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优质的语文教学资源俯拾皆是 干嘛非要通过刷题应对考试呢?

2020-12-15 09:50:01
相关推荐

作为语文教师,我个人一贯的主张是少考试,少刷题。

但很多人觉得不考试就不知道水平如何,不刷题就不知道如何应对考试。我以为这是一种思维惰性在作怪。

就语文学习而言,即使是为了应对考试,也不一定非要刷题,也可以通过写作阅读等方式掌握相关要点。

比如,前些天我收到学生的一份“错别字诊断书”。我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资源,在征得这位同学的同意之后,在线上课(因为疫情的原因,最近一直在线上课)时,我就把下面这份“错别字诊断书”展示给学生了,让他们研究一下有什么问题。

应当说,这份“错别字诊断书”写得很认真,查阅了很多资料。而且,在引用资料时,能够有意识地做一些筛选,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自主学习过程,是老师代替不了的。不过,这份诊断书中间的推论过程,有一些问题。

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快发现,其中将“青林露早晞”的“晞”判断为“破晓”是有问题的,而将“露”判断为“露出,暴露”也是有问题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是一个对仗的诗句,其中“风”和“露”是对应关系,都是名词,所以“露”应该解释为“露水”。“暖”和“晞”是对应关系,都是动词,“晞”应该解释为晒干。

从诗句的对仗关系来判断,这个论据是坚强的。我想让他们做进一步的扩展,对这个问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于是,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扩展研究。

我搜索了带有“露”的古诗,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诗句中大量的“露”都是用的“露”的本义,也就是“露水”。比如,大家特别熟悉的诗句有: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魏晋 · 曹操《短歌行》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唐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宋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因为“露”对于古人而言,就像是风花雪月一样,太常见了。古人对自然的变化又很敏感,所以“露”也就更为频繁地出现在诗作中。与大量的诗句中的“露”作“露水”解释形成对照,会发现,解释为“露出、暴露”的,我们特别熟悉的诗句,我只是找到了这样两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魏晋 · 曹操《蒿里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宋 · 杨万里《小池》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侧面提供了一个证据,“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中的“露”解释为“露水”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解释为“露出”“暴露”。

在查找带有“露”字的古诗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诗句。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宋 ·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我把这句展示给学生,问他们其中的“露”解释为什么,应该是什么意思。

绝大多数人凭借直觉的第一判断都认为要解释为“露出”或“暴露”,因为所谓露宿不就是暴露在外面住宿吗,不就是露天住宿吗?

但是,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看这句诗,也构成一个对仗关系。其中的“风回”和“露宿”构成对仗。“风回”就是“风向转为顺风”,这里的风是“名词”,“回”是动词,据此判断,“露”也应该是名词,而不应该是动词。

那么,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是不是在“西江月”这个词牌下面,这两句的位置上的诗句都要构成对仗关系呢?

我又带着他们查了查“西江月”这个词牌,把有代表性的处于此位置的诗句找出来看一看。比如: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 宋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 宋 ·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从苏辛的几首词看,这个位置上的两句诗构成对仗的居多,也有不对仗的,比如“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这句就不对仗。

那么,是不是“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这一句是不是就可以不对仗呢?从形式上看,“明日”“今宵”“更好”“何妨”都是词性相对的,“风回”和“露宿”并不应该不对仗。

假设有这种特殊性,那么单说“露宿”的“露”是什么意思呢?

“露宿”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是“在室外或野外住宿”。看这个解释很容易把“露”就理解为“露出”或者“暴露”。

但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熟悉的成语“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呢?

“风餐露宿”是“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词典也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露”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这个解释后面有这样一个补充:也说“露宿风餐”“餐风宿露”。

那么,能不能说“餐风露宿”或者“露宿餐风”呢?从结构上来说不能,因为“风餐露宿”“露宿风餐”“餐风宿露”都是并列结构,而“餐风露宿”或者“露宿餐风”则破坏了汉语短语中的这种并列结构。

由此,进一步理解“风餐露宿”其实就是“在风中餐,在露中宿”,是由两个偏正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这里的“露”还应该是“露水”的意思,而不是“暴露”的意思。如果换成“餐风宿露”,则是“餐于风,宿于露”的意思,是由两个补充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

我又带着他们看百度百科中的解释。这里说风餐露宿也作“餐风露宿”就是不对的,它破坏了并列短语的结构。所以即使在网络中查到了一些资料,也要动脑筋进行判断,要择善而从,而不能人云亦云。

这一节课,从“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中的“露”和“晞”如何解释,一直牵牵连连说到“风餐露宿”作为短语的结构类型,看起来有一点儿拉拉杂杂,但其实,这一节课我的目的很明确,我要通过这一节课落实期末考试要考的三个知识点。

1. 区别字典义和语境义,因为期末要结合具体语境对特定字词的意思作出判断。

2. 要深入理解对仗这种修辞,因为期末要考查对联。

3. 要理解短语类型,因为期末要考查五种短语类型。

这一节课,我没有带着学生做很多练习,但是我在带着他们探究的过程中,展示了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是在“授人以渔”。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掌握了考试的相关要点。

让学生机械被动地去完成大量练习,和引导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两者效果完全不同。短期看,似乎做练习涨分更快,但长期看,则培养能力收益更大。

作为语文老师,只要从内核上把握了要考什么,随便拿一个什么材料,都可以在学生不经意之中,把他们应该掌握的能力教授给他们。我是在有意把这些知识和能力教给学生,但却要让学生觉得是在无意中的收获。

课堂上老师“有意”,学生“无意”,在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中学好语文,是我一贯追求的风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我和书的故事作文 心灵的呼唤作文600字 教学楼作文 英语作文读书 作文擦玻璃 关于吴用的作文 春天的景色的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怎么写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作文 悔与悟为话题的作文 藏在中的乐作文600字 正直的作文素材 运动会开幕仪式作文 爸爸打儿子屁股作文 给女朋友的小作文300字 中国自信作文 从此改变作文800字 到底归哪班扫漫画作文 写青城山的作文 文明宿舍作文 作文遇见 他的自传作文 关于梦想的作文高中 800字的作文大全 英语小作文模板 介绍家乡的美食作文 中式婚礼作文 写家乡的作文题目诗意 英语作文我最好的朋友 放学之后作文