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人往往憎和尚 而不憎道士” 懂此道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2020-12-13 10:35:01
相关推荐

鲁迅:“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道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鲁迅之于中国,就是一位敢于直视淋漓鲜血的勇士,用文字戳穿时代阴暗的先行者。1927年12月17日,《雨丝》周刊刊登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小杂感》,那篇文章写到:“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那么人们为什么只憎和尚尼姑,而不憎道士呢?

在鲁迅看来,和尚、尼姑是一群“厌世者”。“盛世盆满钵满,乱世明哲保身”。便是他们的趋向。

这里便不得不提到道教与佛教的关系了。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真正的中国特产,影响于下层人民远比佛教大。老百姓往往是佛道不分,以道解佛,而民间的神仙、禁忌也多与道教相关。

其次,佛教、耶教都有相当完整且严谨的理论体系,道教的理论则显得零散而不完整,且含更多迷信色彩。再次,佛教徒讲斋戒、讲苦行、不近女色,而道教徒虽也讲虚静,但更讲采阴补阳、长生不老。如此不讲苦行的理论,自然容易获得中国一般老百姓的欢迎。

而且,佛教讲求舍身求法,普渡众生,而道教讲白日飞升,追求自己长生,未免显得更重实利,更符合人们利己的本性。

在当时中国在遭受屈辱,对外来的东西都非常反感,鲁迅先生是拿和尚,尼姑来比喻外来的事物,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此理"是指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

这句出自于鲁迅先生《小杂感》中的话,似乎从一出现争议就有很多,其实孰是孰非,只能说和鲁迅先生当时面对的境况有很大的关系。道教洒脱,佛教修庙建寺,导致人们对它的感觉难免会不那么纯粹,至于别的理解,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7-31 12:12只爱你的 ,卡布奇诺[火星网友]IP:762707387
    @旁观者灬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让人不禁深思。
    顶1踩0
  2. 2020-02-28 18:40旁观者灬メ[四川省网友]IP:1743506323
    鲁迅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和尚和道士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草房子的读后感400字作文 难忘那一刻500字作文 什么让我心生敬意作文800字 用端午节写一篇作文 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800字 一次难忘的经历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100字 游野生动物园的作文 什么抵万金作文600字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左右 关于大理三月街的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历年类型 关于五色糯米饭的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初一 平凡中的伟大作文800字 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小草生命力顽强的作文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作文 作文七年级上册 作文我的奇思妙想300字 写作文用英语怎么说 三年级童年作文 世界遗产作文300字左右 大扫除作文400字左右 在丁香花开的季节作文 你让我变得更美好作文 从生活中学会什么作文600字 考研英语一作文万能模板 难忘的国庆节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