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嘉靖时期的平凉才子 失意赋闲在家30年 写下了55首崆峒山的诗歌

2020-12-14 14:45:01
相关推荐

赵时春(1508-1567),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甘肃平凉市)人。嘉靖五年(1526),18岁的赵时春考了会试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三名,荣登进士第。天资聪颖的他早年即以诗文名世,是当时的“嘉靖八才子”之一。同时,赵时春喜欢谈兵,“幼与群儿嬉,辄列旃帜,部勒如兵法”,出仕后不久即在兵部任职,后来又在地方上练过兵,在边关带兵打过仗,所以《明史》将其作为边将立传。赵时春文武兼修,却一生仕途坎凛,三次罢官。从他登第到去世的40年间,在朝廷任职累计不超过10年,而赋闲在家则达30年之久。

赵时春赋闲家居的30年,也是与家乡山水相依相伴的30年。在平凉众多山水景观当中,赵时春最熟悉且题咏最多的,当数“西来第一山”的崆峒山,据统计有55首之多。这些诗歌不仅描写了崆峒山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致,还寄寓了诗人忠君恋阙的真实情愫。

一、崆峒山之雄险与诗人之不屈

嘉靖十年(1531),赵时春写了一篇《游崆峒记》,其中道:“崆峒的泾而势愈尊,盖由凿前后峡以疏泾。而崆峒始复出,譬犹正人君子,礼仪以峻其防,巍然莫屈。”[瑚的就是崆峒山的高峻雄伟,并以威仪岩岩的君子比拟,神韵毕现。嘉靖十三年(1534),赵时春作了《陟崆峒》一诗:“萦回缘鸟道,蹭蹬俯蛇盘。绝壁千重启,连天一径蟠。仰高心转迫,回首路方难。险绝更休息,凭谁衔马鞍?”从视觉感受和行动感受两方面,通过比喻、夸张、对比、反问等手法,集中描写了崆峒山之高峻雄险。但是,估计登过崆峒山的人未必都认可赵时春的这一描写,正是理解本诗的切人点。这年赵时春25岁,四年前仅仅因为一篇奏疏,他被解职回乡,空留了一腔报效国家、安定黎庶、建功立业的热情。正是这次头破血流的碰撞,使赵时春真正认识到了宦海艰辛和人生不易。他把崆峒山写得比实际还要高、还要险.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宦途感受和心路历程。

当然,赵时春并不是总拿崆峒的险峻比拟自己宦途的艰辛。如《次段羲民空同抒怀(之一)》:“兀碑平穿缥缈间,近连天柱号天关。远分秦陇三川水,收尽昆仑万里山。”口此诗所写内容与前引《游崆峒记》相似,是借崆峒山的雄壮巍峨表达诗人主观人格意志的。这里与其说是写山。不如说是写了一个顶天立地、冠绝古今的伟岸丈夫形象。这首诗作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其时赵时春35岁。五年前,赵时春被朝廷再次启用为东宫属官,任翰林院编修、司经局校书。第二年,嘉靖皇帝病重,赵时春和另外两个同僚上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目的是“以崇国本”。这让本来多疑的嘉靖帝顿生猜忌之心.觉得这些人是来逼他退位的,于是龙颜大怒,将三人全部罢官免职。赵时春第二次入朝任职,不到两年时间就这么匆匆结束了。但和上次被罢官后不同的是,这次赵时春的心态明显成熟了很多。并不为仕途失意而满怀凄凄,而是豪气冲天。笑对风云变幻。将他这首咏崆峒山的诗与十年前同一题材的诗歌相比.这点表现得相当明显。

二、崆峒山之秀丽与诗人之失意

在一首诗中,赵时春这样写崆峒山:“层峰上接天,秀色何茫然!”[上句写高峻,下旬叹秀美。可见,在赵时春的眼里,崆峒山集雄险与秀丽于一身,好比一个气干云霄的大丈夫亦有其亲切可人之处。他的有些诗还专门描写崆峒山的秀美,如《招客游空同》:“灵洞曲通幽,飞淙夹涧流。古今称福地,形胜跨九州。数与逍遥侣,时为汗漫游。幸逢皇道泰,岂羡赤松游?”这首诗写于嘉靖二十三年(154)35岁时。此诗中.崆峒展现出另外一副面目.那就是别开洞天、山泉潺潺、异常秀美。诗的最后两句却是笔锋斗转。“泰”是《易经》术语,象征“天地交而万物通”,常常用来比喻“君推诚以任下,臣尽诚以事君,上下之志通”。“赤松”就是传说中的赤松子,《淮南子·齐俗训》载:“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高诱注日:“赤诵子,上谷人也。病例入山,寻引轻举。”诵子,即赤松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幸遇到政治清明,像我这样才华卓绝的人能为朝廷重用,我岂会羡慕效仿赤松子那样的神仙,整天寄情山水、逍遥避世?

正是栖居林泉非诗人之志.因此描绘崆峒秀美的诗篇。往往伴随着挥之不去的失落与强颜.间或流露出不屈的豪情。如《次段羲民空同抒怀(之十)》:“不须世外寻幽境,休傍人间学步趋。霁月光风天路阔,丈夫肯负百年躯?”这首诗完全可以看作“幸逢皇道泰,岂羡赤松游”两句的注脚和发挥。可见,赵时春骨子里始终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虽然现实的不如意使他暂栖山水,秀美之景使他间或忘记这种不如意,但这种忘却很短暂,短暂得都不能从一首诗的开头贯通到结尾。而他的目光和心灵已跨越千里,投向魏阙之下。所以,在赵时春为数不多的描写秀丽之景的诗篇中,摹写客观景物之句少,直抒主观情愫之句多,而且往往透露着无奈,激荡着不屈之豪情。但这些诗篇或诗句非但写得不好,相反正如一位大手笔的画师偶然为些清丽小景,其遒劲线条和雄洪气势为之注人别样的骨力和气韵。

三、崆峒之灵异与诗人之无奈

自从黄帝来向居住崆峒山的神仙广成子问道之后,这片山水便蒙上了一层灵异之气,真可谓是山因而灵。赵时春自小受着标准的儒家教育,长大后科考出仕,骨子里信奉的是孔孟之道.还是偏重于经世致用的那一面。他在诗中写广成子的传说和崆峒的种种灵异之处,充其量就是一个平凉土著对家乡悠久深厚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并未真正深入这种文化。

《和同年杨副郎游崆峒韵(其二)》写道:“雨师乘鲤曾修道,云帝骑龙更合符。玄甲影摇玄鹤洞,翠微光照翠华驱。四时花满盘虬树。万劫人争罔象珠。自有黄庭不背住,枉劳飞舄蹑清都。”乍一看,诗中物象光怪陆离,道家经典和传说中的奇异之事纷沓而至,颇有楚骚的风致。但这首诗究竟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愫,还需要深人分析、细细体味。首联,“雨师乘鲤”和“云帝骑龙”其实只是标明天气状况。颔联。“玄鹤洞”和“翠华驱”都是道家圣地,意在承托仙气。颈联比较有意思.上一句写景,下一句则用了一则意味深长的典故。“罔象”,即“象罔”,据《庄子·天地》载,离朱、知、吃诟、象罔先后去寻找黄帝遗失的玄珠,前三者均未找到,而象罔却找到了。其实,四者并非真人。而是虚拟形象,代表四种不同的“求道”方式。赵时春用这典故。并非指求道家之“道”而言,而是以“罔象珠”比喻功名利禄。尾联,“黄庭”即道家经典《黄庭经》:“飞舄”用的则是“王乔凫舄”的典故_7_。这两句诗大概是说:能够出世修道,每天与道家经藏为伴,何须急急切切跑到京城去做官。但是.这是赵时春真实的心声么?未必。这首诗作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就在第二年,他又作了上引的《招客游崆峒》一诗,老实地说出了“幸逢皇道泰,岂羡赤松游”的话

他写崆峒之灵异的诗还有《暴雨涨毁空同桥(之三)》:“旧俗寡僧道,民间不识经。何人开梵宇,华壁驻仙灵。丹出天妃鼎,俱张帝子庭。朝朝钟鼓动,白象驾辎耕。”《次段羲民空同抒怀(之三)》:“好随屏翳驭丰隆,飞上中天气最雄。三十六宫降伏尽,一双玄鹤赏元功。”叫旦是,正如前论,赵时春在用诗歌观照崆峒山的道家文化和传统时.其姿态始终是局外人的“赏”,借以暂忘现实仕途的不如意。一旦朝廷征召启用,则真恨不得有双王乔一样的“飞舄”,赶紧回到建功立业的第一线。

对于赵时春的诗歌,《明史·赵时春传》评日:“伉浪自喜类其为人。”四库馆臣则日:“多慷慨自喜,不可拘以格律。胡松序所谓‘秦人而为秦声’,亦其风气然也。”这两者的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肯定了赵时春诗歌率真豪迈的格调。从上举诗歌可以看出,无论是状写崆峒之雄险,还是描摹崆峒之秀丽与灵异.都贯穿着一股慷慨豪迈的大丈夫之气,有《诗经·秦风》之遗韵,但是透过不同的景致和这股大丈夫之气,我们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他那颗郁郁不得志之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7-23 04:25邓攀[国外网友]IP:737181852
    崆峒山的诗歌一定充满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诗歌感受到他的情感。
    顶0踩0
  2. 2020-01-23 14:38扬扬[河南省网友]IP:762439446
    这位才子真是不可多得,能够在失意的情况下依然创作出如此美妙的诗歌,令人敬佩。
    顶38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推荐一本书500字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 堆雪人作文300字 他笑了作文500字 写事的作文800字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我不想长大作文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有家真好作文 我的乐园300字作文 高考微作文 关于桂花的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 小学生童话作文 初三优秀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他陶醉了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同桌的你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 戏剧作文 写海的作文 关于童话的作文 关于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