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越鼓励越不听话 4步教你正确的鼓励姿势

2020-12-13 13:50:01
相关推荐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鼓励的背景:鼓励是正面管教书籍核心的理念,其中有52张正面管教工具卡,每一张都包括一个工具,每一张工具卡背后都有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鼓励。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所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一、你在运用鼓励时是否有困惑?

比如:越鼓励他越不听话,或者有时候孩子会来求你妈妈表扬我一下吧,又或者孩子非要奖励才去做一些事。我这样做的方法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期待走进今天的课堂里。

鼓励和听话,你觉得想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在讨论区中,大多数朋友都很认同想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

如果不是这种选择的朋友,我想问大家:你不希望培养听话的孩子,那你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些朋友回应:要有主见的孩子、互助合作的孩子等等。

那么,我先跟大家对听话这个词进行一个阐述。传统育儿理念里,培养孩子听话是我们的目标,孩子听话就是懂事,在我们的眼里,懂事的孩子是特别棒的,带出去很让我们有面子。在我们眼里,这样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你知道吗?听话也是一种压力,也就是有些朋友所说想培养一个有独立主见的孩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声音的产生呢?

因为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在我生活的70年代,爸爸妈妈与孩子是不平等的地位,是有阶层的,父母是在上的,孩子是在下的,父母的权威就是"老子说话你就得听",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状态,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那时候的社会,人们都在寻求温饱,没有更多民主自由的意识,爸爸妈妈能让孩子先吃饱、穿暖就已经满足了一个基本的需求,还上升不到平等、自由的需求。

但是,现在不一样,我们的孩子已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民主、自由、平等早就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当中,孩子生下来,大多数已经满足了温饱的需求,不愁吃不愁穿,在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开始追求感受层面心理上的需求:被尊重、被看见的需求。

现在,父母和孩子的阶层变为了平等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依然在用高压的政策去控制孩子,那么就会实行不下去。

要不然你会养育一个畏手畏脚、什么都不懂去做选择的孩子,要不然会养育一个叛逆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才是我能说了算。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小时候懂事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些叛逆的行为,因为他想:我的生命我要自己去做主。

坦白讲,其实,我自己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公务员,他们觉得体制内的工作是很稳定的,这样的工作是不应该轻易放弃的,他们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上学,毕业之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所以我在大学毕业之后,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意愿,选择了公务员的行业,从事了与他们一样的工作。

但是,这十几年公务员的生涯工作中,我却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不幸福。而且当我的孩子出生之后,他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内心当中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究。

那时候,我就想:我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那么我是否不应该做一些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他们希望我一直在这种行业下工作,因为这样的稳定,未来是可预知的。

但是,我的不快乐、我的不幸福,我不能追求我想做事情的压抑感是我不想要的,所以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离职,我选择了辞职创业,那时我只是告诉了妈妈,她说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就支持你,但是你不能告诉你爸爸。

三年之后,爸爸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我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后来我们深入的聊过,爸爸说:"其实我们也不想控制你,作为父母,我们只希望你生活幸福。"

我知道,父母都是这样的,都是爱孩子的,所以当你把控制权收回来一些,让孩子自己去做主的时候,才能培养一个内心真正有力量的孩子。

所以,今天分享的主题我很想阐述一下,鼓励并不是我们要让孩子听话,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你说,越鼓励孩子越不听话,这个命题到底是不是成立?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不同的标准。

当你认为听话就是尊重规则,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听从别人的命令的时候,可能你就要好好思考,到底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解析完鼓励和听话这两个词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鼓励?到底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孩子?

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鼓励?为什么要鼓励?

现在有很多书都提到一个观点,关于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比如《终身成长》等书籍都会反复提到。

这是说,如果在鼓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是有力量的,他会为自己做选择,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具有成长性思维,思维模式不是固化的,固化就是一成不变的。

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我现在可以改变的是我怎么看以前的事以及未来的生活怎么过;固定性思维就是我就这样了,以前是这样,以后还是这样,没有一个成长性思维。

很多家长都希望培养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但是怎样培养成长性思维的孩子?是鼓励还是表扬?鼓励和表扬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要想真正做到鼓励孩子难么?生活中,你能经常做到吗?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大家都知道要鼓励孩子不要表扬孩子,要培养成长性思维的孩子而不是固定性思维的孩子,这并不容易,很难。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一定可以真正鼓励到孩子,我相信,你有这样的觉意识,愿意这么做,就一定能鼓励到孩子。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上次关于孩子玩游戏的直播之后,我给果果买了一个游戏机,他和我约定周末的时候可以玩。今天周日,他邀请我一起玩,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去配合。但是,我有时候会着急,总会说:"你不要这样,你要这样才行……"结果,果果对我说:"妈妈我需要鼓励,我不想你这么大声说话。"

后来游戏玩完了,我问他:"妈妈平时给你的鼓励多吗?我是不是有时候会着急?"

他说:"对啊,有时候你也会着急。"

我又问:"那你觉得怎么是鼓励你呢?"

他说:"抱抱我、亲亲我,大吼大叫肯定不是啊。而且,妈妈你看我总在鼓励你,你怎么对我这么凶?"

所以,游戏也在反应亲子关系,后来,我真诚的向他道歉,他才原谅了我。

通过这个故事,你会发现,真正鼓励并不是那么容易,很难。但是,孩子会提醒我们,当他真心感到的时候,他会说:"妈妈你要看见我,要鼓励我。"我们是可以有觉察的,也是有方法的。

三、怎么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鼓励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怎么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鼓励,这里介绍给你四个方法:

1、鼓励孩子之前,先要放下控制权和功利性。

果妈阅读这周会开启《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主要讲了如何科学有效培养孩子的自律以及鼓励孩子的方法,它的核心是放下我们的控制,把这个控制交给孩子,当我们真正放下控制的目的时,孩子才能感受到他在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做家长,不带功利心养孩子很难,因为我们都要面子,比如:带孩子出去,别人有时候问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你就会觉得特别没面子。

这会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另外,我们期待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孩子就是偏偏要这么做。很多时候,父母要放下那个控制真的不容易,但是不放下控制,不能够让孩子真正为自己做主时,你是没办法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

自律的孩子能认清自己,他知道自己是谁,看得清自己的优势,这个过程中,他能更好的绽放自己的生命,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时间,自己知道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这是不是家长的梦想和目标?

但是,自律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随着他的长大,如果我们控制不放手,不给他一点做自己的机会,那十几岁的他怎么能成为自律的孩子呢?

如果你的心目中有一个方向,那么在他成长的阶段,一点一点去放手,给他机会,让他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比如:放学回家先做作业还是先玩,我们都可以给他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当他真正拥有自己的掌控权之后,他才能真正掌控自己未来的人生。

所以,千万不要一直绑着孩子,否则,当孩子到了18岁时,你放手让他自己做决定,你之前都没有给他那么多机会去探索,他又怎么能在18岁一下子成人呢?

所以,我们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点一点放手,放下那个控制感和功利心,这才是真正的鼓励。

否则你的鼓励是带着目的的,你的自负感还在作祟,你依然还是想控制他,你希望他成为你期望的样子,但其实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有掌控感。

这一点不容易,因为我们小时候也许也是在被控制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但是我们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又怎样让孩子做自己?为他自己的人生去负责?

放下你的功利性,真诚的去鼓励孩子,不带任何目的,就像给花浇水一样,每天都去做这样的动作,先不要去期待任何结果,做父母是长远的规划,我们要有大局的观念。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一点一点践行。

2、鼓励孩子的过程中,摘下"有色眼镜"去观察孩子

为什么说要摘下"有色眼镜"?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挑食;我的孩子太爱吃,长得太胖了。吃多了也愁吃少了也愁,我们只能看见孩子的一面,就像一本书,镜头前的你只看到封面,我看到的是封底,人站在不同的地方只会看到书的一面而已。

所以,你要摘下"有色眼镜"看孩子,你要观察孩子的全方位,而不是只观察孩子的一点,如果你只盯着孩子的劣势、缺点,你就会把它放得很大,你会发现,他就是有着缺点的孩子。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在纸上画一个点,除了这个点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如果拿到远处,你就看不到那个点了。

当你要鼓励孩子的时候,你要全方位看孩子,不带有任何的评判,观察孩子。我们上个月最后的一本书是孙云晓的《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这本书讲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如此重要,他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那么多孩子,每一个孩子是有优点的。

所以,请各位爸爸妈妈好好想一下,当你说你看到白纸上的一个点的时候,你仅仅看到一个小小的部分,当你放大了之后才能看到全局,原来这是我的孩子,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这么美好,他这么纯真,他生命中一定有一些特质是你喜欢的、欣赏的。

能不能把它们呈现出来?能不能通过观察孩子这样的方式,在你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每天去看见他的优点,我们天天盯着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巴不得他把缺点都改好了。

在你的评判之下,你看不到孩子真实的样子,你只看到有瑕疵的孩子,当你有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期待,你的孩子达不到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如此不堪。

坦白讲,我的孩子也有一些劣势,我不觉得那是缺点,那只是他不擅长的,但是不擅长我们也是需要鼓励他的。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我的儿子果果两岁八个月上的幼儿园,他很内向,第一个月,在幼儿园他只会观察,慢慢的才融入,没有玩得特别好的小伙伴,总会躲着大的孩子。

我就在想,怎么去鼓励他,我与果果爸爸去探讨这个话题,结果他和我说:"没关系,我小时候就这样的,后来我长大了,身体变得强壮,就有胆量和比我大的孩子玩了。"我这时候才明白他不愿意和别人玩是因为这个原因。

看,爸爸是理解孩子的,果然,等果果五岁,在幼儿园开始有了好朋友、哥们儿,还主动邀请他们来家里玩儿了。

所以,当我们把孩子的缺点、劣势换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就不会带给我们焦虑呢?而且,你还要鼓励他发展出他的优势。

后来,果果上了小学,但是在学校他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大人都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这样,我也同样期待,但是我期待有用吗?

我知道他就是一个对于陌生环境要适应很长时间的孩子,所以我不会那么着急推着他往前走,但是我会引导他,就是当你观察孩子之后,你要学会一些方法引导他。

我和爸爸跟他聊天,我问他:"学校好玩么?"

他说:"挺好玩的,就是有一点不喜欢,我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我害羞。"

爸爸说:"没关系,我小时候跟你一样,我也害羞,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果果问:"爸爸,那你几岁开始就能举手回答问题?"

爸爸想了想说:"好像高中吧。"

果果说:"这么长时间啊!"

爸爸说:"是啊,你觉得呢?"

果果说:"我自己想了想,二年级我就应该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爸爸说:"你这么棒啊,二年级就能举手回答问题了,那你比我厉害。"

后来,果果特别自豪,总跟我说:"妈妈,我二年级就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所以,我们观察孩子是为什么,除了要全方位了解他,我们还要顺势教养,别非把内向的孩子一定变成外向的,那是没办法实现的。

内向的孩子也有天生的优势,他们的专注力特别好,他们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时成果非常显著。

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既然你想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你现在就要摘下你的"有色眼镜",不要带评判去观察他,真实的去看见孩子的样子,去接纳他现在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鼓励。

3、鼓励的一些好的方式

其实,很多人说不会鼓励,觉得鼓励很难,是因为我们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我们没有被别人鼓励,所以我们也很难鼓励别人。可以说,用话语鼓励很难的。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大概一个月前,我在家里办公,果果上完网课之后画画,而我脑子里都是工作。

果果跑过来说:"妈妈你看我的画。"

我说:"你画的好棒啊!"然后我继续工作。

结果他说:"妈妈你不要拍马屁。"

我说:"你觉得我在拍马屁吗?"

果果说:"对啊,你都没有仔细看,一点都不真诚。"

那天晚上聊天,我和他说:"今天妈妈好忙,开了好几个会,你的画我都没好好看,你能现在拿给我看看吗?"

后来他把画拿过来,给我讲他的画。听过之后,我发现他的画里有一个故事情节。

我说:"妈妈真的听到了,你画的这个故事很打动我,你用的色彩很好看。"果果就特别开心。

看,孩子要的不是我们多么华丽的词藻,也不是我们天天想着说,拿着一个工具书套用一个格式去鼓励,那都不真诚。

他需要的是内心当中感情的表达,你爱的真实流露,你真正用耳朵听了,用你的眼睛看了,用你的心感受了,那个时候你与孩子的心和心是连在一起的,他一定会感受到你给他鼓励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鼓励。

所以,鼓励不简简单单是语言上的词藻,还要用心,还可以用拥抱的方式表达。

即便你不知道怎么去说,那么就用非语言的行动吧,蹲下来看着他,听他讲,给他一个拥抱,给他一个亲吻就够了,孩子需要的真的不多。

我们现在的父母特别不容易,每天要上班,要处理很多事情,家里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还要完成学习的任务,还想成为一个好妈妈,我们要学的太多太多了。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就做到一点吧,真诚的对待孩子,放下那些应该、那些教条,真实的去面对他就好了,拥抱他、亲吻他,让他能感受你的爱,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鼓励。

4、作为父母,学会自我鼓励

因为我们没有学会自我鼓励,我们是无法鼓励孩子的,因为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的爱给出去,如果我们的爱不是满的是亏的,那还怎么给出去?

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觉察、练习,你就是最棒的。

所以,也请给自己一个大大的鼓励,不要苛责自己,我们都是人,不是神,我们都会犯错的。不要攻击自己,需要给自己认可,当你学会鼓励自己、认可自己,你才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你就可以真正鼓励孩子。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给自己一个拥抱,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首先鼓励孩子之前,先放下控制。

有时候我们觉得做的太少了,管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但是管孩子并不是施压,是要先放下控制感。

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自己的手里,然后摘下你的"有色眼镜",真实的观察孩子,放大他的优点,把他的优点真实的说出来,用你的眼神看见,用你的耳朵去倾听,用你的身体给他拥抱,用你的吻给他一份爱,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鼓励。

一天结束了,也不要忘了给自己一个大大的鼓励,爱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照顾好自己,只有当你把自己照顾好了,你第二天才能有能量、爱去面对我们的孩子。

-作者-

果妈阅读李璇

本文首发果妈阅读(ID:guomaczj),超10000+父母订阅的阅读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加入果妈阅读会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作文六年级 追逐梦想的作文 高考三卷作文 有关创新的作文 妈妈真好作文 假如我什么作文 摘抄作文500字 关于兔子的作文 关于反思的作文 作文优美语段 写人的500字作文 旅游计划英语作文 成长作文200字 优秀作文三百字 开学的第一天作文 写事作文题目 传递正能量作文 写警察的作文 风俗习惯作文 关于农村的作文 叙事作文700字 我的家乡作文结尾 作文大全350字 关于雷锋作文 友谊作文500字 关于时光的作文 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写钓鱼的作文 中国结作文 身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