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曾说:人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 究竟是何道理?

2020-12-13 10:25:01
相关推荐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曾这样写道: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光看字面意思来解释的话,这句话并不复杂,然而其中蕴涵的道理和历史渊源,其实是大有讲究的。

01.根在道家

众所周知,儒释道是我们中华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三种文化,彼此之间互相制衡、推动补充,形成独特的中华人文精神和智慧。

其中,“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儒教讲“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释”是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其实大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传达一种空灵、逍遥的智慧,重生恶死,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无独有偶,与李约瑟的说法相似的是,鲁迅先生也认为“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是在道教。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和道教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02.要懂这句话,先懂道教和道家

与很多人对于“儒教”的误解类似,儒家是不等于儒教的,“儒学”、“儒家”、“儒教”的概念其实都不一样,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

同样,道教和道家也是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流派,而道教是一种信仰。

从战国中期到秦汉时期,黄老道家备受推崇,更是从朝廷走向了民间,同时吸收了孔孟儒家思想、墨子的部分墨家思想、易学理论、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等,所以道教的思想理论来源是非常复杂的。

而道家要比道教的产生早了六百多年,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核心思想是“道”。

在道家中,尊老子为老子,而道教中则是将老子尊为太上老君,可见道教追求的也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而道教思想所形成的过程,正是对于多种文化思想的一种兼容并蓄的融合和汇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读懂了道教,就懂得了中国大半,因为道教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纯粹的思想、艺术和道德。

郭沫若更是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03.寻长生之乐,求现世安稳

其实道教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影响远不如儒教和佛教,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教就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思想,后来佛教传入,更是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盛。

而与之相比,道教似乎显得“寂寥”的多。

但鲁迅先生却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各种身份皆可憎,独独不憎道士,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道士:

《太真科经》中说: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气,立法相传。同宗太上,俱称学士。以道为事,事道有功,升号道士。

《太霄琅书经》中则说:人行大道,号为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思想中贵生乐生、逍遥洒脱,这与佛教中摒弃七情六欲的“苦行僧”式,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太上纯阳真君·了三得一经》中说:“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羽化登仙”自是人们心中所愿,而历史中更是有很多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服用各种丹药,相较于前世今生的虚无缥缈来说,人们更愿意获得的是现实之安稳享乐,今世便能长生不老,还管他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学,也推动着人们知行合一的思想,奉行“尊道贵德”,提倡“忠孝仁义”,尤其在宣传路线上是从上而下,所以在帝王层面就打开了一道大门。

古时向帝王进献丹药,为其制造祥瑞的道士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道士成为了皇帝面前的“红人”,以前有徐福为秦始皇寻蓬莱仙岛;后来就有姚广孝给朱棣谋取大明江山,而历史上的“道君皇帝”也是为数不少的。

04.走出国门的道教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一些内容进行吸收、改造,并将其重返民间来深刻影响民间信仰。

所以许地山曾说:“从我国人日常生活的习惯和道教的信仰看来,道的成分比儒的多,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

道教思想中的贵生乐生、逍遥洒脱、仁义道德等等,都在无形之中让人们对于这个我国的本土宗教更为认可,甚至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而另一方面,也恰是因为道教是本土宗教,而鲁迅先生说的那些“和尚,尼姑,回教徒,耶教徒”均为外来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国人的一种保守排外的心理。

如今,我们的道教,道教在东亚、东南亚广泛流传,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重要宗教,全真教也成为世界范围道教的一个主流。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带给环保主义者很大的启示和思考。

海外全真道教界人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开学作文开头 做饭的步骤作文 我看学校新变化作文 忍耐作文 送礼物英语作文 五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刘翔跨栏作文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 我家的小白兔作文400字 想家作文 武大樱花作文 关于地震作文400字 小书迷作文500字 当兵作文 作文的五大文体 快乐的活动作文 写人的作文的好开头 养蚕宝宝的作文 我不再什么的作文 什么什么的心声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200字 心意的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350字 看书入迷的作文 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四年级 我心中的一颗星作文 紫薇花作文300字 三年级作文我 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