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样阅读一本书?

2020-12-14 06:50:01
相关推荐

其实我一直觉得"怎样阅读一本书"是一个没有多大必要讨论的话题,但还是不时地会看到别人在讨论(传授)怎样阅读一本书的经验;言下之意好像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怎样阅读一本书。

另外,我还知道有一本谈读书方法的书经常被别人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讨论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我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

需要先说明的是:我觉得真正在读书的人,一般都不会不知道怎样阅读一本书;而没怎么读书的人不读书的原因也绝不是因为不知道怎样阅读。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读书方法时,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是拿起书来读。因为读书本身是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任何方法,你只要想读,拿起书就可以开始进行阅读。只有当你阅读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再来谈论读书方法可能会更为恰当,实际上真正的困难往往是读书方法之外的原因。

读书本身是没有什么门槛的,只要你认得字就可以开始阅读;读书方法其实并没有什么诀窍,但每个人阅读的目的不一样,读的书不一样,拥有的知识结构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就必然会导致读了一本书后的收获不一样。但我认为收获不一样,与读书的方法也没很多的关系;读了一本书后只要你有收获就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收获也不一定是读书方法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书本身的问题或者这本书并不适合你。

所以,比读书方法更为重要的东西,除了刚才说的"拿起书来读"之外,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进行阅读。

有句话叫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书时,再多的努力可能都是收效甚微的。

那么,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呢?

1. 首先你要知道有哪些书可以选择:

文学名著和各领域的经典著作肯定是第一选择;豆瓣评分较高的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知名度较高的读书人推荐的书;自己认可的人写的或有参与的或推荐的书;好书中推荐的或相关联或参考书目;人工智能系统自动推荐的书(比如微信读书中推荐的)。

2. 你还必须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文艺欣赏是你的目的,那么文学类的书肯定是你的最佳选择,尤其严肃文学更值得阅读;如果你想知道怎样才能成功或者赚到更多的钱,个人成长类(俗称"成功学")的书可能是你的菜,但这类书的作用通常是给你"三分钟的热血";如果想要真正的成功,我还是建议你去潜心研究某个专业内的知识;如果你希望了解有关过去的知识,当然得选择历史类的书籍;如果你想了解人的思维和心理应该去阅读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领域的书;如果你对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感兴趣,应该去学习物理学和数学。

3. 选择适当难度的书

对于专业类的、哲学或数学类的书籍一般都是有难度区分的,过于简单的书读了后也不会有提高,难度太大的书可能根本无法阅读下去,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的书才能通过阅读提高自己。

选好了书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来讨论怎样阅读一本书:

通用的方法:

1. 先阅读前言、序和目录:

一般书中都有前言和序,如果内容只有一些"获奖感言",当然就没必要进行阅读;但一般会提到书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再结合目录我们就能对书有个大概的把握了。目录写得明确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跳到指定章节进行阅读。

2. 笔记是对作者的基本尊重:

阅读过程中发现写得好的句子我一般会划线,有想说的话或疑问会写在旁边。如果一本书看下来,你发现没有任何一句话值得你划线也没有任何需要批注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本书对你而言是没什么价值的。

任何一本好书都必然有一定的"金句"作为支撑,可能是优美的描述、可能是巧妙的论述、可能是一些新的发现或者是有价值的数据;划个线是个很简单的动作,我相信这个"方法"每个人都是无师自通的。

3. 写下你的疑问和批评意见: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很少去做,因为大部分人阅读的时候可能默认"书上说的都是对的",但事实上就是很多书都会存在各种问题:逻辑不严谨,前后论述有矛盾,事实描述不可靠,知识讲解有跳跃,简单内容采用了过大的篇幅来说明等。

有些可能是书中的错误,更多的可能是逻辑不严谨,这些错误对于入门级的人可能比较难发现。但知识讲解有跳跃或者重要知识点交代不清楚的情况在入门级阅读者面前却是很常见的情况,这些并不能说是书上的错误,但书是连接知识与读者的媒介,对于书中不必要存在的阅读障碍作者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作为阅读者在这些障碍面前需要自己去理清书中所缺少的环节,然后需要通过其它途径去补全它。这个时候写下疑问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果对一本你阅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书,却没有写下任何疑问,则这个阅读过程可能是失败的。

阅读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没有知识含量的书除外),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知识的获取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者概念的重新界定,矛盾与疑问基本上是必然伴随的过程。画个思维导图,把整本书的框架记忆下来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因为书的框架不一定是这门知识应有的框架;除非这本书能完全革新你之前的认知,否则它无法承担"框架"的作用,每一本书的阅读基本上都是在你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去修正或添砖加瓦。阅读,最主要的是把新知识与你原有的知识融合起来,从而让你获得新的认知。

4. 如有必要,写个总结

我并不认为读每一本书都需要写读后感,但如果阅读后发现有比较多的亮点或疑问,那么重新整理一下笔记,为这本书作个总结可以更好地巩固新的知识。而阅读全书后再去翻阅前面的笔记,可能很多疑问已经得到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整理到一个地方,供以后进一步研究。

当然,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时的方法也会略有不同:

1. 文学类的书除了研究需要之外,一般只需要按顺序阅读即可,每个人阅读后的收获可能不一样,俗话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 个人成长类的书是市场上最热门的一类书,也是经常被推荐的一类书,但其实很多被推荐的书的质量都比较低,要发现真正写得好的比较难。我也很难给出判断的标准,最可靠的方法是自己试读一下,如果合自己胃口就继续读下去,否则就停止阅读。

阅读这类书籍建议最好先看一下前言或序,再看一下目录,因为这类书通常会讲很多一目了然的事情,所以你可以根据目录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对于简单的听说过很多次的内容直接跳过即可。

大部分人阅读这类书籍可能是想知道成功或赚钱的方法;但事实上他们真正缺乏的可能是知识和行动(当然肯定还缺钱),而不是方法。阅读这类书大多数时候能获得的东西可能只是短暂的激情,而这种激情一般来源于书中随机的某句话,所以读这类书通常也无需什么方法,读就是了。

把书的内容复述一遍或者画个思维导图之类的大可不必,因为比起复述来,去理解和消化书中的新观点可能更为重要;而这类书真正说得有道理的话可能也就几句,如果把整本书的内容复述一遍意味着你可能把很多垃圾装进了自己的脑袋。

3. 历史类的书阅读的目的一般是了解某段历史,因为历史书中的历史通常是不完整的,如果你对历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比较高建议同时选择几个版本的书对比着阅读。历史除了可以让我们借鉴方法和避免错误外,对于想要"发明"东西或提出新思想的人来说知道哪些东西前人已经研究过也很有必要。

相对于社会历史,我更推荐思想史,因为社会历史往往只记录了很片面的信息;而思想史则可以通过逻辑去理清来龙去脉。社会规律不像物理定律那么可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论断也毫无根据;而思想史则可以为你提供"巨人的肩膀",让你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4. 专业类、数学或哲学类的书需要注意阅读的先后顺序,并且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并结合适当的练习。当然,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阅读方法,以研究为目的还是以应用为目的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但基本上,专业类的书需要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一个个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培养专业思维和专业技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去深究每个问题背后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基本方法。遇到不懂的概念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定义,尽早熟悉专业内的基本常识。

什么时候应该停止阅读?

吃饭的时候我不喜欢在碗里留剩饭,读书的时候我也同样喜欢把一本书完整地看完。饭吃多了可能会长胖,而勉强完成的阅读则不只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可能让自己对某个领域失去了兴趣。

当发现某些书自己实在很难阅读下去时,停止阅读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即使是他人评价很高的书。比如我曾经坚持看了30%左右的《红楼梦》,但我并没有从阅读中获得任何乐趣,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知识,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当作不敢否定它的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并不适合我。我看到不少人对木心先生的评价很高,但他的书我也实在看不下去;作家残雪也有很高的声誉,但我翻开她的书后也发现自己不能品味其价值。

经常看到"中学生必读名著"或"人的一生中必读经典"之类的字眼,而我发现这些被称为"必读"的书基本上都是文学作品,但其实文学作品没有哪一本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可以称为"必读"的。人生中可能需要懂很多的道理,需要见识一定的人情世故,需要了解一定的社会文化,但这些东西绝不是只在某本文学作品中才有,很多更好的作品中都包括了这些经验和知识。所以,对于文学作品,我的建议是不喜欢就不喜欢,看不下去时就不看。

但如果是自己专业内的某些书就算再难阅读都需要自己去克服,试图去理解和发现其中的价值,因为它们是被专业人士验证过的"必读"的知识。但同样的知识可能有不同的版本的书,如果阅读某个版本遇到很大困难的话可以考虑换一个版本,可能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

另外有不少论说类的书基本观点在前言和前几章基本都讲完了,后边的章节基本是凑字数的。别以为"凑字数"听起来这么不可靠,但其实有不少书的观点是可以用一篇文章讲完的,却被"扩写"在了一本书。擦亮你的慧眼,对于这类书籍,当你发现它在不断地重复前面的观点的时候,也许可以选择停止阅读了。

关于读书速度

我一直认为用自己最舒服的速度读就行了,不用追求快。理解比速度更为重要。

如果是知识含量较低的书,可以阅读目录后直接跳到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但如果在不影响知识理解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那肯定是越快越好;而事实上却是读得越快,往往越难真正消化书中的知识。

对于快速阅读的技巧,我没有专门训练过,但我想真正能用到快速阅读技巧的领域可能比较有限,毕竟阅读不只是获取书中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以上是我关于"怎样阅读一本书"的一些想法,若你对以上观点有什么疑问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全文完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梦想照进现实作文 学校诗词大会作文 传记作文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描写夏天的作文 家乡之美作文500字 想象作文大全 我的小表弟作文 作文爱护环境 英语招聘小作文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秋天 我真高兴300字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指导 考研英语二作文题型 跟作文 成长的烦恼作文 争做时代好少年作文 关于介绍自己的作文300字 写春天的300字作文 美好回忆作文400字 远方的什么作文 一步换景的作文 秋天的田野作文五百字 西安之旅作文 认真学习作文 写一个朋友的作文 内蒙古的风景作文 我的自传作文 寓意型材料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汉中面皮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