。对于审查意见,刘同表示绝对的认同与接受,他非常赞同广电总局对于青春剧的严格审查,因为这确实对于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起外号,我们把剧中所有的外号都改了,因为起外号这件事确实影响不好,也容易让看我们这部剧的小朋友学坏。”另外,刘同还表达了对“穿越”的理解,“现在不让拍穿越剧是因为大家总想改变历史,而我们这部剧是遇见以前的自己,与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和穿越没关系。”所以电视剧中,郝回归是一场梦境展开的对话,而在小说里则是通过日记文字的形式展开的对话,因此在审查方面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

拉康在“镜像理论”中提出,自我的确立源于镜子的影像。《我在未来等你》中,郝回归通过“对话”的方式与曾经的自己刘大志交流,刘大志就相当于郝回归的“镜像”,通过对“镜像中自己”的观察来重新确立自我。

与当下市场中的青春剧不同的是,“野心勃勃”的刘同并不甘于书写一个爱情或青春的小故事,他更想要表现“一代人”的成长。刘大志、王微笑、丁珰、陈小武都是那个年代某一类人或家庭的缩影,而郝回归也通过“成年人的视角”来尝试理解当年的自己,陪伴17岁的自己经历挫折与成长。在刘同看来,郝回归和刘大志是互相影响和改变的,其实“遇见”只是方式,但重要的是在这两个相隔二十年的心灵碰撞之中,“我”会渐渐发现,“我”现在的生活过得不好并不是“当年的我”做错了,而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丢弃了很多东西,我的初心变了,所以这个过程是找回初心的过程。而当“我”又回到了现在,“我”的生活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是,“我”的心态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变了。这是刘同想要向观众们传达的主题和内涵,也是这部青春剧区别于其他青春剧的深度和广度。

市场一直呼唤原创青春剧的输出

虽然刘同的作品都是有其小说基础的,但他仍然支持原创剧本、支持原创青春剧。事实上,刘同的小说和其他专注写青春文学的作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有本质的差别,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散文和日记的形式呈现,很少有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就像《谁的青春不迷茫》仅仅是采用了“如何找到自我”的内核,与书上的内容关联不大。而《我在未来等你》的小说和剧本是同时创作的,更不应该以“改编剧”的眼光来看待它。因此,刘同的作品与其说是IP剧,不如说是原创剧。包括刘同如今正在筹备的职场剧,虽然有他曾写过的职场书做基础,但职场书上大部分都是干货内容,没有故事情节,因此剧本也需要重新创作。刘同也坦言,“职场书与职场剧的初心是一样的,我只是用了我想要表达的观点,只是用不同的题材去表达而已。”

相比作家,刘同对传媒和影视更感兴趣,当年他从大学辞职来到北京,也是因为想要从事影视传媒相关的行业。谈起目前影视市场中的IP剧,刘同非常客观地表示,IP改编相比原创剧本来说是简单的,因为已经有了故事的核心,但绝大多数的IP剧都没有原著好,这是因为当作者把版权卖给了制片人和投资方以后,他就失去了话语权。导演、编剧、制片人可以随意地改编,但是每一次改编的过程都是损耗。但是,作为光线影业的副总裁,他并没有这个担心,“因为在光线任职,所以相比其他作者可能更具有话语权,我会参与到每一处的创作,每句台词、导演的选择、演员的选择我都有参与,所以我的改编是没有损耗的。”除此之外,刘同还表示,“我的改编实际上是为了弥补我小说的不足,我觉得我做的电视剧会比小说更好。”

对于市场上原创剧集和改编剧集的数量不平衡,刘同也表示非常无奈,“我觉得关键在于市场愿意给创作者多少时间”。不管日韩还是欧美还是国产剧,如果创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作品,那永远无法制作出来让观众们和自己满意的成果。就拿《我在未来等你》举例,刘同前后耗费了三年的时间,若不是他在光线的工作和地位,很难有人愿意等他三年,而且是制作一个市场上似乎已经很成熟并且看起来很难成为爆款的题材。

时间是一个创作者的积淀,灵感的沉淀需要时间,将灵感通过物化的方式进行艺术传达也需要时间。但是在这个商业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下,许多投资方更愿意花费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去做一个短平快却能产生巨大收益的内容,而很难有耐心去等待一个耗时耗力却结果未知的作品。在此,刘同虽然总是开玩笑地表示,由于做了《我在未来等你》这部剧,他几乎每天都会被老板“骂”,但同时他也非常感激光线给了他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坚持。

在谈及《我在未来等你》的创意时,刘同并不认为这部剧是以创意取胜的,他更愿意观众们看到这部剧的制作用心。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市场需要高概念,这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内容也很重要,因为吸引别人的注意和让别人不放弃你同样重要,只是现在很少有人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出一个走心的东西。”

对于成功,不仅是刘同,任何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在刘同看来,你的走心别人一定会看得到,就像他创作的那本书的名字一样《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心思敏感与犀利

直接能有效减少沟通成本

在职场中,沟通和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相信大多数人喜欢刘同也是因为他的高情商。

不过,在《职来职往》中,刘同却总是以犀利的言辞评价应聘者,这似乎与我们传统认知的高情商背道而驰。对于刘同来说,“直接表达”反而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

从自卑到犀利,这个过程的转变倒像是一种“自暴自弃”。刘同回忆称,自卑是从他参加工作之除开始的,自卑的产生是因为比较,是因为不如别人而产生的心理投射。当时他在卫视做主编,24岁的他就要承担着管理团队的重任,而手下的人都比他年长。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他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性格,遇到问题也不敢说话,但是他却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因为他的团队只是表面和谐,实际上裂痕越来越大。

为了修复这个裂痕,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将心里的话全部讲出来,有问题摆在明面上去解决。“反正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也不需要你喜欢我,所以我就变得非常直接。”这就好比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就喜欢你看不爽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刘同就是在享受这样的过程。

当然,直接的说话方式并不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而肆意得罪别人,而是让双方直面问题以利于沟通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刘同所说的“高情商”。

举例来讲,就好比在拍摄《我在未来等你》之前,虽然李光洁答应出演这部剧里的郝回归一角,但刘同仍然有许多担忧和顾虑。毕竟,整部剧的创作团队里,只有李光洁一个人是资历老咖,其他全都是新人。他非常担心李光洁会不信任这个团队,会不喜欢这个团队,会在现场“指手画脚”而篡改剧本和为难其他演员,因为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在未来等你》便会彻底垮掉。

于是,带着种种困惑和担忧的刘同专门在开机前面见李光洁先生,甚至由于害怕的内心而干了一杯长岛冰茶和纯威士忌。随后,借着酒劲儿,刘同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所有的担心。这让早已准备好寒暄开场的李光洁彻底愣住,但是好在,李光洁打消了刘同的顾虑,并且在现场拍摄的过程中非常用心和全心全意地帮助和配合拍摄,这或许也是得益于刘同的真诚与直接。

整整一个小时的聊天,让记者彻底被刘同身上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做事情的坚持、他永不服输的个性、他在困难面前绝不屈服的隐忍,这似乎是北漂多年的历练和沉淀让他拥有了这些难得的品质。

而他也表示,在光线的工作是他能够拥有这些成就的起点和动因。如果没有光线的工作,这很难支撑他去完成写作,因为职场的历练是他的创作源泉。而与此同时,作家的身份也让他在职场中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还获得了拍摄影视剧的权利,让他拥有了制片人的头衔。一切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他不曾预想过成功,也不知如何定义成功,却始终拥有一颗向往成功并努力成功的内心。

正是这份热血和坚持,督促着刘同不断前进、永不停歇,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角色的成长,也看到了刘同的成长。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书房作文400字 厚积薄发作文素材 出发与到达作文 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端午的作文题目 你是我最敬佩的人作文 温暖的瞬间作文600字 写一篇关于风景的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400字 关于美食的作文300字 写物的作文1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100字 以月亮为主题的作文 沿途的风景作文600字 为别人喝彩的作文 越长大越什么作文 带着微笑前行作文 元宵节英语作文带翻译 写景作文400字五年级 妈妈真好作文400字 我家的小猫作文400字 创新作文大赛范文 挠男孩脚心作文 顶鸡蛋作文 被后妈打屁股作文 她笑了作文600字 为环卫工人点赞作文 六级作文评分标准 我的愿望200字作文 我的童年往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