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听话就让你受到惩罚” 生活中最怕的不是虎妈 而是巨婴父母

2020-12-13 13:15:01
相关推荐

前两天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一个大概两三岁的孩子,孩子一直在哭,母亲在旁边拿着零食和玩具不停地哄着:“宝宝不要哭了,宝宝不闹了啊。”可是孩子不听她的,依然哭闹。后来这个母亲没有办法,竟然拿着孩子的手往自己脸上打,边打边说:“宝宝,都是妈妈不好,你打妈妈好吗,你打妈妈。”

看到她的这种行为我很惊讶,我虽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哭,但从她这种做法大致也能想得出来,一定是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这样,而母亲看到孩子哭心生不忍,让她很自责,就用让孩子“打自己”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平衡孩子心里的落差。

可以想象得出这个母亲平时一定很溺爱孩子,所以才会这样无原则无底线地用这种方式哄孩子,殊不知这样下去,早早地给孩子埋下了打人的恶习,这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无法得到满足都是别人的错,我可以通过打人或者骂人这种暴力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而孩子母亲的这种心理,其实就是“巨婴”心理。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流行起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叫“巨婴”。网上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个词语非常贴切,那就是: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可称为巨婴。

之前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成年巨婴”的话题,多是指孩子成长之后依然啃老,或者是自己不愿意出去工作,依赖父母生存,以至于到最后父母子女之间反目为仇,酿成了很多的悲剧。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巨婴”,是“巨婴父母”。上面故事里的母亲,其实就是典型的“巨婴父母”的代表。

从心理层面来讲,妈妈的这种做法,就是巨婴心理的变相满足和情绪发泄。这个妈妈极有自己可能在童年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满足,比如娱乐,物质上的短缺,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给自己留下了心理创伤,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因此,她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拼命的去溺爱满足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满足了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得到填充和满足。

01、“巨婴式”父母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口欲期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有对母亲带着两岁的儿子乘坐高铁,途中因为嫌两岁的儿子太闹腾,母亲就自己在中途下了车,硬生生地把孩子自己丢在车上,连件棉衣都没给孩子留下。最后还是姥爷知道之后报了警,在铁路警察的帮助下,小男孩才顺利回了家,一家人得以团聚。

身为母亲的我,仅是看到这个新闻就感到无比地心疼,无法想象身处这个事件中心的孩子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心理。我也无法想象,如果不是有好心人的帮助,最终孩子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很显然,这位母亲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听我的话,我就要让你受到应有的惩罚,狠狠地感受一次被抛弃的难过,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不听话!

这个母亲就像孩子一样,任性妄为,不计后果,以自我为中心,自己不开心就可以丢下一切,反正上有父母,下有警察,孩子总不至于真丢了,自己发泄最重要。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其实有很多,跟孩子发生冲突时哭天抹泪地找姥姥或者奶奶主持公道,或者在孩子哭闹时扔给孩子一部手机,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揭露道:“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

这些“巨婴式”的成人拒绝长大,即使升级为父母,也仍然只能看到自己的需求。他们看似成人,但内心仍是小孩子,害怕失败,控制欲极强。他们希望孩子事无巨细的听自己的,认为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他们不想失去对孩子的控制,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是自己的私有物品。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巨婴父母”很可能会养出“巨婴式”的孩子,而这种周而复始,一直持续下去,形成恶性循环。

02、婚姻中的责任要自己承担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关于产后抑郁和巨婴老公的故事:一位妈妈生了孩子之后,老公什么事情都不管,整天沉迷游戏,为此两个人关系一度紧张。后来老公把自己母亲喊过来帮忙照顾孩子,但同在一个屋檐底下,婆媳关系很快就恶化了,直到有一天媳妇忍无可忍对婆婆破口大骂,而婆婆对媳妇说:“你这么没用,怎么不去死呢?”

媳妇听了婆婆的话,把自己和孩子锁进了卧室,掐死孩子后自己随即切腕自杀了。

晚上回家的丈夫,撞开房门看到的是脖颈发青的孩子和躺在血泊里的妻子,撕心裂肺地嚎叫痛哭起来。可是再多的悔恨也换不回曾经的一切,逝去的永远也回不来了。

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的一份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妇女患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人群比例高达50%-70%,超过10%的人由于产后护理不周,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而这个“产后护理不周”的主要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家里有个“巨婴爸爸”。

很多男人即使到了婚龄,在心理上也还是婴儿。他们根本不知道作为丈夫和父亲,需要给妻子和家庭什么。

有人说“一个人不管年龄再大,在父母眼中也还是个孩子”,他们认为自己即便是结婚生子了,依旧可以依赖于父母为自己安排一切,却没意识到在两个人的婚姻中,照顾爱人和孩子是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人可以帮忙但绝对无法代劳。

美国心理学家胡特用“不含敌意地坚决”一词来解决巨婴心理问题:要坚决拒绝依赖父母或妻子,也要坚决拒绝父母对自己的控制,而此种拒绝并不含有敌意,并不意味着父母是错的,不好的,而是捍卫自己独立的权利。

但我认为,在捍卫自己独立权利的同时,一个人首先得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明白自己必须去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03、如何摆脱“巨婴”生活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即便是开头那个丢下孩子在高铁上的母亲,恐怕也仅仅是因为想让孩子“长点教训”而并非是真想不要孩子,只是她用错了方式而已。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巨婴式父母”的生活方式,培养出一个性格独立、心理健全的孩子呢?

(一)、自己要懂得独立

很多人都说现代压力太大,有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和收拾家务会让自己轻松很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跟父母同住的时候,总是会有“自己上班很累,父母收拾家务照顾家里都是应该的”这样的心理,由此便越来越依赖于父母的照顾和帮助,久而久之觉得离开父母便难以独立生存。这就更加助长了自己的“巨婴”心理,也给孩子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

如果实在是工作和生活无法协调开,也要尽量想出折中的办法,比如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孩子很小的时候,妻子因为工作关系不得不继续上班,而他害怕父母同住会产生各种矛盾,就早上让孩子跟自己一起起床,早早地把孩子送去父母那里,晚上下班再去把孩子接回来。这样既解决了工作和带娃之间的矛盾,又避免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一举两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明知之举。

所以想要独立,首先自己要不去依赖父母,而分开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二)、要舍得分离

这个分离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父母。很多人一边喊着要独立,一边又依赖父母提供物质支持和生活帮助。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有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勇于去脱离惰性思想的控制;而作为一名父母,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凡事都要自己出面解决,认为孩子离不开自己。

只有懂得跟孩子分离的父母,才是真的爱孩子,而且分离的越早,孩子越成功。否则,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巨婴”。

(三)、懂得承担责任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我们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去承担责任。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跌倒,就会怪地不平稳;孩子写作业出错,就怪伴侣不检查仔细;孩子起晚了,就怪自己没早点叫孩子…….这些种种生活中的小事,都从侧面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出了问题就去抱怨和推脱责任,这种行为就会导致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觉得我的一切错误都不是我的问题,是周围环境的问题。

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要教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出息。”

聪明的父母,都会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有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的意识,继而去培养孩子塑造未来的意识。不想让孩子成为将来的“巨婴”,首先父母要有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时候,不去依赖父母和家人,只有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独立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关人性的作文 落叶作文3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大学 关于关注的作文 写关于校园的作文 我真快乐作文400字 描述猫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400字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左右 翻过那座山作文600字记叙文初三 心存善念作文800字 作文秋天的故事 高考作文1000字 有关理性的作文素材 一袋麦子作文 细节描写作文300字 以凝聚为话题的作文 邂逅春天作文 关于感谢同学的作文 美丽的西湖作文 四年级六单元作文 劳动与分享作文 写老师作文300字 我的作文450字 养乌龟作文 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作文 去海边玩作文800字 学习计划作文300 春天校园里的景色作文 如何写介绍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