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母亲的回忆(周年祭)

2020-12-13 11:40:01
相关推荐

母亲的回忆

(周年祭)

(一)

勤劳一生

十九岁时,母亲背着一个包裹,跟着父亲,从东舍来到西兴,就算是正式成婚了,眼前的一间草舍还是透风的。母亲的包裹是一块碎花布,正方形,橙色,后来也经常用它来包裹棉被,四角吊着布绳,一捆一系,棉被就捆扎好了。还有两只木头箱子,赭红色,上面红色的字体上写着当时年代的毛主席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坚决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坚决反对!”

很快就是大跃进,大炼钢铁,家里的铁锅等等都交了公,吃饭都在食堂里了。担任生产队长的父亲,对孩子的照顾不够周到。面对着嗷嗷待哺的小嘴巴,母亲是急得不行,想尽着办法来喂饱孩子。

待到我记事起,除了生产队的正常出工外。家中的竹园、自留地里一直是母亲的身影

“伢噶里是活水码头。”母亲说这话,听着是欣慰——我们这里近七甲渡口,去杭城方便。母亲是在与远在东舍交通不便的娘家比较而言的——但现在我咀嚼着这话,每每想起当年母亲挑着担儿去杭城,心中更多的感觉是艰辛。

从家里出门,往西走约半里地,就翻上了防洪梗(堤),顺着防洪梗(堤),向北再向西,有二里多路,就到了七甲渡口。坐上船渡过钱塘江,到了江北,上岸,再走上约摸十里路,才能到达当时的杭州城边的青春门。

从青春门再往城里走,那些刀毛巷、菜市桥等地,母亲很熟悉。母亲挑着担儿停下,找个马路边街道边的角落,歇下担,摆放好从竹园、菜地里挖出、摘下来的鞭笋、毛豆、大豆等等,篮子里的鸡蛋可不能掏出来,还得盛着——这种土货虽然只能换来一点点钱或粮票、布票,但至少可贴补点家用——在风里、雨里、雪里、毒日下,在马路边守着摊,母亲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到了下午二点多,母亲倘或还没有回来,小时候的我会与三哥站在草舍后的竹园里、树阴下,伸长脖子一个劲地向西边防洪梗方向张望,我们在期盼着母亲。母亲回来时,偶或会给我们买上一块糕饼,那是城里人天天能吃,而我们难得品尝的美味。有时,先回来的人路过看到我们,说着你妈妈今天的东西还没卖出去多少,可能要到傍晚才能回来。是啊,母亲有时“板”牢了价钱,结果是又原担挑回,那时母亲的心该有多伤,身体该有多累,可我还在想着油滋滋的饼、白松松的糕。有一次,先回来的人带来的口信是:“你妈妈被抲起来了,人被抓到了车上,秤被收了,东西都被卷上车了。”啊啊啊,当时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样去卖点零星的土货,也会被抓。那一次母亲直到天黑都没回家,是第二天才回到了家,秤杆被拗断,也被他们扔掉了。

母亲去世后,三哥说:“那时真的不懂,母亲下午二点、三点、四点回来,给我们买糕,我们怎么没想到,母亲是饿着肚子,什么也没吃啊。”我听着,眼泪溢出来了。

直到晚年,村里在城镇化进程开发掉了。母亲还是东开一片地、西垦一片荒,还蹬着个三轮车去三桥底下卖菜。“我推上去,又滑下来;推上去,又滑下来……我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人,他歇下自行车,帮我推上了坡。”母亲说:“我怎么推不动了。”母亲在天还没亮的时候,满满的三百多斤重的莴苣笋,而您已七十开外!

我想到了古希腊神话里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唉,母亲,你何必呢,现在的生活够滋润了啊。

母亲的回忆

(周年祭)

(二)

精打细算

“会打算吃肉,甭打算吃粥。”

母亲时常会说起这句话,贫穷的生活不得不让母亲治家时精打细算,一分钱恨不得能掰开来用,母亲是在教育我们子女,也经常埋怨着父亲。

过大年一个多月前,农村里挨家挨户地做年糕了。这对每家每户都是大事,是挺热闹的景象,现在都是机器生产了,再也看不到了。年轻力壮的大男人们,不用说,我帮你,你帮我,扔起大榔头,呵一声“来哉~~”,一脚在前,另一脚从后面猛地提起,大跨进前一步,高举着的榔头“啪”地一记响亮的声音,榔头砸在刀臼里,刀臼里的米粉一下又一下被凝结起来,这个就是“搡年糕”。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节日,那里热闹到那里去,可以一起疯,还能吃上个“年糕折团”:东家折下一小块热热烫烫的粉团给我们吃,烫,我们不怕,搓着手,把折团从左手换到右手,再从右手换到左手,吃一口,烫到喉咙,烫到肚子里,但香喷喷的的滋味好极了。在继续换手又吃着的过程中,手中的年糕折团被消灭了,我们遂继续“冲啊……冲啊……”

做年糕是要一户一户排好队,现在叫预约,大概能估测到某家某户的时间点。记忆中有一年,估摸着时间是下午到我家,唉,母亲急了,他让父亲去换时间,换到夜里去。你别小看了孩子们肚子小,十几个孩子消灭的年糕团子不少啊。不是母亲吝啬,是家里穷啊——自家门前的金桔树,一到金黄金黄时,母亲都会送给邻里——做下的年糕,在正月里可要招待客人,还得留到麦收时节,那个时节,大人肚子里有实货,才有力气割麦、挑麦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时的真实生活。孩子长了个,裤脚短了,接;再长个,再接,一条裤子偶尔会接上两截。衣服穿不下了,大哥的转给二哥,二哥的转给三哥……

艰难的生活中,兄弟姐妹们陆续成长着。

母亲的回忆

(周年祭)

(三)

认准一个理

“火着勿过,贼偷勿起!”

拉扯大五个小孩,实在不容易。好多人家,孩子稍稍长大,就开始帮着种地、干活,父母自己也能轻松。母亲没文化,但深知没文化的苦,只要愿意读书,母亲是咬牙而尽力为之。碰到不想读的,您都是苦口婆心地劝说。

有人问母亲,您就回答着前面八个字。

为了孩子的未来,母亲的坚持有时是固执的。环顾周边人家,母亲,你含辛茹苦,认准的理,是多么坚韧!

大哥高中毕业。

二哥初中毕业,是因为当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大哥还在读,不让名额了。

三哥大学本科。

我是中专。

高中毕业后的我,因当年没考上,腻烦母亲的絮絮叨叨:一定要我再去复读。我背上竹篓,自己跑到地上去摘棉花了。

天色暗沉沉时回到家——母亲很生气,其实一个下午都生着闷气,母亲的脸色摆着——但正在大灶上忙着的母亲,没说;吃晚饭时,还是没说。

母亲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说,话说得很软和:“华华,书要去读个……”

……

这一年,复读班的老师说:“要对得起把你们送来的辛辛苦苦的父母!”

一年后,复读了三年的三哥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

一年后,我也被录取了。

一年后,复员回家的阿哥也通过了乡政府的一个考试。

这是一九八二年。

家中的门楣突然长高了!

家中好好地摆了两桌。

入学前,我再去地里掘蚯蚓喂鸭子,母亲,您露出的笑是欣慰的!

入学前,我跟着您坐着船去东舍舅舅家。早上从瑞记埠下船,到下午三点多上岸。母亲,您在船上与人家聊天,一直是开开心心的!

母亲的回忆

(周年祭)

(四)

母亲的致歉

母亲的头发是灰中带白,脸蛋已经十分瘦削,双颊凹陷了下去。坐在母亲的病床前,握着母亲的手,母亲也紧握着我,一直握着不放,还用着力。

母亲突然与我聊起了小时候。

“还记得你赚的头笔钞票么?”

“姆妈,我赚的第一笔钱不是工资。”我说着。

“是的。”母亲说。“是一只挂浆机的叶子。”

时间回到我年约十岁时。夏天,我们总是跑到七甲湾里去洗澡。靠近我们的东岸俗称“陡坎深”:下水一、二步,就是直直的很深的水了,水的深度,据船上的大人们说,一篙都点不到底。而西侧的河床,是平缓地下降的泥地。我们总要游过这个二十几米的深水区,到达西边的水地里,那里可以踩湖蟹、摸黄蚬河蚌等。

双脚并排着密密麻麻踩着地过去,中间光光,边上也是光光的,那是一小块石头;脚底板慢慢地摩挲一下,两侧边上凸起又糙糙的,无疑是湖蟹。一只脚踩紧了湖蟹,一个“没头深”(潜泳)下去,手上就抓握了螃蟹。我很羡慕胆大的小伙伴,手掌里握住的螃蟹,连蟹的两只大螯也握在掌心里。我不敢这样抓。我潜下水中时,用大姆指与食指嵌入蟹顶的两侧,所以出水时的蟹老是张牙舞爪地十指张开的。

在西岸的泥地里,我们早一、二天做着记号放着的竹筒,也是我们每次下水的期望。轻轻地潜入水中,两个手掌一下子扪住2-3尺长的竹筒两端,提出水面。如果手掌上被撞击,啊,说不定是鳗鱼,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的鱼,甚至是水蛇了,它们把竹筒当成的栖身的屋子了。抱着竹筒走到岸上去,倒出来,鳗鱼就露出了真容,在泥地里打上几个滚,滑滑的鳗鱼滚满了泥土,很容易地抲牢了。

在水里走过去,银色的虾儿一弹又一弹地在跳跃。水中捉虾儿千万不能从前面合掌,要沉下前臂,双掌持稳快速合拢,指缝间里的水渗出,虾儿就在掌心里了。有时,虾儿一弹一跳地跳到水草中被缠住了,这时可就轻松了。小小的虾儿,我们有时直接扔进嘴里,虾儿在嘴巴里跳跃着,东撞西击的,还能感觉到虾儿小小的钳儿夹住舌苔,微微地发痒。我们其实很少直接吃它,嘴巴沉入水中,吸一口水,再一喷,慌兮兮晕乎乎的虾儿飘在水里一时半刻都回不过神来,还晕头转向着随水漂着呢。

至于竖着将大半个身子埋在泥里的河蚌,踩上时特别要注意脚板受伤。沉到水里用手稍微一扳,随手就扔进了竹篓了。

我们在水里玩,也将大自然馈赠的美味攫取回家。有次,,在一个物件下面用双手按住了一只虾,还顺手按住了一只蟹,那只蟹是按住了它的几只脚趾,它想逃,没那么容易的,先将虾儿扔进竹篓,腾出的另一只手按住蟹的顶,这蟹儿的命运就决定了。继续前行,突然我想着刚才那个踩住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再回过头去找到了它,一捞,好沉好沉的,终于提到接近水面,看清楚了在枯藤的水草下面,是当时跑得飞快的挂浆机船的叶子,形状恰如我们现在熟识的电风扇叶子。

当时水里已有“啪啪啪”跑着的挂浆船,比起用手摇橹的船,跑得可真个快了。

之后三哥匆匆回家,拿了两支柴绳,结上,我们几个小孩子,拉着绳子,将这个有点锈蚀了的铁叶子拉到东侧,抬着到家。

母亲说要奖励我一件“淡标准”的衣服,我也想象着这件天蓝色的衬衫,在夏日里是很凉快的。

几天后,父亲去盈丰卖掉了这个叶子。据说废品店太便宜,是卖给了有船的主,卖了八元二角,得了个好价钱。在量(买)了一百斤米后,我的衣服也黄了。

其时,母亲正为家里没钱、米桶见底发愁呢。

“华华,最后衣服还是没有给你买。”

唉,病塌上的母亲,现在还记着!

母亲的回忆

(周年祭)

(五)

拳拳慈心

大伯跌了一跤,卧床不起了,这是2006年的正月。

年长父亲一十六岁的大伯终身未娶,当年拉扯大几个弟妹,长子如父,后来一直住在我们这里。年轻时被日本佬“炭疽病毒”感染,大伯的小腿前侧一直是烂脚。

照顾的重任,落在了父亲与母亲的头上了。

几十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龃龉。但卧床时节的大伯对我说:“华华,你姆妈的良心真当个好哉好哉!”我听出,大伯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大伯半年左右时间的卧床,一日的三餐都是母亲在侍候。在地里干活,时间一到,母亲就回来给大伯烧好菜做好饭。有一次,母亲见大伯的小腿上结起了痂,咯登了一下,对我说:“华华,你大伯不长了……”说着,眼圈红了。

大伯是老死的,真正的善终,临死时就像睡着一样,一点没有痛苦。那么长时间的卧床,身上硬是没有一点褥疮,母亲经常提醒父亲,也时常与父亲帮着大伯翻身、擦拭。

(2019年5月8日)中午打开父母家门,父亲在厨房门口,吃力地弯着腰,用抹布擦拭着地面。一些零星的垃圾还是没擦掉。我喊了好几声,父亲才听到,直起身子来:“华华,你来了;你来了正好,你妈妈好几天不吃饭了,就吃了一点点营养米粉。”我的心,咯噔一下,走进母亲的卧室。侧身躺在床上的母亲,蜷缩着的身体是那么小。她应该是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已经张开了眼睛。哎,母亲的脸越来越干瘦了,显得皱纹好深,嘴也大了好多。她继续躺了一会,慢慢地侧身,直起了上身,靠在床背上,慢慢地说着:“这次的咳嗽,时间那么长,还没好,去年的咳嗽,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我也不长了;夜里总睡不好,上气不接下气的,胸口也痛,我的心脏不好;夜来躺不牢了,经常半夜坐起来,也不敢开灯,眯着眼睛,怕吵醒你爹,我坐着、想着志华、海锋,这两人,最最忧心的俩个人。”

唉,母亲,您硬撑着,怕给我们添麻烦:“晓晓生孩子的时候还好好的,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就感觉没力气,后来就开始呛了。”“想想困几天就会好的,拖了半个月,拖坏了……。”母亲,您不说,总是自己扛着,也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孝啊。

第二天,母亲第一次住院。到20日,阿哥出现了晕倒,得知消息,母亲急得不得了,后来三哥送阿哥上人民医院检查,母亲一定要阿哥上去,见到了阿哥,才稍稍宽了心。

母亲总是这样记挂着别人,而忘了自己。这年我因装修房子,去父母家少了点,时间也不确定。每每到了上午十点多,我忘了打电话,母亲总会打过来:“华华,你今天来勿来的?我饭还没下锅。”或者说:“你来的话,我要烧饭啦;勿来的话,我们剩下的冷饭够了。”有时,几天没去,母亲总是体谅着:“一户人家啊,总有好多事体的。”

母亲,我现在再也听不到您的声音了啊!

母亲,我现在的新居,您也没去过,您一定要等我们搬进去才会去,现在是我永远的伤痛!

母亲的回忆

(周年祭)

(六)

知母莫若子

村里拆迁,村民被安置到盈一村的临时过渡房中,村里人便混杂地居住在这里。过渡房的里边是未平整好的泥、石地面,这里可以晒晒衣服、停停车子。手脚闲不住的,在围墙边上一点点的土地上,随即种上了茄子、番茄、四季豆、丝瓜等等,勤快的母亲也占了一小点。

某日,一辆车子停下,贴近了母亲的那小片地。母亲看到了,让他挪远点,然后这人竟不理。村里人是抬头不见低头见,都知道谁是谁家的老大、老二,停车人都会自觉地将车子稍稍离开点庄稼,让这些老年人莳弄庄稼时方便点。母亲生气了,没见过这样的人,一来二去,吵了起来,那人竟扬长而去。

事有凑巧,这车停到了第二天,车屁股上被划了。这人站在车前隔空骂,然后母亲在房子里没听到;他最后自认倒了霉,但大喇叭的嘴巴,与村里人说,到村委会去说,一口咬定是母亲的报复。

母亲听闻到这个消息,村民中间,私下里已传得纷纷扬扬了。连我,与村里基本没有瓜葛的,也听到了这个传闻。还说是,村里劝那人:人家八十岁的人了,我们即使报了警,查出来了,能罚款么?能拘留么?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还得负责呢!

妻子在家里问我,会不会真是母亲划的?我直口否认:“母亲不会做这样的事!除了当面锣、对面鼓,直接开仗,母亲不会在背后做偷偷摸摸的事体的!不可能的!”

我在周末探望父母时,母亲气乎乎地对我说:“华华,你给我打个电话到村里去,叫他们过来把事情弄清楚,背后头弄松宁的事体(背后损人的事情),我勿会做个,一定要他们来弄清楚。人活一口气!”母亲真的是气急了。

……

事情最终查清楚,已经在一个月之后了。在母亲的不断催促下,村里调控了监控,还了母亲清白。之后,那辆车再也不敢停到我母亲菜地旁边,母亲也是逢人便讲这件事,这是在挽回自己的名誉。

妻子对我讲:“知母莫若子啊!”

关于母亲,一篇小小的文章的记录,不论怎样,也是不全面的:

雨天里,母亲和姐姐一起坐在门外,一针一针地挑着花边……

斜背着竹篓,肩上还扛着一只编织袋,那里是满满的棉花,疲惫的脚步,和着暗下来的天色,一起到家,可接着还要烧开水、淘米、生火做饭……

说着“心冰凉冰凉”,是子女们的不争气,让母亲心伤……

……

回顾母亲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提不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但母亲围着家庭转的一生,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辛勤劳碌、含辛茹苦、坚忍不拔!

整一年了,再也听不到您轻轻的诵经声,再也听不到您殷殷的叮嘱声。

母亲,来生再做您的儿子!

母亲千古!

儿:华华

2020年7月

作者:张建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山楂树的作文 特别的日子作文600字 写月考的作文 考研作文模版 松树借物喻人的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建筑物的作文 丢掉烦恼作文 写芒果的作文400字 成长的故事初中作文 什么伴随我长大作文 以前和现在的变化作文 以如果为题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秋季运动会 小学日记作文 关于梅花精神的作文 关于打仗的作文 值得学习作文 我最喜欢小兔子作文 作文一年四季 爱国爱党爱人民作文 大蒜的生长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后悔的事作文400字 北京游玩作文400字 远方作文素材 泼水节英语作文初三 美丽的瞬间作文300字 射击比赛作文 感谢老师的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