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虽然讲的只是个体 但代表的却是一类人

2020-12-13 10:10:02
相关推荐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虽然讲的只是个体,但代表的却是一类人

《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人们的普遍印象是只记得第一,不会记得第二,但是唯独对于鲁迅的第二篇白话文小编记得非常清楚。为什么呢?就是感觉孔乙己这个人身上,有太多我想知道的秘密。最初学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总感觉,这为什么可以做到影响那么大呢,就只是讲一个人而已嘛。可是现在再来读这篇文章才发现,原来,表面上讲的是一个人,实际上却代表的是一类人。

孔乙己雕塑

这类人,就是在封建科举制度之下,思想受到严重迫害的那一类人。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是很悲伤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也没有传出来任何消息。对于一个人来说,孔乙己就像一直浮游,了去无痕,没有人在意。唯一在意的大概就是酒馆的老板吧,因为他们之间毕竟有一笔债没有算清楚。其他人对于孔乙己最深的印象也可能就是那些平时遇见时的调侃。

孔乙己雕塑

孔乙己的结局不就是那一些被旧思想迫害的人结局的缩影吗?我们不否定科举制度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它也不会存在一千多年,也不从隋朝沿用至清末。科举制度,给各个朝代选拔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小编感觉,科举制度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不同的是,以前的科举制度之后只要高中状元或者榜首,以后的生活可以说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孔乙己雕塑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同样是给国家选拔人才,现在的高考制度虽然也是一部分寒门子弟走向成功的捷径,但是更多的目的性是提高我们国民的文化水平。如果让我说,是不是已经不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了,像孔乙己这样的人就不会再有了?这个小编也说不准,但是我敢肯定的是,至少没有像孔乙己的那个时代多。

古代科举制度

属于孔乙己的那类人,其实也是很悲哀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旧社会,人们对读书人的一种盲目的崇拜。为什么说盲目呢,小编可以在举一个例子,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吧。范进其实也如孔乙己那般,一生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科举事业,不过孔乙己不幸的是,自己不像范进一般,还有人资助。如果那个时代大家把读书人当做成很普通的人一般,那这样的悲剧还会有多少呢?

范进中举

难道孔乙己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改变了吗?我想应该不是的,虽然他一直以读书人的身份自居,但是在自己活不下去的时候,自己还是选择了去“窃”,为什么“窃”就是因为他靠着读书人的身份没有办法在保证生活来源了。那个时代很多读书人,选择了走孔乙己一样的道路。如果说是科举制度害了他们,还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害了自己。因为制度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人们对他的应用,还有是否跟随着时代的潮流。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帽

古代的科举制度当时在隋朝的时候,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先进的思想了。那个时候,科举制度是让寒民子弟踏入仕途的唯一方法,不管以后的朝代是如何的更迭,科举制度好像是一直都在沿用。所以,就侧面的证明了在古代它存在的合理性。为什么到孔乙己这个时代的时候,科举制度就成了害人的制度了呢?我们也提到了,在古代它是合理的,但是在现代呢?为什么以前适用,现在就不适用了呢?小编唯一想到的就是这个制度的不合理性,还有人们思想的迂腐性。

《孔乙己》作者鲁迅先生

新时代就有新时代的规则,一旦你违背了这个规则那就是要被这个社会淘汰的。孔乙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像孔乙己这类的人,知道当时的封建社会已经成了历史,懂得变通,加上他们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不再死守这科举这一条路,那么他们的悲剧还会在上演一次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句话,在古代的确是坑了很多人,尤其是科举制度之下的读书人。

《孔乙己》收录

现在的我们看起来这类人是十分的迂腐可笑,那是因为我们有了新的思想,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点。鲁迅这篇白话文小说《孔乙己》在写旧社会的现象上,真的是让我叹为观止。仅用一人,就把当时这个社会的缩影给描绘的淋漓尽致。虽然讲的是孔乙己,但是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那旧社会,思想腐化的一群人。他们望着远处的“官服”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眼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变了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脚步作文 苹果的作文 运动会的作文 大自然的作文 抗疫作文 作文材料 我的心愿作文500字左右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50字左右 春游去哪儿玩作文300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600字 妈妈有你真好作文 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防溺水作文300字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 特别的爱作文 成长的力量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作文 我和谁过一天作文 南京大屠杀作文 我的文具盒作文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 放下作文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爱我中华作文 有关动物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