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今天所接触的科技 绝非偶然 而是无法阻挠的必然|每周一本书

2020-12-14 08:00:01
相关推荐

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张红梅为我们推荐了《必然》。

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

每周一本书,跟大咖一起读。以书会友,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周张红梅做客总裁读书会,与您一起读《必然》这部书。

《必然》是凯文·凯利“观察·反思·展望”三部曲的最新力作。本书以生物学的角度去解析当今科技的发展,全面介绍了科技这个新物种所具有的基因特征和行为规则,并用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十二个动词指明了正在变化的方向,为我们找到了混沌科技发展的必然之然。

张红梅,阳光印网创始人、CEO,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师从法学家江平教授,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湖畔大学马云弟子。

张红梅说,这本《必然》不光是总结了过去所发生的一些互联网和科技的变化,他也讲了未来30年的趋势,在2016年我刚刚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让我非常震惊,这里边有非常多的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有一些也印证了我的一些思考,有一些也为我指引了未来的方向。

在书中第一部分「形成」中,这样写道:

科技是我们不愉快的根源

如果我们诚实的话,就必须承认,技术元素之所以不停升级和持续变化,有一方面就是为了让我们魂不守舍。

就在不久前的某一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没有手机的话,第二天就活不了了。但在10年以前,这种需求却会让我们目瞪口呆。

现在,网速一慢,我们的脾气就见长,但在以前,在我们还很“纯真”的年代里,我们对网络一点想法也没有。今天,我们渴望无时无刻地和朋友保持联系,但在从前,我们只是每周,最多每天才和朋友联系一次。

但新事物还是源源不断地被我们发明出来,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欲望,新的向往,新的需求,也在我们的思绪里挖出了难以填满的新的沟壑。

有人感到愤怒,不满我们被所造之物如此摆布。他们把这种没有穷尽的升级和变化看作是一种堕落,认为这是对人类高贵尊严的践踏,也是我们不愉快的根源。

我同意,科技确实是根源。科技的动向推动我们永远追求“新”,但“新”总是转瞬即逝,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中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满足感因此不断从我们的指尖溜走。

但我还是庆幸。庆幸科技元素带来了永无止境的不愉快。我们与动物祖先的区别,在于我们不仅满足于生存,还要疯忙着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欲望。

正是这种不满足触发我们创造,推动我们成长。

不在心中制造待以填补的缺憾,我们就无法拓展自己,更无法拓展我们的社会。我们正在拓宽我们的边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这过程会痛苦不堪,其中定然会有泪水和伤痛。

能幸福地驾驶飞行汽车的未来不再吸引我们了。和上个世纪不同,今天已没人想要搬进遥远的未来里生活。很多人甚至对其心生恐惧。这让人很难对未来严肃起来。

我们总是无法预测未来

我们被束缚在短视的现在,被困在视野不超过下一代人的当前。

有些人接受了奇点理论(奇点理论(Singularity)是一个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的观点,认为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而接近于无限的进步。这一事件不可避免,而且转折点来临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而后人类时代的智能和技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就像金鱼无法理解人类的文明一样。)

信奉者们的展望,即从技术上讲,想象未来100年是不可能的。我们因此对未来盲目。

这种盲目或许只是现代社会难以逃避的苦恼。或许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这个阶段,我们进入到了一种永恒而无止境的现在,不会有过去和将来。

恒常的“形成”所带来的问题是,不断地变化会让我们无视其渐进式的变化。在不断的动作当中,我们不会再去注意动作。变化因此是一种能自我掩盖的动作,常常会在我们回顾过去时才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倾向于从旧事物的框架中来观察新事物。

我们当下对未来的展望,实际上会曲解新的事物,好让它适应我们已知的事物。

这就是为什么最早拍摄出来的电影,都像是戏剧表演一样,而最早的虚拟现实(VR)又制作得好像电影一样。这种生拉硬套并不总是坏事。

我们当下对未来的展望,实际上会曲解新的事物,好让它适应我们已知的事物。

20年前的互联网

1994年,在网景(Netscape)(网景浏览器(NetscapeNavigator),是网景通信公司开发的网络浏览器,曾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领先浏览器市场,后来在与微软IE浏览器的竞争中失败。Firefox浏览器的前身是网景浏览器的开源版本Mozilla。)这个图形浏览器点亮网络之前,互联网只有文字,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它很难使用,没有图形画面,你要输入代码才能够使用它。

谁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么无聊的东西上?如果当时的人们知道互联网的存在,那么无论是企业邮件(和领带一样让人兴奋)还是为青少年开办的俱乐部,都会轻视互联网。尽管它确实存在,互联网还是被人们完全忽略掉了。

任何大有作为的新发明都会有反对者,而且作为越大,反对声也越大。在互联网诞生的黎明阶段,我们不难找到聪明人对互联网说的糊涂话。1994年晚些时候,《时代周刊》如此解释为什么互联网永远不会成为主流:“它并非为商业设计,也不能优雅地容忍新用户。”瞧瞧!

1995年2月,《新闻周刊》(《新闻周刊》(Newsweek),在美国和加拿大发行的新闻杂志,一度是仅次于《时代周刊》的美国第二大新闻类杂志)在标题里怀疑得更直接:“互联网?呸!”(Internet ?Bah!)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天体物理学家、网络专家克里夫·斯托尔。

他认为在线购物和网络社区有违常识,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在文章里说:“真相是,在线数据库不会取代报纸。然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主任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美国著名计算机学家,美国著名投资人,代表作有《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却预测说我们会直接从互联网上购买书籍和报纸。啊,说得多好。”当时,对充满“互动图书馆、虚拟社区和电子商务”的数字世界抱有怀疑是主流的看法,斯托尔用两个字给这种看法下了个结论:“胡扯。”

1989年,在我和美国广播公司(ABC)高层参加的一场会议里,就弥漫着这种轻蔑的气氛。

当时我向这群坐办公室的人们展示“互联网这个东西”。他们的情况是,ABC的高管意识到了有事情发生。当时的ABC是世界三大电视台之一,相比之下,那时的互联网就像蚊子一样渺小。

但是(像我这样)生活在互联网里的人们一直在说,互联网会毁掉他们的生意。

然而无论我告诉他们什么,都没办法说服他们互联网不是边缘事物、不仅仅是打字,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十几岁的小男孩才用的东西。

网络上那些分享行为,那些免费的东西似乎太过不可能。ABC的一位高级副总裁,名叫史蒂芬·怀斯怀瑟(Stephen Weiswasser),把对互联网的贬低定了调。他对我说:“互联网会变成90年代的民用电台。”

他后来又对媒体复述了一遍这个论调。

怀斯怀瑟对于ABC忽视新媒介的观点的总结是:“被动的消费者是不会变成互联网上的‘喷子’的。”

我被请出了门。但我在离开之前,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

我说:“听着,我刚好知道abc.com这个地址还没被注册。快去你们的地下室,找到你们最懂技术的计算机极客,让他立刻把abc.com注册下来。别犹豫,这事值得去做。”

他们茫然地向我表示了感谢。一周之后,我又检查了一遍,那个域名还是处在未注册状态。

嘲笑电视领域里的这些梦游者不难,但在为沙发马铃薯(美国俚语,指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因为这类人体型大多肥胖,因此绰号“沙发马铃薯”)想象替代方案这件事上,他们不是唯一碰到麻烦的。

《连线》杂志也是这样。我是《连线》杂志的创始编辑,而在最近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连线》杂志(这些杂志都是我编辑过的,我曾经对它们引以为豪)时,我很惊讶地发现,这些杂志兜售的未来,充满了高产值的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5000个永不关闭的电视频道和虚拟现实,以及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堆比特。实际上,《连线》杂志对未来的展望,和ABC这样的广播、出版、软件和电影行业所希望的一样。在这种未来里,网络基本上是以电视的方式运作。只需几次点击,你就能从5000个拥有相关内容的频道(而不是电视时代的5个频道)中选择浏览、学习和观看。

从所有时段都在播放的体育比赛,到与海水水族相关的内容,你可以从这些频道中任选一个沉浸其中。唯一不确定的是,谁会给互联网填充内容?《连线》杂志的展望是,他们会是一群类似任天堂和雅虎这样的新媒体初创公司,而不是ABC这样臃肿的旧媒体。

问题是,内容的生产代价昂贵,而5000个频道就会耗费5000倍的成本。没有哪个公司会富有到这种地步,也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庞大到这种地步,以成功运营这样的一个企业。

本应为数字革命牵线搭桥的大型电信公司,为了应付网络投资而出现的不确定而陷于瘫痪。1994年6月,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的大卫·奎恩(DavidQuinn)在一场软件发行商大会上承认:“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才能从这里面赚到钱。”

向网络填充内容所需的金钱数额巨大,让很多科技评论家陷入惊慌。他们深忧网络空间(cyberspace)会变成网络郊区(cyburbia)——所有东西的从属和运营,都成为私有。

对商业化的恐惧在实际建造了网络之硬核(hardcore)的程序员群体中尤其强烈。

这些硬核程序员是代码作者,是Unix(注:Unix操作系统(尤尼斯),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最早由Ken Thompson等人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的拥护者,也是保持特殊网络运转的无私的IT志愿者。

这些脾气暴躁的网络管理员认为他们的工作高贵优雅,是天赋人类的恩赐。他们把互联网视作开放的公共场所,不能被贪婪和商业化侵蚀。虽然现在很难相信,但在1991年之前,在互联网上开商业公司被视作不能接受的运用方式,是被严格禁止的。那时的互联网没有电商,也没有广告。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当时负责管理主干互联网,以下简称NSF)的眼里,投资设立互联网的目的是研究,而非商业。

甚至在《连线》杂志的编辑部,这种反商业化的态度也弥漫开来。

1994年,我们在为《连线》杂志的萌芽期网站“HotWired”举行早先的设计会议时,我们的程序员对我们酝酿的创新(最早期的点击横幅广告)非常失望,认为它破坏掉了这片新领域中前所未有的社交潜力。他们觉得网络很难建立在尿布广告的基础上,并且已经被人下令用榜单和广告破坏掉网络。

但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并行文明中,禁止金钱流通是疯狂之举。网络空间里存在金钱是必然的。

不仅是过去,我们没能想象出网络会变成什么样子,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不清网络变成了什么样子!

今天的互联网

我们把网络绽放出的奇迹当作理所当然。诞生20年后,网络已经广袤到难以测探。

包括那些根据要求临时创建的页面在内,网页的总数量已经超过60万亿。平均到每个在世的人身上,就是接近一万个页面。而这些网页,全都是在过去不到8000天里创造出来的。

这种从一点一毫积攒出来的奇迹,会让我们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麻木。

今天,通过任何一个互联网的窗口,我们都能得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和视频、全面透彻的百科全书,还能查看天气预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广告,观看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卫星照片,跟踪全球最前沿的资讯。

此外还有:纳税申报表、电视指南、导航路线、实时股票信息、电话号码、能虚拟体验的房地产交易信息、世间万物的照片、体育比赛比分、购买几乎任何东西的电商、重要报纸的存档,等等。而获取他们所耗费的时间,几乎为零。

这种视角如上帝般不可思议。仅需几下点击,你对世界上某一点的观察,就可以从地图转换成卫星照片,继而再转换成3D图像。想回顾过去?网上就有。

你还可以聆听所有发微博、写博客的人每天的抱怨和说辞。我怀疑,天使观察人类的视角是否能够比这更好。

我们为什么不对这种满足感到惊讶呢?古代的国王们可能会为了获得这些能力发动战争。而从前,只有小孩子还会梦想着这样一扇充满魔力的窗户会成真。

我曾经回顾过专家们对未来的期待,而我能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人把这种物质全面丰富、按需取用而且完全免费的时代考虑进他们对未来20年的计划当中。

在当时,任何蠢到把上述一切鼓吹成是不久后的未来的人,都会面临这样一套论据:全世界所有公司的投资加起来,所得到的钱也不够供养这样一个聚宝盆。网络今日取得的成就,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我们对过去30年有所了解的话,这种不可能就显得更加合理了。

网络蓬勃发展出了eBay、Craigslist、阿里巴巴这样的全球跳蚤市场,每年经手的交易量,就有数十亿美元。而这些跳蚤市场运作的地方,恰恰就在你的卧室里。

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工作是用户完成的:他们拍摄图片,分类信息,更新内容,宣传他们自己的产品,甚至管理他们的也是他们自己。

虽然网站会联系当局逮捕恶意滋事的用户,但保证公平的主要方法,则是一个由用户产生评价的系统。30亿条反馈评论,就能创造出奇迹。

内容来自用户

我们都没能看到,这个在线的美丽新世界,是怎样被用户制造出来的。脸谱网、YouTube、Instagram和推特所提供的全部内容,无一来自它们的员工,而是来自它们的受众。亚马逊的崛起令人咋舌,原因不是它变成了“万货商店”(这点不难想象),而是因为亚马逊的顾客(其中就包括你和我)争先写下的评论。这些评论使得用户在网站商品的长尾中选购变得可行。

那些热情的顾客会在公司的产品支持论坛页面上向其他顾客提供建议和帮助,向新用户提供高质量客服服务。

通过普通用户组成的巨大杠杆,谷歌公司得以将每月900亿次搜索所带来的流量和连接模式转变为新经济中有组织的智能。同样,没有任何人在对未来20年的预见中,看到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

YouTube和脸谱网上的视频无穷无尽,没有任何一种网络现象比这更能让人感到困惑。媒体专家们对受众的全部了解都加强了一种观念,即受众永远不会抬起屁股给自己找点乐子(他们了解的确实不少)。

就像那个ABC大佬说的那样,用户就是一群沙发上的马铃薯。所有人都觉得写作和阅读已死;所有人都觉得,当你能安坐下来聆听音乐的时候,创作音乐就太过麻烦了;所有人还觉得,业余者根本不会制作视频——用户产生的作品永远不会大规模实现;就算实现了,一个受众也吸引不来;就算吸引来了受众,也无关痛痒。

那么,当你目睹在21世纪最初10年的开端里,5000万个博客几乎瞬间爆发出来、每秒钟都有两篇博客发布出来的场景之后,就会感慨这有多么震撼了。

之后的几年,用户制作的视频又以每天65000条的速度上传到YouTube,2015年的每一分钟都会迸发出300个小时长度的视频(数据来自Youtube官方网站)。而在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警告、窍门和新闻标题又源源不断地爆发了出来。

每个用户都在做着那些在ABC、AOL和《今日美国》(以及所有人)的希望中,只有ABC、AOL和《今日美国》才能做的事情。这些用户创造出的频道在经济方面毫无意义。制作它们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来自哪里呢?

答案是:来自受众。

当一个公司像亚马逊、谷歌、eBay、脸谱网以及大部分大型平台那样,通过公共API将其部分数据库开放给用户和其他初创公司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新的层面上鼓励用户参与了。

运用这些能力的人们将不再是公司的顾客,而会为公司分担开发、销售、研发和市场工作。

未来30年的互联网

畅想未来30年,网络会变得怎样激动人心时,我们不免首先想到网页2.0——就是更好的网页。

但是2050年的网络不会是更好的网页,它会变成别的东西,和今天网络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网络和电视的差距一样。

严格来说,今天的网络从技术角度上可以被定义成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一切。也就是说,今天的网络就是所有可以访问到的超链接文件。

但在今天,数字世界的大部分都不能用搜索引擎搜索到。脸谱网、手机应用、网络世界,甚至是一段视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今天的搜索引擎都无能为力。但在未来的30年中不会是这样。

超链接的触手会不断延伸,把所有的比特连接起来。一个主机游戏(即通过游戏主机链接电视进行的电子游戏)里发生的事件会像新闻一样搜索即得。

你还能寻找一段YouTube视频里发生的事情。而只要说出你想从手机里找到姐姐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网络就会帮你搜索出来。

超链接还会延伸到实体当中,无论人造还是天然。把一块几乎免费的小芯片嵌入产品中,就能让你对你的房间,甚至整栋房子展开搜索。这种迹象已经出现。

我可以用手机操作恒温器和音乐播放器。再过30多年,整个世界都会和我的设备交织在一起。毫无疑问,网络将会延伸到这颗星球的各个物理维度。

它还会延伸进时间。今天的网络显然忽视了过去。我或许能让你看到埃及塔希尔广场(TahirSquare)的实时流媒体影像,但想看到一年前的广场几乎不可能。

浏览特定网站的早期版本特别不容易。但在未来30年中,就会出现能让我们查看过去任一版本的“时间机器”。

就像你的手机可以加入过去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的交通数据来改善导航一样,2050年的网络也会充满了来自过去的内容。而网络本身也会延伸到未来中去。

从睡醒睁眼的那一刻起,网络就会尽力预测你的意图。

在记录了你的日常生活后,网络会尝试先你一步:在你提问前就给出答案;在你开会前就给出文件;在你和朋友吃饭之前,就根据天气状况、地理位置、本周吃了哪些东西、上次和朋友见面吃的什么等等你会考虑的因素推荐出最完美的地点。

你还能和网络对话。

你不用在手机上翻找朋友们的一堆照片,而只要向网络提起一个朋友,它就会预测出你希望看到哪些照片,还会根据你的反应,为你展示更多或者从另一个朋友那里拿来一些东西。又或者,你马上就要奔赴下一个会场,这时网络就能选出两份你必须要看的电子邮件。

网络会越来越像是一种存在,而非20世纪80年代大名鼎鼎的赛博空间那种你会前往的地点。它会像电一样,成为一种低水平的持续性存在。它无处不在,永远开启,暗藏不现。到2050年,我们会把网络理解成一种场景。

这种强化后的场景会释放出许多新的可能性。然而数字世界已经膨胀出了许多选项和可能。在未来几年里,网络似乎已经没有全新事物的落脚之处了。

创业最佳时机正是现在

你能想象在1985年,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当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创业者,是件多么棒的事么?那时,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域名,还不用承担任何成本。

当时的互联网还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消费者的期望不多,行业的壁垒又极低。做一个搜索引擎!当开网店的第一人!

播放业余爱好者拍的视频!当然,这些都是当时。

现在看来,前几波的开拓者好像已经开疆拓土,把每一个可能的角落都开发得一干二净。

他们留给今天这些后来者的,似乎只有困难和苦涩。30年后,互联网似乎会充斥着App、平台、设备和远远超过我们未来一百年的注意力所需求的内容。

就算你能通过小小的创新榨出油水来,在那种极大丰富的环境里,又有谁会注意到呢?

但是问题在于,仅就互联网而言,什么都还没有发生呢!互联网仍然处在开端的开端。它只不过在变化而已。

如果我们能够乘坐时光机前往30年以后,再从那时的视角来回顾现在,我们就会意识到,在2050年,大部分运转人类生活的伟大产品,在2016年以前,都还没被发明出来。

未来的人们查看的会是全息投影,佩戴的会是虚拟现实隐形眼镜,呈现的会是可以下载的形象,操作的会是人工智能界面。他们回溯时会说,哦,你们那会还没真正地拥有互联网呢(没准互联网在未来已经有了别的名字了)。

那些未来人说得没错。因为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本世纪前半叶最伟大的网络事物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

只不过那些奇迹般的发明都在等着一个狂人以他的卓识远见来点化我们去采摘那些累累果实——这情形,就像是1984年的那些.com域名一样。

那些未来人说得没错。因为在2050年,会有另外一个白胡子老头问你:你能想象在2016年当一个发明家会有多棒吗?

那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你随便找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加上人工智能,上传到云里面去。那时的设备里不像现在,传感器成千上百,很少有超过一两个的。那时的期望不多,壁垒很低。成为第一轻而易举。

而到那时,未来的人们会感慨:“唉,我们要是意识到那时有多少可能性该多好!”

所以真相就是:此时此刻,今天,2016年,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机。纵观历史,从来没有哪一天会比今天更适合发明创造。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前、当下、此时此刻更有机遇,更加开放,有更低的壁垒、更高的利益风险比、更多的回报和更积极的环境。未来的人们回顾此刻时,会感慨道:“哦,要是活在那时该有多好!”

过去30年已经开创出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可以建造真正伟大事物的坚固平台。但即将到来的将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将会成为他物。而最酷的东西尚未发明出来。

今天确实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都正在“形成”。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最佳开始时机。

你没迟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艾滋病的作文 大学生作文竞赛 欢聚作文 遗憾的事情作文 义卖作文开头 作文绿萝 春天的作文三年级 我的愿望作文画家 生活就是如此作文 我的爷爷600字作文 衬托作文 去烈士陵园的作文 落叶的作文400字 因为心中有爱作文 遗憾为题的作文 张继科作文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作文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500字 我喜欢的一种食物作文 我最喜欢作文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600 夏天作文 我的忧愁作文 我帮助了别人作文 英语作文主题 卖书活动作文 储蓄罐作文 440字作文 跳舞跳的不好被打屁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