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020-12-14 10:20:01
相关推荐

科举制度是在隋唐开始实行起来的,有些人认为,科举制度对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有十分大的作用的。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古代的科举制度是过于死板都得,不仅限制了创新的思维,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明清时期那段时间的“八股取士“,是一种很落后的选拔制度那时的学者,甚至还认为古代的科举考试会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认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也是因为科举制度。

西方国家的思想也会传到我们国家来,实现了文化的交流,而马克思哲学就告诉了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被一分为二的,这也就是要让我们辩证的去看待问题,凡事都是有对立两面的。那么,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让我们一起来聊聊。

世袭制被打破

在科举制度还没有实施之前,封建国家的王朝大都是采取世袭制的,慢慢的也就使传统的家族对皇权有了一定的制约。一开始,开设科举制度使为了在民间选拔一些优秀的管理人才,以此来打破贵族的世袭制度和垄断权力的情况,这样可以减少贵族对皇权的制约。

在隋唐的时候,就开设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确实打破了垄断,对于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有了积极的作用。相比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等任命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是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

稳定社会的秩序

自从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一些家境贫寒的家庭也可以出高官了。用另一种说法来说,就是那些寒门子弟不需要靠自己的家庭,只要自己有能力、有学识,靠自己的努力,去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可以逆袭的,逆袭成为“官二代“也是可以的。

这么看来,古代的科举制度既可以打破社会的阶层固定化,又可以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让家境贫寒的学子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对于社会的稳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广招英才,唯才是举的,只要你有才,便会被朝廷录用。朝廷不会去看你的出身,不会去看你是否有财富,只要你有学识、有智谋,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在实行了科举制度后,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国家都掀起了一股读书学习的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了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繁荣了。

在科举制度的促使下,国家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巨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等,这些文人墨客都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到来后来,四大名著也问世了。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特色“,这些文化都是中国的瑰宝,中国有这些成就,跟科举制度是有很大的关联的,所以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开始是比较好的,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就开始出现弊端了,所以说是利弊共存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读后感作文400字 某某我想对你说作文 打屁股作文1000字 我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亲切的怀恋作文 关于洗碗的作文 漫画老师作文500字 有你真好作文400 父爱如山的作文 演讲稿作文格式 我心中的太阳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 难忘的教训作文 第一次干什么作文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古尔邦节作文 本手妙手俗手作文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关于学习的英语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600 打屁股女生作文 放慢脚步作文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 创建文明城市作文 小学生作文选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我的书桌作文 科幻作文500字 人与自然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