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家门口打工好医生上门 陕西汉中探索产业扶贫 健康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2020-12-15 09:45:01
相关推荐

陕西汉中镇巴县黎坝镇卫生院签约医生团队前往村民住处家访巡诊。黄娟 摄

陕西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作为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汉中9县2区中,有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个县是革命老区县,2个县是深度贫困县,扶贫任务艰巨。“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决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我们将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隆冬时节,我们走进秦巴山区,探访这里产业扶贫、健康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生动实践。

1 产业扶贫

探索留坝模式

1月9日,冬雪初霁。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贫困户王建礼起个大早,给80岁的母亲做好饭,在炉膛添上柴火,便推着车上山砍柴了。

山里气温虽低,王建礼心里却热乎。前些年在城里打零工,只能把老母亲独自留在家里。“今年不一样,我在村里建筑队挣了1.6万元。冬天工程少,就来山上忙活。”王建礼说,“在家门口挣钱,心里舒坦!”

王建礼口中的“建筑队”,是指松树坝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下设的建筑工程服务队。2016年8月,作为留坝县首批试点村,松树坝村组建了扶贫社,下设建筑工程、农业生产、自来水管护等7个生产组(服务队)。由村支书任理事长的扶贫社组织协调、集聚资源,不直接从事生产,为各专业队提供管理服务,收取一定费用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

初步启动,服务队是否有经验、有能力承接项目?对此,留坝县推出“项目代建”制度:将总投资3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简单的项目,由主管部门以委托代建的方式,交由村扶贫社。扶贫社通过市场化运作,交由下属服务队承建,劳务人员须以贫困群众为主。

“我们的建筑工程服务队,包括懂工程的村民和部分贫困户。”松树坝村第一书记罗太华仍记得,村里第一个工程“八旦沟河堤修建”,工程总额10万元。刨除机械费、人员工资等,2.3万元利润归扶贫社,成为村里集体资产。“目前,村里‘建筑队’已经完成11个项目,增加集体资产20多万元。”

近一年来,王建礼在村里修过河堤、埋过管道。他算了一笔账:2017年,在村里参加了7个工程,务工100多天。“一天能挣150块。我干活肯卖力,后来给我涨到了160呢。”

除了专业服务队,留坝县还在扶贫社下设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向贫困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额信贷服务,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县财政为各村提供30万元资本金,并鼓励贫困群众和能人大户入股,参与分红。

火烧店镇中西沟村贫困户李贵德,便通过村里的资金协会,尝到了甜头。9日下午,李贵德邀请亲朋好友,聚在门前小院里杀年猪吃庖汤,好不热闹。“以前家里苦,去信用社都贷不来款。去年初,我从资金协会借了1万元,买了11只小猪。”李贵德人勤快,一转年养得猪儿白白胖胖,卖掉10只,剩下1只留给自家吃。

有了“启动钮”,李贵德日子按下了“快捷键”:种地养鸡、当保洁员,抽空还去景区抬花轿赚钱。大伙儿说话间,李贵德快步返回堂屋,从包袱里拿出县上颁发的“脱贫先进”荣誉证书,满脸自豪,“现在政策好,我也能当先进!”

截至目前,留坝县75个行政村扶贫社已实现全覆盖,共发展会员1143户3182人;各村组建电商服务、建筑工程、生产服务、红白理事会等各类服务队419个。

“扶贫社是各种惠农政策的承接平台。”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扶贫社从制度层面创新了村级组织的管理运营模式,解决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基础,让其说话有底气、干事有平台、管理有手段。”

去年7月以来,汉中在全市逐步推广扶贫社模式。目前,已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70个,其中扶贫社832个,入社贫困户32350户。汉中市新培育的6107个新型经营主体,共带动7.3万户贫困户,中药材、茶叶、生猪、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2 健康扶贫

普惠贫困群众

走进南郑区红庙镇西沟村七组,18岁的张超站在家门口,一身干练。他刚从练车场考驾照回来,打算前往下一站:去镇上店里学理发。

“我想赶紧学手艺,给家里挣钱。”小伙子日程排得满满当当。2017年4月,张超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平日父亲生病在家,全由母亲一人操持。张超22万元的治疗费,让贫寒的家庭直犯难。

南郑区的健康扶贫,点亮了小伙子的希望。“我们区在建档立卡的18404户贫困群众中,精准识别因病致贫2547户6589人,户内患病人员3088人。”南郑区健康扶贫办主任陈坤介绍,为减轻贫困群众负担,南郑区建立了五重政策保障机制。

作为被识别的“因病致贫”人员,张超在去年6月顺利做了手术。“新农合报销了6.8万元,大病保险2.2万元,大病补充商业保险3600元,民政救助7000元,还有政府专项救助3万元。”张超掰着手指算,加上社会公益救济的6.7万,自己负担了2万多元。

“当时一听22万元,直接蒙了。最后花了2万多元,还勉强能承受。”说起未来打算,张超信心满满,“我已经算成年人了,今后要让父母过得更好!”

“健康扶贫,效果最直接,群众最欢迎。”陈坤说,对于政府专项救助,目前最高额度为3万元,“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尽量降低贫困户承担的比例。”

在汉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健康扶贫这场“硬仗”,汉中市体检筛查贫困人口7.81万人,确定因病致贫患者30184人,逐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探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专项救助+其他方式”为主的“4+X”模式,建立起5至8重健康保障体系;实施“1+1+1+N”家庭签约服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3 扶志扶智

激发内生动力

“魔芋产量高,收入是种粮食的10倍。山里人靠山吃山,只要肯动脑筋,遍地都是赚钱的路子!”近日,在洋县黄安镇法师村一场故事会上,脱贫先锋吴成敏“传经送宝”,为贫困群众讲述产业发展经验。300余名听众围在台前,仔细聆听。

老吴家住槐树关镇阳河村,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如今发展了100多亩魔芋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魔芋专家”。“人呀,不能有依靠思想。”老吴在台上激情满满,“搞产业就要胆子大,遇到挫折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

扶贫先扶志,脱贫不能等靠要。连日来,洋县利用农闲时节,在庙垭、郭家沟、垭合等20多个贫困村举行脱贫先锋励志故事会,数千名群众热情参与。

2017年9月,汉中启动“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治穷病、拔穷根、甩穷帽的内生动力。从道德讲堂到善行义举榜、从完善村规民约到开办“村民夜校”,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全市组建市、县、镇、村四级宣讲队伍,在村组开展乡贤宣讲、院坝说事会等,共计8600余场。

城固县熊家山村贫困户彭世才曾是有名的“老救济户”,经过包扶干部的讲解和扶智学堂的教育,如今盖起了新房,还琢磨着搞产业,“我一定做勤快人,不仅要脱贫,还要奔小康!”

“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王建军说,“明理·感恩·自强”教育,旨在唤起贫困群众的自我脱贫斗志,点燃大家求富、求荣、求变的致富激情,真正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 父亲节怎么写作文 温暖作文450字左右 越来越好作文600字 发现作文500字左右 毕业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端午节踏青作文 四年级上册写人的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作文 最美的时光作文800字 思念作文300字 舍不得离开你作文 游隐贤山庄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 快乐六一作文四年级 快乐六一作文五年级 高中作文议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告别过去作文600字 火把节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50字 铭记那份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