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邦多狐朋 项羽多豪杰 为何看似渺小的刘邦却最终取得了天下?

2020-12-13 02:25:01
相关推荐

世人都明白,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第一要有地盘,第二手里要有资源,第三身边要有人才,最好再有点声望就更好了。

而最重要的其实往往都是第三点,因为有了人才才能获取资源与地盘。所以我们往往能发现,不论在任何时代,对于一个势力或者集团来说,人才往往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看看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里有着这么一句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短一句话,却充分的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急迫心理。

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心态,使得他手底下汇聚了比其他汉末枭雄更多的武将文臣,所以才能够一步步抢占先机制霸天下。

而同一时期的刘备,虽然没钱、没地、没兵,但正是靠着手底下关张赵这几员超级大将,才能够坚持从河北走到了荆州,后来也是因为请出了逆天级别的人才诸葛亮,才成功打下了蜀汉基业。

可是这个定律放在秦末,却有些不同。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鼎足而立,争夺天下。刘邦这个平头农户家出身的小混混,无论是从地盘还是钱粮,甚至于声望上都根本无法与身为“官二代”的项羽相比,两人的差距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人家项羽从出生的时候就继承了楚国残余势力呢?还有一个超级牛掰的叔叔项梁从小到大的细心教育。而刘邦呢?作为农户家的孩子,打小就只能混迹于市井之中,玩泥巴、爬寡妇门、再或者就是几个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吹着不着边际的牛逼,眼睛里闪着星星。

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泥腿子刘邦吹的牛逼,最后竟然成真了,而且好像比当初说的牛逼还牛逼,他眼中的星辰大海竟然还超级进化了,恐怕连刘邦自己都想不到。毕竟他原本所能想象的最好的人生,也不过是娶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富贵人家美娇娘,继承别人家里的亿万家产,然后过完几十年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那么刘邦到底是凭什么赢的项羽呢?既然财力物力都比不上人家,个人的本事和声望也比不上,刘邦就只能从人才这方面下手了。

那么问题来了,就算是人才方面,从表面上看刘邦也没法和项羽比啊?人家项羽身边是些什么人?全都是六国贵族中的豪杰名士,而刘邦身边呢?不就是几个从小一起看寡妇洗澡的狐朋狗友吗?

项羽麾下有四大名将、一大名臣。四大名将分别是龙且、钟离昧、季布、英布,一大名臣则是范增。这五个人在秦朝末年,一个比一个名气大,全都出身不凡。龙且、钟离昧都是楚国旧贵族出身,钟离昧曾经还在秦国做过将领。季布在从军之前,就是楚地很有名气的游侠,则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五十九世孙。最后就是范增,早在追随项梁起义之前,他就是十分出众的谋士。这五个人在反秦起义军中,随便拉出一个,都比当时的刘邦地位高。

再看看刘邦呢?一开始他身边的人只有樊哙、周勃、灌婴,夏侯婴,曹参。那么这五个人又是什么身份出身呢?樊哙是杀狗的屠户,周勃是丧事上的吹鼓手,灌婴是布贩,夏侯婴是车夫,曹参是管理监狱的小吏。还真是五个不算人才的人才,刘邦打天下还真的离不开这五个人从一开始的帮助。

但是问题来了,五个市井之徒,如何比得过五个当世豪杰呢?这个就要看主子的问题了。

一、外部引进,吸收新鲜血液,完成数量上的绝对压制

虽然刘邦身边一开始只有这五个狐朋狗友,但是他很注重引进新鲜血液,每到一处,就必定招收当地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在一路向西的讨秦之路上,刘邦可谓是吸收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一开始就是萧何、张良、韩信三人。这三人后来被称为汉初三杰,可谓是一个比一个牛逼,也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三个人,刘邦才真正拥有了得天下的资本,,刘邦的成功离不开这三个人。不过关于汉初三杰的故事,相比大家都听过不少了,在这里也不做多讲。

汉初三杰之后,刘邦招收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应该就是郦食其。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乡人,虽然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但是他还是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而且这个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狂”,虽然没钱但是脾气却大的很,架子也大得很。

在陈胜、项梁等人起义之后,郦食其都隐匿不出,静观时局发展,不曾前往投奔。可能是因为在他看来这几个人都不算什么真正的明主,他也不屑去主动投奔。直到刘邦来到陈留,访求当地豪杰,郦食其才主动找上了刘邦,自称“高阳酒徒”强行闯入了刘邦的营帐。也幸好他遇见的是刘邦,这态度,估计要是落在项羽哪里,估计直接就被拉出帐外砍了。

而郦食其这家伙也确实有能力,刚刚出山便用计帮助刘邦攻克了陈留,得到大批军粮,解除了汉军当时的燃眉之急。而且郦食其还是个极为优秀的外交人才,帮助刘邦出使各国诸侯,把关系打理的杠杠的,最为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攻打武关之时,他竟然凭借着一张嘴巴成功的劝降了秦将,也正是因此,刘邦才能不战而下武关,得以先项羽一步攻入咸阳。

最后刘邦靠着优秀的人格魅力聚集了很多如郦食其、陈平、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才,而项羽那边呢?就像陈平对刘邦说的,项羽身边的忠臣,只有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几个拿得出手,其他都与他并不是一条心。

就算刘邦这边在武将的质量上还是比不过项羽,但是数量上项羽无论如何都比不过,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再加上更多更强的谋士在背后压阵,想不赢都难啊。

二、要想成功,不在于身边有多少人才,而是要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其实做为一个领导者,从来都不一定要自己多强,但是一定要足够了解身边的人并且知道怎么去使用他们。毕竟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一个人再厉害,精力也是有限的。而且身为主公,如果次次都是自己冲锋在前,那么万一出了什么意外?等于直接断送了自己辛苦打拼的一切。

刘邦一直以来都习惯于坐镇后方指挥大军,而项羽呢,次次冲锋在前。其实细看,古时候但凡有成的君王,没有哪个是真正一直在沙场中冲杀的,习惯身先士卒的人只能是将领,甚至连元帅都当不好。

在刘邦得天下后,他曾经在洛阳宫大宴群臣时坦诚己见,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善用人才,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为军队提供补充,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他又说了,此三人,皆是人中豪杰,而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正是因为将他们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其实就是因为他敢用人、会用人。

就比如说拿韩信来讲。韩信原本首先投奔的人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在项梁紧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就带着自己的宝剑投奔了项梁。因为大家都知道韩信其实十分的心高气傲、自命不凡,想陈胜、吴广这样的平民出身,他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样的人值得自己跟随,所以才选择了后来者的项梁。

但是项梁好像也一样不大看得起平民出身的人,一直以来就没有重用过韩信,只是让他当个小兵。而项梁战败身死后,接替他的项羽和他叔父一样,完全不重视韩信,尽管韩信曾经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一直都只是让他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郎中。最后,不甘心一直这样默默无闻下去的韩信才选择了去投奔入川的汉王刘邦。

当韩信到了汉营,立刻就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刘邦在听萧何说韩信拥有做大将的才干、具有帮助自己打回东方的能力之后,当机立断就表示了愿意立韩信为大将,要知道韩信这时候只是一个刚刚投奔自己不久的无名小卒。萧何说韩信十分的要面子,希望刘邦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正式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刘邦也毫不含糊立刻答应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刘邦和项羽对待人才完全不同的态度。试问项羽的做法如何能够留住人才?也难怪韩信投汉最后亲自灭了西楚。

而反观项羽?不仅不知道合理的使用手下的人才,只知道一味的一意孤行,甚至还对身边忠臣发生疑忌,致使忠臣纷纷离去。首先就是英布,因为项羽一直对他怨恨,导致英布也对项羽心怀忌惮,所以在萧何的游说之下就直接背叛了项羽。

然后是钟离昧和范增,也因为项羽的不信任先后离开了楚军的阵营。最后的项羽身边只剩下了龙且和季布两个人。面对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汉军,最终只能走向败亡。

结语

从对人才的尊重与运用方面来看,刘邦战胜项羽是必然,虽然早期刘邦身边的势力确实远远不如项羽,但是两人一个识人善用,一个刚自用,最后出现的结果只会是,一个众人拥护,收获无数人才的效忠,一个众叛亲离,连身边的人都会离去,霸王败亡的结局也早已注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感谢什么作文600字 努力的作文600字初中 生活的滋味作文600字 心中的阳光作文600字 漫画的启示作文450字 关于励志的作文600字 温暖的陪伴作文600字 最美的时光作文500字 高考作文写信格式 在什么的日子里作文 小学三年级元宵节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400字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500字 学会独立作文600字 关于冬天的作文300字 重拾信心作文600字 假期见闻作文400字 开心的一天作文600字 梦想起航作文600字 多肉植物作文4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200字 迎难而上的作文素材 第一场雪作文300字 描写景物的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200字 生命的意义作文800字 初三优秀作文600字 家风家训作文300字 我变成了一只小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