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红楼梦|王熙凤的善良 从来只给身边人 能入她的眼 给你一颗心

2020-12-13 19:20:01
相关推荐

王昆仑先生曾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这样评价王熙凤: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王熙凤是《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得极其鲜活且精彩的人物。她出身富贵,是金陵王家的女儿。王家是武将出身,而王熙凤将武将的飒爽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自小被王家充当男儿样,性子泼辣,对佣人可以抬手一巴掌,对尤二姐可以不顾她死活,对觊觎她的贾瑞更是没有丝毫仁慈,对普通平头百姓的官司也不放在心上。

可这样的王熙凤,却并不能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她对黛玉极好,常常记挂着她缺什么;她对宝钗虽然不喜,却也有得体的礼仪;她对平儿、鸳鸯等都是非常尊重。

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也藏着善良,但善良的前提,是你要能够入得了她的眼。

一、对黛玉极好

王熙凤对黛玉好,最初是想要讨好贾母,可后来也真的将黛玉放在了心上。

查抄大观园这件事,是瞒着贾母的。

当众人浩浩荡荡到了潇湘馆,王善保家的正磨刀霍霍,想要抓住些许事情来立功。黛玉父母双亡,寄居贾府,或许在王善保家眼中,是最好欺负的对象,更何况这件事还是王夫人的授意。

当时,黛玉已经睡下了,听到动静,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便要起身。

“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她不许起来,只说: ‘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

“忙”“这边且说些闲话”,其实都是王熙凤照顾黛玉敏感的内心。

她知道黛玉是贾母疼爱着的人,一直对黛玉处处照顾,可若只是想讨好贾母,她大可不必做这些贴心的事。因为这件事,贾母要是生气,也只会算在王夫人的头上,就算会迁怒王熙凤,也不会因为她私底下照顾黛玉而不迁怒。

后来王善保家翻出男人的东西,大惊小怪正要问罪,被王熙凤一通教训。王熙凤说,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有他的东西很正常。说完之后,便带着王善保家的等人一起走了。

王熙凤素来以狠辣著称,泼辣的性子,精明能干,若是个男儿之身,必然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基于这样的性格,大家常常忘记了她是女儿之身,也有女儿般细腻的心思。

因为害怕黛玉多心,她便陪着她说些闲话;因为担心别人误解黛玉,她便喝止了下人的胡乱猜测。

照顾黛玉,怜惜黛玉,应该已经成了王熙凤的一种习惯。

二、善待邢岫烟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王熙凤照顾邢岫烟,却不是看在邢夫人的面子上。

书中明明白白是这么写的——

“凤姐儿又怜她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

王熙凤的内心深处,是有那么一点善良的,只是这些善良,在她对外人狠辣的时候,被许多人忽视了。

邢夫人是个自私的,而王熙凤也无须讨好邢夫人,连邢夫人都对邢岫烟不管不顾,王熙凤却怜惜她,多疼她。

那时的邢岫烟,虽然家里贫穷,却靠着自己维系着体面。住进大观园,她从不惹事,甚至连迎春婆子丫头找她要钱,她也咬着牙典当衣服来打赏。

人人都欣赏这种,虽然面对困难,却毫不低头的人。

后来的邢岫烟被薛姨妈看上,也是王熙凤去贾母面前保的媒,最后全了她的美满姻缘。

按照王熙凤的性格,这些善事她都可以不做,可她偏偏做了,可见,她的心狠手辣,并非对所有人。

三、体贴刘姥姥

刘姥姥和王熙凤,完全算是两个阶层的人物。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刘姥姥家里连过冬的钱财都拿不出来,只能带着板儿奔波一天,去贾府“打秋风”。这一次王熙凤给了她20两银子,但只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而非善良。但是,临走前,王熙凤特地给了刘姥姥一串钱,这才是藏在她面具背后的善良。

刘姥姥第一次入贾府,出现于书中第六回。当时的刘姥姥,连过冬的衣裳都没有,千辛万苦,带着孙子板儿,腆着老脸,进了荣国府,见到了王熙凤。

虽然目标明确,刘姥姥或许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实在开不了口,却又不得不说,可因为第一次开口求人,说话颠三倒四,还让板儿开口,可是板儿还小,只顾着吃果子。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王熙凤的体贴,便在于此处。

她看出了刘姥姥的窘迫,便给她留了面子。

而给钱的时候,王熙凤也没有用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而是这样说的——

凤姐笑道:"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没事,只管来逛逛,才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罢。"

王熙凤的善良,其实在她的话里已经展现出来,只看读者是否细心罢了。

她明知刘姥姥来打秋风,看似趾高气昂,却也认下了这门亲;她给了20两银子,却说“暂且给孩子作冬衣”,而不是施舍;她还让平儿多拿了一串钱,也是站在刘姥姥的立场上考虑的。

所谓财不露白,20两银子是不小的数目,刘姥姥也未必舍得花,王熙凤拿出零钱来,或许便是给刘姥姥路上零用的。

那时天已经黑了,或许,是让刘姥姥雇车,或许是让刘姥姥吃饭,但总而言之,能多拿一串钱,是处于内心的善良。

很多人说,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恩情,是刘姥姥第二次入贾府时候开始,可实际上,早在刘姥姥第一次入贾府,王熙凤便释放了自己的尊重和善意。

四、宽慰秦可卿

对于秦可卿,王熙凤并无所图。

这是她的侄儿媳妇,是晚辈,是宁国府的人,而且,秦可卿的出身也不算达官贵族,小门小户的女儿,应付着整个宁国府的人情往来,早已应接不暇。王熙凤却偏偏对秦可卿好,病了来探望,闲暇时也想着,这不是逢场作戏,而是感同身受的怜惜。

从各处细节来看,秦可卿的死,并非病死,而是因为名节问题不得已的自尽。

或许,因为秦可卿的思虑多,所以她才得了这个病。王熙凤来探望,将贾蓉和贾宝玉都赶走了,自己坐在床边和秦可卿说体及话。等到尤氏几次打发人过来请,必须要过去看戏时候,王熙凤说了这样一段话。

“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的起。”

王熙凤的父亲,官比贾家还大,虽然人参是个金贵的东西,在王熙凤眼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说这话,是因为她担心秦可卿思虑过多,认为药方里每日二钱人参太费了,才说出这样的话来宽慰。

尤氏曾对王熙凤说,秦可卿病重,却因为“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

而王熙凤那么要强狠辣的人,听了这番话,也不觉眼圈儿红了。

王熙凤是很少表现脆弱的女子,她好强,若非真的将秦可卿放在心上,也不至于红了眼圈。

五、对贾母的善意谎言

书中第11回,秦可卿危在旦夕,王熙凤已经在和尤氏商量如何操办后事,可同贾母禀报秦可卿状况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王熙凤道:“蓉哥儿媳妇请老太太安,给老太太磕头,说他好些了,求老祖宗放心罢。他再略好些,还要给老祖宗磕头请安来呢。”贾母再问:“你看他是怎么样?”王熙凤答:“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

秦可卿算是王熙凤非常疼爱的一个晚辈,或许因为同样管家的缘故,所以惺惺相惜。这里不存在王熙凤为了打压秦可卿故意隐瞒病情的可能性,单纯只是因为贾母年纪大了,担心她听了难受,才特意这样说。

王熙凤很会说话,尤其在贾母面前,可这种会说话,若非心思细腻,也决然说不出来。

第46回,贾赦想强纳鸳鸯,惹了贾母雷霆大怒。王熙凤作为贾母身边得宠的人,一则担心贾母的身体,二则化解家里紧张的气氛。

她假意责怪贾母,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

她深知母亲总会原谅儿子,哪怕他真的大逆不道,于是假意责怪,实则给贾母找个借口下台阶,顺带还能夸一夸鸳鸯,捧一捧贾母,紧张的气氛自然而然就松缓了下来。

善意的谎言,其实也是谎言,也就是不真实的语言。但它和寻常谎言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便是——善意的谎言是无害的,甚至是为了减少真相的伤害。

而王熙凤对待贾母,无论是否求利,却给贾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六、对贾环的善良

王熙凤最看不上的人之一,就是赵姨娘,可对于赵姨娘所生的儿子贾环,她却从未迁怒。

王熙凤是个善妒的人,对于姨娘一类有着天然的排斥,但她从不找周姨娘等人的麻烦,因为这些人本分。

赵姨娘是个不本分的,在王熙凤眼中,赵姨娘是个糟透了的人,还把贾环教得没有个主子的样子。

那日正巧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想要参与,可是输了钱,便开始耍赖,莺儿埋怨他:

“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贾环本就因为处处不如宝玉而心怀不满,听了这话,自然满腹委屈。

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说着,便哭了。

这件事被赵姨娘知道了,她见贾环哭着回来,便问了缘由,并骂贾环——

“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这就是赵姨娘的教育,除了教会贾环仇恨,便再也教不会其他的东西。

恰好王熙凤听到了这话——

王熙凤隔窗说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王熙凤看不上赵姨娘,并非她心思险恶,而是素来的等级观念。

但是贾环在她眼中,哪怕是庶出,也是主子,哪怕现在不对,也只是因为没有教育好。

王熙凤把贾环叫了出来,安抚了一番,然后问他输了多少钱。贾环说输了一二百钱的时候,王熙凤是这么说的:

“亏你还是爷,输了一二百钱就这样!”回头叫丰儿:“去取一吊钱来,姑娘们都在后头顽呢,把他送了顽去。”

在王熙凤眼中,贾环做的错事,不是赵姨娘口中的“攀高枝”,因为在王熙凤眼中,贾环本身就是主子。她教育贾环,是因为他没有个主子模样,丢脸。

王熙凤非常看不上赵姨娘的一点,就是她没有主奴界限,硬生生把贾环这个主子,教育成了奴仆思维。

可惜,那时的贾环还太小,拿了钱和迎春玩去了,并不懂得王熙凤话里的真正内涵,也没有感受到王熙凤的善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考试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句 夜游西湖作文 丽江古城的作文 游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作文 写春天花的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初中 哈尔滨太阳岛作文 以小见大手法的作文 春天里作文 记叙文 现实与浪漫作文 理想作文700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 残疾人作文 冬日里的阳光作文 作文绿色生活 英语作文不少于5句话 优秀游记作文 关于少年强则国强的作文 我的一件事作文 社会变迁作文 拉丁舞表演作文 渴望600字作文 笔作文600字 喜欢猫的作文 我的一家作文500字 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作文 守护什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