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Ta 让我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也不值得被爱。”

2020-12-14 06:35:01
相关推荐

在后台,我们收到了这样一条粉丝留言:

“经历了一段很糟糕的关系。因为这段关系,觉得自己很糟糕,现在也根本没办法开启新的恋情——因为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配被爱。难道我一辈子都要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吗?我该怎么办?”

经历了糟糕的关系,导致自尊水平低下——的确会成为未来走向幸福的障碍。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一聊,对于这些走出了不良亲密关系的人来说,如何才能重建自尊,找回被爱的自信。

今天的文章同样也适合于那些因为原生家庭或成长创伤,导致总是怀疑自己不够好、有什么地方不对、不值得被爱的人。一定要认真学习哦!

如果把自己看作一件艺术品,它会是什么样的?

对于这样一件作品,你是如何感受、看待的?它足够好吗?值得你认可吗?

这些我们对自己产生的评价,就是自尊(self-esteem)。

*低自尊,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全方位的影响

1. 低自尊者很容易陷入虐待型亲密关系,不能自拔。

一方面,ta们很容易进入这样的关系。那些会贬低、打击ta们的人,反而令ta们感到“安全”——对方本就对我期待不高,我不用时刻担心会令对方失望。

因此,ta们很容易进入一段不够健康的关系。

另一方面, ta们也很难走出这样的关系。在关系中,ta们往往缺乏明确“底线”。即使看到伴侣身上有一些严重缺点,ta们也常常觉得对方配自己足够好了,自己不应该奢求太多。

很多时候,ta们还会因为怀疑自己配不上伴侣,而想要补偿对方,对对方加倍付出。在一些程度更严重的情况下,ta们甚至会反复原谅伴侣的劈腿、家暴。

同时,由于ta们内心深处无法肯定自己的价值,伴侣的每一句批评、拒绝,都会激发ta们对自己“本质”的思考——是不是对方才是对的?我真的不够好?

因此,ta们很容易被拉入“怀疑自己-收到负面反馈-更加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中。长此以往,ta们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而无力离开这段不够好的关系。

2. 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低自尊者也可能有以下表现:

常常觉得他人不重视、不喜欢自己,甚至在针对自己认为自己的成就是侥幸得来有讨好者倾向,觉得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不重要,偶尔却又因为一直在满足他人而感到不满内心敏感,有点“玻璃心”非常想要得到他人认可,或向不相关的人证明自己特别喜欢与人比较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遇到选择总要寻求他人意见“耳根子软”,觉得每个人都有道理,容易受人左右

*总的来说,低自尊的人有更高几率受抑郁、焦虑情绪困扰(Renouf & Harter, 1990;Sowislo & Orth, 2013)。Ta们更容易感到生活痛苦、没有希望(Overholser et. al., 1995)。与自尊水平更高的人相比,ta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经济水平都处于劣势(Trzesniewski et. al., 2006)。

同样是面对打击、经历创伤,为什么一些人可以很快地恢复健康自尊,而另一些人却在很长时间后仍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社会心理学家Baumeister认为,人们其实生来自带一种需求和动力,令他们觉得自己足够好、有价值。在生活中,我们都难以避免会遇到打击,但我们天生拥有可以应对这些危机、并发展出健康自尊的潜能。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破坏了这种潜能,令一些人陷入低自尊中无法自拔呢?

从事自尊研究多年的Susan Harter在她的书中写到,这可能与我们早期的负面经历有关。因为自尊作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从此角度出发,她也提到了自尊潜能可能遭到破坏的两种途径:

1. “Ta们没有好好爱护我”

根据Charles H.Cooley的“镜中自我”理论,人的自我意识源自于与他人的互动。简单来说,在我们人生早期,身边那些重要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和评价,会逐渐内化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种声音,主导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比如:如果父母只在孩子考了高分、给自己“长脸”之后才表扬ta,孩子就很可能认为“我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他人需求”。这种体验积累起来,孩子会认为自己本身是不值得的,自尊潜能会遭到打击。

2. “我想做的事情,都无法完成”

社会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则认为,自我认知的开始在于,在童年时期,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

比如:一个热爱知识,渴望学术成就的孩子,却偏偏成绩不好;或一个重视关系、在乎人缘的孩子,却偏偏没什么朋友。Ta们可能因此产生一种无力感,认为“我永远不可能变成理想中的自己”。这种无力感如果在多个方面逐渐积累,ta们的自尊潜能也会受到打击。

综上所述,Harter认为,自尊潜能被打击最严重的,就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既没有被好好爱护、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的人。

接下来,我们会针对不良关系带来的“低自尊后遗症”,为大家分享4个提升自尊水平的实操方法:

1. 找到支持你的团体

如果你曾经处在一段虐待性的关系中,可能你已经活成了一座孤岛——好像除了伴侣外,你的生活一片空白,朋友和家人都变得陌生,因此你只能独自忍耐。

但是,重新联系起那些爱你的人,寻求ta们的支持和帮助,是走出低自尊的第一步。

好的支持者,是指那些可以陪伴你、为你提供帮助、并且不会随意评判你的人。在寻求支持者的过程中,要特别警惕那些关系紧密却会再次伤害你的人,比如:总是挑剔你的父母、开过分玩笑的“闺蜜”等。你可能会感觉与ta们相处是令你感到最熟悉、最“安全”的,但同时,你也将自己又一次摆在了被贬低的悬崖上。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你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也可以有意识地逐渐丰富这个支持者团体,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

2. 积极的自我对话(Positive Affirmation)

看到积极对话,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些“打鸡血式”的自我肯定,例如:“我是最棒的!”。

然而,对自尊水平处于低谷期的人来说,它可能带来负面感受——毕竟它与你当下的认知相差太大了,你很难相信它,还可能进一步感受到现在的无能为力。

因此,你可以试着为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一些积极性自我对话,让它们更具体。同时,坚持每天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语。这么做虽然听起来有些傻气,但实证研究表明,它是有效的(Bloch, 2015)。

比如:

失恋时——“我可以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东西、更了解自己,为迎接更美好的恋情做准备”;约会前感到紧张时——对镜中的自己说“我很可爱的”;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我相信我最终会过得幸福,即使现在辛苦,我也愿意对未来保持期待”;被别人拒绝时——“我的需求和这个人的需求目前不匹配,但我仍是一个特别的、有价值的人”。

3.找到自己的优势

你可以在下面这样的优势探索表格中,圈出自己的特点。当然,你也可以在表格中加入更适合自己的词汇。

然后,你可以针对勾选出的优势,进行小段写作。

在写作中,可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你的这项优势是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这项个人优势会对你的哪方面(关系、工作、还是个人提升)有所帮助?

4. 从小事做起,发展胜任感

想要使提升后的自尊更加稳固,你还需要真实地感受到——我可以面对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挑战,也有能力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将这种感受称为“胜任感”。

首先,你可以寻找一个兴趣领域,比如:曾很喜欢的跑步、一直想学的画画,等等。

然后,在特定领域内,为自己设定短期目标。这些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同时,又是你“向上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的”。比如:把5公里跑的速度提升20秒、坚持上完绘画的十节课,等等。

在过程中,你可能遇到新伙伴,也可能发现新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新领域中,你可以跳出过往的环境局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一些方面是有竞争力的,从而开启“提升自信-接受更多挑战-胜任更更多挑战-进一步提升自信”的良性循环。

要注意,你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让自己遇到太多的挫折。当你在更多的特定领域建立起“我有能力”的感受,你就会逐渐积累出一种更全面的胜任感。

Reference

Baumeister, R. F. (Ed.).(2013). Self-esteem: The puzzle of low self-regard. Springer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loch, D. (2015). Positive self-talk for children: Teaching self-esteem through affirmations. BookBaby.

Overholser,J. C., Adams, D. M., Lehnert, K. L., & Brinkman, D. C. (1995). Self-esteemdeficits and suicidal tendencies amo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the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34(7),919-928.

Renouf, A., & Harter, S. (1990). Low self-worth and angeras components of the depressive experience in young adolescents.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3), 293-310. doi:10.1017/S095457940000078X

Sowislo, J. F., & Orth, U.(2013). Does low self-esteem predic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meta-analysis oflongitudinal studi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9(1),213.

Trzesniewski,K. H., Donnellan, M. B., Moffitt, T. E., Robins, R. W., Poulton, R., &Caspi, A. (2006). Low self-esteem during adolescence predicts poor health,criminal behavior, and limited economic prospects during adulthood.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2(2), 381–390. doi:10.1037/0012-1649.42.2.38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